高效课堂创建的10个误区和应对策略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77064894 上传时间:2021-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创建的10个误区和应对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效课堂创建的10个误区和应对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效课堂创建的10个误区和应对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效课堂创建的10个误区和应对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创建的10个误区和应对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创建的10个误区和应对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效课堂创建的10个误区和应对策略 在多年进行高效课堂探索、螺旋式提升课堂层次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高效课堂创建的10个误区和应对策略。误区之一:课改操作模式化,缺乏灵活创新。应对策略:在教师熟悉课改基本操作后,在体现课改理念和特征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课堂操作应该采取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方式,从而给予学科教师更大的空间,如充分体现学科特点等,只有这样,课堂才能充满生命力和激情,教师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误区之二;讨论、展示形式化,成为表演秀。应对策略:真正好的课堂应该看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以及学习的深度和容量,对不需要讨论展示的问题要在自学时解决,并在小组合作时提出需要讨论、展示、拓

2、展的问题。简单的内容不必讨论展示,可以自学时解决。误区之三:将学生板演展示和小组讨论作为课改的唯一特征。应对策略:学生板演展示和小组讨论只是课堂的部分环节,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巩固反馈是新型课堂的基本环节,应该全面体现,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内容的学习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误区之四:将教师一言堂变为学生一言堂。应对策略:将教师一言堂变为部分优秀学生的一言堂,大部分学生不能参与学习,这与面向全体的新课改理念是相违背的。我们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兵教兵的机制,将展示机会尽量留给后进生,也可采取点号或者后进生展示多加分的办法,激励全体学生参与展示。误区之五:学生自学、

3、讨论、展示不到位。应对策略:一是在学生入学时集中对学生进行全面培训;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自学、讨论、展示等细节的指导,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误区之六:课堂与导学案两张皮。应对策略:导学案上的主要栏目与课堂的主要环节是一一对应的,如问题导学和学法指导对应自学和交流展示环节,拓展提升对应拓展环节,反馈检测对应反馈环节,知识体系梳理对应提升环节,同时,反馈检测题要将教材、练习册和参考资料上的习题充分整合,避免重复训练。误区之七:不能将学科特点与课改模式有效结合。应对策略:课改模式是针对所有学科的,具体到学科时,应该将学科特点融入到课改模式中,形成各学科各课型的应用模式,从而既能体现课改模式,又

4、能很好地体现学科特点和内涵。误区之八:将所有内容讨论展示,学习没有层次。应对策略:将所有内容讨论展示会做很多无效劳动,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不需要讨论,小组讨论能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展示,这样在自学时解决容易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中等难度的问题,全班展示和教师点拨解决少量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学习层次就分明了。误区之九:自学完全放在课下,加重学生负担。应对策略:将自学环节完全放在课下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自学就应该在课堂上的自学环节完成,如果内容过多,可以拿出一节作为自学课。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能提高效率。课下,教师可以让学生查缺补漏、完成实践性作业,学生会更感兴趣,也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

5、养成。误区之十:课改中遇到新问题,不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应对策略:课改的提升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旧的问题解决还会出现新的问题。课改中遇到问题后,我们要主动思考解决的办法,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同备课组研究,再解决不了可以以学校层面组织课改论坛,书面发言,通过碰撞形成统一的解决方案。在不断发现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课堂层次和教师专业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大班额的高效路径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要求。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小班化教学受到很多制约。所以在现有的大班化教学基础上,如何利用分组教学的模式,是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合作组合式是指在某

6、些特定的学习内容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条件等因素进行组合。合作组合式分组可以打破人数的限制,进行组与组合作,组成学习大组,适合于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分组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分组的时机。分组教学是建立在班级授课基础上的,如果授课前就把完整的课堂分为几个小组并不合适。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把学习任务组织好就进行分组教学,这是“误用”;对于学生应当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在他们没有充分进行独立学习时,就让他们分组练习,这是“过分使用”。只有在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教师认为有必要进行分组时,才是分组的最佳时机。小组的数量。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分组教学,应该首先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班级规模以及可

7、利用的教学资源等,小组的数量不应该超过教师的管理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学习小组的人数以57人为宜,一个班级的小组数量以710组为宜。因为在这种规模下,教师才能随时注意学生的活动状况,捕捉学生的创新点和闪光点。小组分得过多或过少,都不能达到分组教学的目的。组长的选择。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分组教学的成败与组长有很大关系。在分组教学中,小组长担负着联络指导教师和召集、督促、检查小组成员的任务。小组长应该是本学科的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还应该具有助人为乐的品质。在选举时,教师应先将组长的责任、义务及条件向学生讲清楚,然后采取“组员推选”或“自我推荐”的方式进行选拔。小组长选出后

8、,还可以通过“双向选择”,成立最佳搭配组合小组。座位的编排。座位编排方式和学生座位位置的不同,也会影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和互动。在分组教学中,可采用马蹄形座位排列。当教师进行集体讲授时,学生可与教师面对面;当小组进行讨论活动时,学生又可以相互面对面交流。评价的方式。如果分组活动或讨论结束后,没有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教师可根据各组完成任务的情况,以组为单位及时进行表扬。分组教学还应实施多元评价,学生、教师、小组均可作为评价的参与者。特别是学生,他们既是评价的客体,也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在大班教学中,分组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分组教学中,学生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

9、获得学习的乐趣;教师也可以摆脱照本宣科的痛苦,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分数常记录 评价有侧重打造高效课堂,关键的一点是构建高效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小组,学生积极、自主、合作的学习态度和方式,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与锻炼。那么,如何尽可能地调动小组积极性,激发小组潜能?小组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有要求,就要有评价。课堂评价的原则是:内容丰富、方式多样、主体多元、目的明确、反馈及时、结果有效。久而久之,课堂自然就会“红红火火”!要做好小组评价,首先要确定评价的形式。需要具体到班主任、任课教师、组长、副组长,并落实到每一个操作细节。评价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当然是分数。分数要让学生看得到,而且还要保存下来

10、,作为期中、期末评定三好学生、学习积极分子的重要依据。所以,在班级中,我坚持使用黑板、计分本、成绩单、公布栏“四轮驱动”的方式,对小组和个人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1. 黑板教师将每个学习小组分为3个学习共同体,每个学习共同体由3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每个学习共同体使用一块黑板,上面写有共同体的独特名称和组员姓名,并张贴组员相片。课堂上教师对小组、对共同体的评价,由各组组长及时书写在对应的黑板上。这样就及时呈现了共同体的课堂表现,有利于挖掘该共同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 计分本计分本有2种。班长手里的计分本,负责记载每节课各组的总得分,以及课间的小组得分。组长手里的计分本,负责在课上及时记载本组每

11、个学习共同体、每个组员在课堂上的得失分情况。有了这2个计分本,每个学生、每个共同体、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就能一目了然,也便于教师进行周考核、月考核、期中与期末考核。3. 成绩单每个教师手中,都有学生每次考试的成绩单,以及个人考核和小组捆绑考核的成绩单。4. 公布栏在教室的墙上,有一张“周周比拼”公布栏。每周记录一次,由班长把每个小组每周的情况记录上去。评价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所以评价的重心要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需要和阶段需要来调整。比如,开学前2周,评价的重点是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包括仪容仪表、考勤情况、作业书写、卫生打扫等。又如,教师节期间的2个星期,评价重点是学生对教师的礼貌和尊重,突出

12、这方面的检查,可以督促学生养成尊师重教的品德。平时,学校则主要考核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状态,早读考核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午休考核纪律,课间考核礼仪,放学考核卫生状况等。学习方面考核作业完成情况、考试进步名次、小组总分和共同体总分排名等。即使不能面面俱到,也应该涵盖主要方面。每天、每周、每月都可以有考核的侧重点,尽量做到,欠缺什么就考核什么,考核什么就拥有什么。根据在评价实施过程中的积分情况,教师应该对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惩,小组得分日日算、周周总、月月清。根据每周各小组的得分,小组可以进行总积分排名升级,到达一定的级别后,在月底总结时,教师授予各小组不同级别的奖章,将获奖相片寄发给学生家长并记入学生成长档案袋。同时,优秀的学习小组可以获得参与素质拓展活动或者旅游参观等方面的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