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思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680063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在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在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在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在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在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在高职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思考段 新在“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办学理念的指引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确立了“通专结合”的育人目标: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既会“做事” ,又会“做人” ,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为了达成这一培养目标,必须举全校师生之力,坚持不懈,扎实苦干数年,才有可能圆满实现。作为奋战在教学工作第一线的教师,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在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的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什么是人文教育?杨叔子院士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人文教育,就是开发人性和灵性的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 ”人文教育为什么至关重要,

2、且为第一等的重要?从宏观从全局来说,它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强弱和社会的进退;从微观从个人来说,它关系到人格的高低、涵养的深浅、思维的智愚和事业的成败。所以,我们千万别小看它,千万不能轻视它、忽略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加强人文教育?我讲以下三点意见。一、从古代经典中吸取做人的智慧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很多,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如记述孔子思想言行的论语和老子的道德经 。它们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了人生大道。学习经典,领悟经典,践行经典,可以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经典光芒的照跃下,提升效率,缩短历程,尽早建立一个符合社会道义标准的君子仁爱情怀。古代经典著作的文字较艰深难懂,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解读之

3、类的通俗读物来理解其中的思想精华。如于丹论语心得 ,姚淦鑫先生撰写的老子等。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中获得不同的感悟,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指导和改变自己的为人处世方式。如,在阅读论语和老子这两本书后,我有三个方面的收获:第一、使我明白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素有“半本论语治天下”之说的论语告诉我们:()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 ()为人处世若能做到十六个字:“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 ,就会减少很多麻烦。 ()修身养性,做好自我,是对家国、对社会负责任的第一前提。修身的标准是:“善良高尚,很好相处,少言寡语,坚定刚毅,崇尚实干。 ”()人做事的原则应为:对天下事,不刻意强

4、求,不无故反对,没有薄没有厚,没有远没有近,没有亲没有疏,一切按道义行事。 ()人做事的方式应为: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少说、多做。 ()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懂礼节。第二、使我明白了为何要交朋友?如何去交朋友?()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交到好朋友,就是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朋友有好坏之分。好朋友有三种,即:正直的朋友(直友) 、诚实的朋友(谅友)和广见博识的朋友(多闻友) ;坏朋友也有三种:谄媚拍马的朋友(便辟友) 、两面派的朋友(温柔友)和夸夸其谈的朋友(便佞友) 。 ()如

5、何才能交到好朋友?这就需要你有识别好友的“眼力” 。孔子教给我们的办法是“三看”:一看他所交的朋友,二看他为了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三看他的心安在哪里。第三、使我明白了人生成功的“六大法宝” 。第一个法宝是“道” 。 “道”就是规律、方法,就是别人成功的经验、经典;第二个法宝是“德” 。 “德”指人的高尚人格、宽广的胸怀,不懈的探索精神、长期的刻苦历练;第三个法宝是“大器晚成” 。它告诫人们干事业不要浮躁,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功到自然成,经过多年磨练,最后达到成功;第四个法宝是“有为无为” 。我们2办事就是要遵循事物的内在法则,根据客观的实际条件而采取适宜的行动;第五个法宝是“守柔曰强”

6、。它告诫人们要守住柔弱,以柔化刚,始终充满生机,由柔弱而至强大,从而导致成功;第六个法宝是“功成身退” 。即使有了大功劳也不居功自傲,不摆老资格,不吃老本,不自我膨胀,不张扬,不嚣张,不飞扬跋扈,不“老子天下第一” 。在课堂上,当学生不认真学习,或出现违纪状况,或学习不得法,或对学习对前途失去信心,或思想认识与行为发生偏差之时,教师都可以从经典武库中寻找出适当的武器,对学生给予适时的针对性很强的教育、引导与帮助,让学生心悦诚服,幡然悔悟,迅速改正错误,这就是经典的力量。二、从名人传记故事中,学习做事的典范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伟人,他们在成功、成才和成名的道路上,为后世留下了多少动人的鲜活事例

7、和感人肺腑的豪言壮语,真叫入铭心刻骨,终生受益,永受激励。南宋宰相文天祥,不幸战败被俘,敌人以高官厚禄来收买劝降,被他断然拒绝,写下了留芳百世的正气歌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名句激励了后来多少坚强的高风节的爱国者、革命者,大义凛然地奔赴刑场,视死如归。经典力学的集大成者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受到启发,经过 20 多年的漫长思考探索,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这种优秀的品格和科学创新精神,令我们钦佩,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科学上的任何伟大发现,离不开疑心,更离不开苦心。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从 20 多岁走上数学之路刻 93 岁去世,他就是干数学这一件事,搞了

8、70 多年,专心致志,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是他的“有为” ,其余的如名啊,利啊,他就“不为” 。他说:“我一般不参加别的活动,只做我的数学。一个人一生中的时间是一个常数,应该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科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爱因斯坦,为了完成相对论的最后研究工作,把自己关在小阁楼上整整 17 天,饭菜都由夫人送上楼来。后来,爱因斯坦来到美国从事科研,一天散步时遇到一个小孩,他要爱因斯坦告诉自己事业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随后从口袋里掏出笔和一张纸片,在上面写下了一个数学公式:AXYZ,并解释说:“A 代表事业成功,X 代表艰苦,Y 代表正确方法,Z 代表少说空话。 ”可见, “勤劳、巧干、务实”

9、就是爱因斯坦取得事业成功的法宝。 伟人的一个故事、一句话,如果同学听懂了,听进去了,记住了,并能付诸行动,也许如同一颗威力无比的精神原子弹,会产生非同一般、非常神奇的效果,说不准会完全改变人生。所以,奉劝同学,多读优秀人物传记,多背名人语录,它会使你受益无穷。 三、观看央视节目2007 劳动榜样 在这个大型电视节目中,向我们展示了我国许多行业技术精英的风采,他们个个身怀绝技,身手不凡,技艺超群,令你叹为观止,赞不绝口。对高职学生来说,是个极其生动的形象化教材,不能不看。下面,我们随便挑选几个人物和镜头为例。 (1)杜东,年仅 22 岁,是重庆市消防尖兵,他只用 3 分钟,便抢救下 2 名在高空

10、中身处危险状态的人。 (2)刘代建,是位湖南出色的厨师,他手握一柄锋利的牛刀,只用分多钟的时间,就把半头牛切成了一块块重量为 400500 克的肉,为我们重现了成语“庖丁解牛”的鲜活形象。(3)芦钜才,使用自己创造发明的新型车床刀具,仅用 8 分钟,就可以把别人需用几个小时才能加工做成的大飞轮一次性完成。 (4)冯爱梅,一名普通的纺织厂挡车工,手势敏捷,操作神速,1 秒钟能做 7 个纺织动作。她的名言:“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5)金叶凤,这位年轻的女中医师,能在双眼被蒙住的条件下,仅靠手摸鼻子闻,就可以快捷地将几十味中药材准确无误的区分出来。 (6)江喜财,一位年轻的缉毒民警,他与自己训练有

11、素的助手警犬配合,可以把藏匿在人体身上的毒品,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 (7)金立虎,是位从事焊接工作几十年的老工人,他创造了“镜像反射 360焊接技术” ,只用了短短的 2 分 40 秒时间,就把一个难于施工的焊件高3质量完成了。 (8)张苓,是位 3 吨叉车驾驶员,他可以把几只玻璃啤酒瓶,稳稳当当地挂在横空张紧的铁丝上,安然无恙。 (9)刘薇,一位山东小姑娘,他被蒙住双眼,仅用鼻闻手摸的办法,就可以迅速把 200 多个品种不同的毛皮区别出来,无一错误。请问同学,这些劳动榜样为什么能有如此高超精湛的技艺?难道他们是神仙是奇人吗?不是。他们都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平凡劳动者,但是,他们具有爱岗敬业、无私

12、奉献的精神。他们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执着追求,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他们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终于使自己的专业才艺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在上实验(训)课时,有的学生不按规范操作,马虎读数,草率记录,不认真写实验(训)报告。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若能让他们重看央视节目“2007劳动榜样” ,与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表现做个比较,他们会感到脸红心跳,受到深刻教育。教师再因势利导地向学生指出:一个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如果没有专业特长,他就很难立足社会,就有可能被社会淘汰,甚至有失业的危险。相反,若能像劳动榜样一样,练就了一手非凡的专业特长和绝技,就会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和欢迎,生存的空间就要广阔得多。那时,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学生一定会悟出这个道理来,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采取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学习和实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