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设计全册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678337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34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设计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设计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设计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设计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设计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设计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设计全册(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龙龙的传人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凝聚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的文章,教材通过对龙的传说、龙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以及龙的象征意义的描述,赞颂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意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2、学会本课生字词。3、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2、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五、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 导入课题1、播放歌曲龙的传人.教师

2、问: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关于龙,你都知道些什么?(教师组织学生用简短的语言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龙的资料。 )谁知道歌词中的“龙的传人”指的是什么人?2、过渡: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教师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检查认读。3、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 、细读感悟,合作探究。1、学生以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两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边读边在书上批注感悟,并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读完后自

3、己出题目检测阅读效果。2、小组内汇报交流:先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再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一起2讨论。互相交流题目检测阅读效果。3、集体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1)出示在不同时期文物古迹中龙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其样子的不同,深入理解它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人们想像出来的传说中的动物。(2)理解图腾的意思,讨论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什么把龙当作崇拜的图腾?(3)理解“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成语的意思,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想象它们所表现的“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带“龙”字的成语?(4)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

4、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会作者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教师过渡: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是因为我们向往和追求自由完美,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播放歌曲,学生跟唱,引发情感共鸣。五、拓展延伸1、搜集有关龙的资料,创办专题读书笔记。板书设计:中国人与龙龙是什么龙的象征意义龙的传人龙的传人中国人教学反思:大人们这样说一、教材分析:本课围绕“龙”这个主题分别讲述了“龙”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赋予它深刻的含义:龙象征着腾飞的中华民族,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龙的含义并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二、教学设想与目标:31、掌握生

5、字词,并灵活运用。2、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3、通过读课文,理解“龙”的深刻含义。4、根据文章内容续编课文。三、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龙”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四、教学过程:(一) 、图片导入新课(以图片形式展示赛龙舟、舞龙灯、北海的九龙壁)同学们你能说出这些图片的名称吗?你发现这些名称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回答)那么龙在你们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哪?那同学们你们见过龙吗?关于“龙”大人们是这样说齐读课题质疑大人们会说些什么哪?(生回答)就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轻声

6、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生字小组合作解决。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生字新词你都认识了吗?让我们开火车的形式来读一读?出示生字(指名读,评价,纠正)(2)齐读生字新词。3、读了课文税来说一说关于“龙”大人是怎么说的哪?4、学生自由回答,评价。(三) 、细读品味,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龙”在大人们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以表格的形式汇报爷爷 怎样说的?奶奶 怎样说的?爸爸 怎样说的?妈妈 怎样说的?老师 怎样说的?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来读一读(2)指名全班交流完成表格(通过学生美读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龙”在不同人心目当中的不同形象体会“龙”的深刻含义,

7、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小结)(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读了这篇小文章,你认为那一段,那一4句更能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齐读:在美读中体会作者的强烈民族自豪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文章主题自然水到渠成) 。“龙”象征的我们腾飞的中华,那么你再来开动脑筋继续想一想“龙”还有什么含义哪?(自己续编,然后小组交流。 )(四)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龙”象征的腾飞的中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腾飞的中华龙是怎样震惊世界的。 (播放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航天事业,军事,经济贸易,教育等事业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中国正在不断的腾

8、飞,不断的进步。 )看到中国各项事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你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老师指名回答)(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发生的变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做贡献的信念)(五) 布置作业1把这篇文章有感情的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听。2用你知道的事实,试着在第五段后面继续写几句。3谈谈你作为“龙”的子孙又有那些感想。教学反思:叶公好龙 教材分析:叶公好龙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主要写了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欢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墙壁上也画着龙。天上的真龙

9、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叶公一见,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现在这也是一个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教学设想与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5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4、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教学准备:课件、卡片。教学重点、难点:虽然学生接触过古文,但是它与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还是截然不同的。学生能否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重

10、点。从理解课文来看,难点在于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利用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教学过程:一、成语入手,激趣导入1、交流课前搜集情况,引出课题。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叶公好龙。2、点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 “叶公”是谁?“好”是什么意思?应读几声?想不想知道叶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设计意图:由“好”这一中心词入手提出问题,激发起了学生欲进入课文中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寓言,整体

11、感知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让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读文、认字。提示学生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不会读的句子,可以查一查字典,可以问一问老师,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本课的生字)谁来把这些生字读给大家听听?字音都读准了吗?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教师巡视,听出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全班齐读一遍。3、读文感知意思。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读对了吗?再找学生读,评价、纠正;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全班齐读,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大体意思。【设计意图: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读中感悟

12、,读中促讲,读中发展学生能力都需要教师调动学生读文的积极性。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学生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浓厚,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 三、回顾学法,合作解疑。1、前后联系,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想:我们上学期在学习刻舟6求剑一课时,是怎样解决难读、难记、难懂的句子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学习古文的许多好的方法。2、由难入手,自主提出问题。课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大胆地告诉老师在预习、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把重点句、词或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一角。3、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译文。 (出示古文)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

13、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老师也参与到你们中间。4、集体讨论,研读探究。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你解决了哪个问题?(学生可能谈到的词句:“写龙” 、 “窥头与牖 ” 、 “施尾于堂” 、 “失其魂魄” 、 “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你是怎么理解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呢?你能把它读给大家听听吗?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你是通过学习,自己解决了?你也可以提出来考考大家。老师这里也有问题,看谁能解决?1、 有些字的字义,古代与现代有很大不同,你能找出有哪些字吗?2、 “是叶公非好龙也,

14、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谁把它读给大家听听?【设计意图: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汇报交流中,学生以简驱繁,突破难点,畅所欲言,打破了传统,形成了开放式课堂。特别是男读女译女读男译师读生译等一遍遍不同形式地读、译、问、答,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四、由文明理,拓展延伸1、回归整体,挖掘寓意。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什么故事?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2、联系生活,拓展开去。同学们,你喜欢叶公吗?为什么?你想对叶公说点什么?想一想生

15、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展开想象:真龙回到天上以后,会怎样想?叶公回家之后又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创造性的设计问题意图在于明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体情悟道自然不刻意。 】五、演一演,背一背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这则寓言。 第一次可以先用现代话演,然后启发学生: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有信7心吗?在此基础上,促使全班学生都能背过。【设计意图:演一演为学生的诵读提供了空间,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身临其境,熟读成诵。实际上这里在表演时揭示写作顺序,为学生背诵做铺垫,使朗读表演相辅相成,理解背诵相得益彰。 】 六、探究作业1、把叶公好龙

16、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考考他们。2、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3、继续收集与龙有关的资料,办一次“我所知道的龙”手抄报。【设计意图:巧设作业,拓展延伸发展个性。 】 教学反思:语文天地一第一课时一、拓展阅读乐山龙舟会:1、激情导入:出示图片,引出课文;2、自读品味,思考:这篇文章重点写了什么活动?3、小组交流,并深入学习乐山龙舟会重点写的三项活动“龙舟夺标” “抢鸭子” “放漂灯” ,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乐山龙舟会的盛况?4、师生交流,小结全文;5、拓展延伸:课后继续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民间风俗节日活动;二、畅所欲言(一) 、日积月累1、积累和“龙”有关的成语。2、积累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3、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二)书法欣赏1、欣赏“龙”字的各种写法。2、了解有关的书法家的资料:王羲之、颜真卿、米芾、怀素、张旭、王铎第二课时一、初显身手81、搜集有龙的形象的工艺品。2、你的家乡有哪些带“龙”字的特产或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