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部分习题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674173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理学部分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动物生理学部分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动物生理学部分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动物生理学部分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动物生理学部分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动物生理学部分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理学部分习题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动物生理学部分习题答案1、试述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方式和特点。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 调节特点:快速、局限、准确、精确、协调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自身调节: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组织、器官本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调节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2、比较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运输、继发性主动运输有何异同。相同点:都需要依靠特殊膜蛋白质;不同点:易化扩散不需另外消耗能量,顺电-化学梯度进行、具有选择性、饱和性和竞争性。而原发性主动运输与继发性主动运输都要

2、消耗能量且逆电-化学梯度进行,但原发性主动运输能量由直接分解 ATP来提供而继发性主动运输的能量则由间接分解 ATP 来提供。3、简述峰电位、动作电位、阈电位;静息电位与极化状态;动作电位与除极化、反极化状态、复极化、超极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它们对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快速除极化和快速复极化所形成的一个短促尖锐的脉冲样变化 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刺激后,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而短暂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阈电位则是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静息电位是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 极化状态是静息电位下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的状态

3、除极化是膜内外电位差向小于静息电位值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反极化状态是细胞膜由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变为内正外负的极性反转过程 复极化位去极化后再向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 超极化则是膜内外电位差向大于静息电位值的方向变化的过程4、简述 Ach 是如何通过化学门控通道进行跨膜信号传导的。5、讲述由 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传导过程和主要路径。传导过程主要包括:受体识别配体并与之结合 激活与受体耦联的 G 蛋白 激活 G 蛋白效应器 产生第二信使 激活或抑制依赖第二信使的蛋白质酶或通道主要路径有:受体G 蛋白AC 信号传导途径受体G 蛋白PLC 信号传导途径受体G 蛋白离子通道途径6、试述肌肉收缩和舒张

4、过程,Ca 2+在肌肉收缩程中起何作用?肌肉收缩过程:肌膜动作电位沿横管膜传至三联管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 Ca2+进入肌浆Ca 2+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原肌凝蛋白发生位移暴露出细肌丝上与横桥结合位点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激活 ATP 酶作用,分解 ATP横桥摆动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肌肉舒张过程 兴奋- 收缩耦联后 肌膜电位复极化终池膜对 Ca2+通透性肌浆网膜 Ca2+泵激活肌浆网膜Ca 2+原肌凝蛋白复盖的横桥结合位点Ca 2+与肌钙蛋白解离骨骼肌舒张7、试述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含义及生理意义。晶体渗透压的组成为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胶体渗透

5、压组成为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血浆晶体渗透压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保持 RBC 正常形态和功能。胶体渗透压的意义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8、简述血液凝固的过程及机制。可分两种内源性凝血: 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激活因子 激活因子,激活的因子与因子 X结合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其与凝血酶原作用凝血酶,凝血酶再与纤维蛋白原结合纤维蛋白网络血细胞及血小板吸附凝血因子(形成凝血块) 外源性凝血: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结合因子凝血因子-复合物,其与因子 X 结合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其与凝血酶原作用凝血酶,凝血酶再与纤维蛋白原结合纤维蛋白网络血细胞及血小板吸附凝血因子(形成凝血块)。9、当

6、血小管受损伤出血后,止血过程是如何产生的?受损伤局部的血管收缩,首先由神经调节反射性引起局部血管收缩,继之血管因内皮细胞和粘附于损伤处的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使血管进一步收缩封闭创口血栓的形成:血管内膜损伤后暴露的内膜下组织能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迅速粘附、集聚,形成松软的止血栓堵住伤口,实现初步止血纤维蛋白凝块形成:血小板血栓形成的同时,激活血管内的凝血系统,在局部形成血凝块,加固止血栓,起到有效值血作用10、何谓心动周期?试说明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及其生理意义。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有:(一)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 其意义有:心舒张末期容积与心缩力有关(

7、因与心肌初长度呈正相关) 。心缩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心室扩大、心功能下降(每搏输出量可不变)心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二)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意义:可评定不同个体心功能。 (三)心脏作功量 意义能更全面评定心泵血功能11、何谓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何谓窦性节律,简述窦性节律形成的离子机制。正常起搏点为窦房结,其为整个心脏的主导起搏点。窦房结除外,其它自律组织为潜在起搏点或异位起搏点。以窦为起搏点的心跳为窦性节律12、简述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左心室在每次收缩向动脉内射出血液时,由于存在外周阻力,以及主动脉、大动脉具有较大的可扩张性,这部分血液在心缩期内大约只有 1/3 流向外

8、周,其余 2/3 被储存在主动脉和大动脉内,使主动脉和大动脉进一步扩张,主动脉压也随之升高。这样,心室收缩时释放的能量中有一部分以势能的形式被储存在弹性贮器血管壁中。心室舒张时射血停止,由于主动脉和大动脉壁中被拉长了的弹性纤维发生回缩,将在心缩期中储存的那部分能量重新释放出来,把血管内多储存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推动,并且使动脉血压在心舒期仍能维持较高水平,而不像左心室内压那样低。影响因素:心脏每搏输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13、说明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当有效滤过压即(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9、-(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0 时可形成组织液。 影响因素 : 毛细血管压及静脉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淋巴回流量 毛细血管通透性14、氧与血红蛋白(Hb)的结合有哪些特点?反应快、可逆、受 Po2的影响、不需酶的催化; 是氧合,非氧化即 Fe2+与 O2结合后化合价不变 1 分子 Hb 可与 4 分子 O2可逆结合 Hb+O 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 S 形,与血红蛋白的变构效应有关。15、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有哪些?以波尔效应和鲁特效应为依据分析动物分布区域多样性的特征。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有Pco 2 和 PH 的影响:Pco 2PH使氧离曲线右移 温度的影响:T会使氧离曲线右移有机磷化合物的

10、影响:有机磷化合物使氧离曲线右移Hb 自身的性质的影响:Hb的 Fe2+ Fe3+ : Hb 失去结合 o2 的能力; 异常 Hb:Hb 的运 o2 能力CO 的影响:Pco 使曲线左移16、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有哪些?(一)肺牵张反射(黑-伯反射)指肺扩张或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包括肺扩张、肺缩小反射。1.肺萎陷反射(肺缩小反射)肺萎陷较明显时引起吸气的反射。在平静呼吸调节中的意义不大,但对阻止呼气过深和肺不张等可能起一定作用。 2.肺扩张反射: 过程:肺扩张肺牵感器兴奋迷走 N延髓兴奋吸气切断机制 N 元吸气转化为呼气 。 17、名词解释:胸内负压:是胸腔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的状态

11、肺泡通气血流比值:每分肺通气量(VA)和每分肺血流量(Q)的比值血氧容量:100ml 血中 Hb 与 O2结合的最大量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血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18、试述消化管平滑肌主要的生理特性(一)一般特性 1.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 2.兴奋性较骨骼肌低 3.较大的伸展性 4.一定的紧张性5.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平滑肌 RP 较小(-50-60mV),主要由 K+外流形成的;也与钠泵的生电作用有关 2.慢波电位 平滑肌能够在 RP 的基础上,自发地周期性地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电位波动 3.动作电位 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引起平滑肌收缩。19、试述胃液成分

12、及其主要功能。成 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和 HCO3- 等无机物。1) 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抑制和杀死细菌。2)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在盐酸或已被激活的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用于水解蛋白3) 内因子: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 12的吸收。4) 粘液和 HCO3-:形成胃粘液-HCO 3-屏障,保护胃粘膜。20、试述胰液成分及其主要功能。(1)水和碳酸氢盐:由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为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不受胃酸的侵蚀(2)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水解淀粉

13、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对生熟淀粉都能水解,效率高、速度快。 (3)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是消化脂肪的主要消化酶,必须在胰腺分泌的辅脂酶的协同作用下才能发挥作用,胆盐抑制其活性。 (4)蛋白质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腺细胞分泌,刚分泌出来是无活性的酶原。 (5)其他酶类:羧基肽酶原、 核糖核酸酶、 脱氧核糖核酸酶 (6)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失活胰蛋白酶,抑制糜蛋白酶的活性。21、简述微生物消化的特点及其在消化中的作用。22、名词解释:能量代谢 体表温度 体核温度 不感蒸发能量代谢:在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释放、转移与利用体表温度:指机体表层,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的温度体核温

14、度:指机体深部,包括心、肺、脑和腹部器官的温度不感蒸发:指体液中少量水分直接从皮肤和呼吸道黏膜等表面渗透出,在未集聚成明显的汗滴之前即被蒸发的一种持续性散热形式。23、简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肌肉活动:为最明显的影响因素,肌肉活动时能量代谢量增加 精神活动(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精神紧张时能量代谢量增加 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高于 30或低于 20时能量代谢量都会增加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其他因素:如体表面积、年龄、性别等。24、简述散热的几种基本方式和循环系统在散热过程中的作用。散热基本方式有 4 种: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机体可通过改变皮肤血管的功能状态来调节体热的散失量,

15、使散热量符合当时体件下体热平衡的要求。25、肾的血液供应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尿的形成有何关系?血液分布不匀:皮质外髓内髓 = 1.000.250.06压力高低不同: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高利于滤过;肾小管毛细血管网低利于重吸收。流量大,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流量心输出量 1/41/5;在 80-180mmHg 范围内,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稳定。 这些特点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有重要作用26、尿的生成包括哪几个基本过程?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27、决定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什么?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动力为有效滤过压即=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影响滤过的因素: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 2.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 3.肾小球血浆流量28、大量饮清水、大量出汗、静脉注射 50%葡萄糖液 100mL、大量注射生理盐水后,尿量各有何变化?简述其机制。29、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中枢内传布各有何特点?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不衰减性: 兴奋在反射中枢的传递是指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在中枢的传递过程,其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