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网上考试答案 (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637667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网上考试答案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网上考试答案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网上考试答案 (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网上考试答案 (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网上考试答案 (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网上考试答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网上考试答案 (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卷共有 4 大题。一、单项选择题(15 道小题,共 15 分)1、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1 分)A、头脑中自生的 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C、“绝对观念”固有的 D、从书本上学来的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1 分)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3、物质的根本特性是( )。(1 分)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 D、矛盾性4、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是( )。(1 分)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对人类自身的改造 D、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5、

2、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 )。(1 分)A、客观实在性 B、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C、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D、运动变化的自发性6、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 )。(1 分)A、客观实在性 B、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C、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D、运动变化的自发性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 )。(1 分)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8、量变的复杂性是指( )。(1 分)A、量变的程度发展不同 B、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D、量变有在度的

3、范围内的变化和突破度的范围的变化9、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1 分)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C、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 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1 分)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11、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1 分)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1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需要通

4、过( )。(1 分)A、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B、社会意识自身的作用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生作用 D、社会意识对政治制度发生作用1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辩证法范畴上说属于( )。(1 分)A、必然性决定偶然性 B、本质决定现象C、现实性决定可能性 D、内容决定形式14、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1 分)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15、所谓抽象的人性论是指( )。(1 分)A、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 B、否认人的社会性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理论C、一种否认人的共性的错误理论 D、一种资产

5、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二、多项选择题(10 道小题,共 20 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2 分)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C、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在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E、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2、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其表现有( )。(2 分)A、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B、动物不能进行生产劳动,人能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生产活动C、动物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人能能动地改造自然 D、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在动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则不起决定作用E、动物的

6、存在不能引起自然界的变化,人的存在能引起自然界的变化3、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 )。(2 分)A、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C、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 D、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E、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4、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揭示和有力地证明了( )。(2 分)A、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B、劳动为社会的产生和存在奠定了基础C、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D、人类社会是物质活动的结果,又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E、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 )。(2

7、分)A、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B、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论的观点E、肯定条件客观性和联系的条件性的观点6、下列各项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有( )。(2 分)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B、实践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不断解决认识课题C、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感性活动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归宿,可以有效地改造世界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因果联系的有( )。(2 分)A、凡是在前的就是原因,在后的就是结果 B、原因在先,结果在后C、因果关系是一种现象

8、引起另一种现象的联系 D、因果关系是一种现象产生另一种现象的现象E、“在此之后”不等于“由此之故”8、“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2 分)A、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 B、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D、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E、实践是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本质性活动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是社会基本矛盾,因为它们( )。(2 分)A、决定着其它一切社会矛盾 B、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C、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 D、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E、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10、马克思根据作为社会主体人的发展状

9、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种社会形态,它们分别是( )。(2 分)A、人的依赖性社会 B、物的依赖性社会C、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私有制社会E、公有制社会三、辨析题(3 道小题,共 45 分)1、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就是真理。(15 分)这是实用主义真理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的一种典型形式。这种真理观的错误在于:(1 )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有用、无用,因人、因阶级不同而相异,具有主观性。这种真理观把凡是能给人以利益和效用的东西都当作真理,使真理成为满足任何需要的主观工具和手段。(2 )把真理的作用同真理的根据混为一谈。 “有用” ,是真理的作用。但真理之所以为真理不在于“有用” ,而在于它是

10、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3 )否认了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把主观的愿望的满足和主观的效用当成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一种主观真理标准。(4 )抹煞了真理和谬误的原则区别和界限。谬误对某些人或阶级也是“有用”的,按照这种真理观,谬误也成了真理。(5 )犯了逻辑错误。从“真理是有用的 ”这个逻辑前提,得不出 “有用即是真理”这个逻辑结论。2、生产力水平越高,民主权利就越真实、越广泛。(15 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民主,权利总是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一定阶级的民主。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民主权利也就越来越广泛和发展。 2、但是民主作为上层建筑,其本质直接由经济基础决定,而不由生产力发展

11、水平决定 由于经济基础不同 享有民主的主体不同 因而有不同类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比资本主义民主更高类型的民主 其民主的真实性和民主的广泛性都是资本主义民主所不可比拟的。 3、我们要看到民主的本质与民主的发展程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问题,不能笼统地说生产力水平越高,民主权利就越广泛,真实。否则,就会得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优越于社会主义民主的错误结论。3、规律是变化、发展的。(15 分)规律是一定的外部条件下的必然,但是外部条件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变化、发展是肯定的,所以规律必然也是变化发展的.只是程度大小而已四、论述题(1 道小题,共 20 分)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正

12、确认识和处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的指导意义。(20 分)(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从而使事物保持着稳定、统一的状态。但这种状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性质,它使得事物呈现出动荡、变革的状态。斗争性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同一性包含斗争性,制约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但同一性并非无差别的等同,而是包含差异和对立的同一,这种同一的许多条件要通过斗争来建立,所以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2)此原理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依据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包含斗争性,要保持社会的稳定不能只是消极地去维护,而是要深化改革,适度发展,使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根据同一性对斗争性的制约,为斗争性提供场所,我们在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持社会的稳定。没有改革,现代化事业就没有动力;没有发展就不能前进。但所有这一切,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什么了谈不上。因此,一定要辩证地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用深化改革、适度发展去维护和促进社会的稳定;用社会的稳定为保证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