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616788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兰州一中 2013-2014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卷(阅读题,共 48 分)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 2 分,共 6 分)“孝”作为日常行为规范,几千年被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涵义。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法律与政治是紧密纠缠的共生体,从未像西方社会那样在权利框架下充分剥离。因此,通过对“ 父子 -君臣” 这一隐喻关系的不断自我确证,个体在家庭中的品行,变成了考察社会角色与政治素质的根本依据。汉代选拔与培养官员的重要途径就是“举孝廉” ,即二十万户中每年推举

2、一位公认为孝顺父母、行为廉正者由朝廷直接任命为官吏。这种以德取士、以德治国的系统,直到清代仍是吏治的重要方面。显然,作为家庭伦理规范的“孝” ,已作为政治考核标准直接介入了社会生活,实际上是国家层面上“ 忠” 的异质同构体。多少功臣名将失宠后,往往以“ 不孝” 之名获罪杀身。“孝”在周代以前主要是指对逝去的先人进行祭祀与守制。周以后随着儒家的兴起,侍奉活人的社会议题渐渐压倒了供奉死人的宗教议题。从现实利益上说,对逝者的守制与对老者的奉养,都要浪费大量劳动力,并不符合资最优化配置的自然原则。然而,这种“不经济”的行为却恰恰体现了文明的力量,即宣告一种基于“反哺” 机制的群体关系的确立。在个体意义

3、上,孝敬父母本身必然包含着对晚辈生活“方便性 ”的牺牲。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体高度独立,包括从家族和家庭依赖关系中的解放。这使代际成员的长期共处失去强制性,公共教育、全日工作和社会化福利体系,最终切断了原有的“反哺 ”链条,于是出现越越多失去回报的“ 空巢老人” 。由于时间上的快节奏和空间上的流动性,年轻人的自我认同更多自社会角色尤其是职业角色,家庭日益远离作为国家缩影和权力纽带的含义。这使“孝”作为一种崇高的政治话语迅速崩溃,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利益话语和情感话语。将“孝 ”解释为功利性的交易似乎有“ 庸俗社会学”之嫌,因此有人试图寻求更自然的心理依据,把它归结为人类的某种普遍情感。但

4、是,如果没有内在的敬畏与顺从,奉养老人就与豢养宠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也就是说,仅仅根据强烈的审美感情“ 爱”,并不必然导致“ 孝” 的行为。另一方面,当我们讴歌伟大无私的母爱时,往往忘记了野兽的护崽之情比人类更绝对、强烈和直接,它们会为保护幼崽而自不量力地攻击任何目标,不会想什么养儿防老的问题。因此,坦然承认“孝” 的功利基础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对“ 孝” 进行道貌岸然地掩耳盗铃和无限绑架。人的感恩之情并非与生俱,其前提是要有“ 恩” 可感;而当情感内化为道德习惯时,便拥有了难以抗拒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所以,说到底, “孝” 不仅是一种光荣的美德,而且应当是一笔自由的交易和一份愉快的感情。(节选自

5、当孝道遇上法律 )1下列关于“孝”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父子 君臣” 的隐喻关系存在着联系。B在儒家思想影响下, “孝”的侧重点经历了由社会议题向宗教议题的转变。C现实中, “孝” 体现了资最优化配置的自然原则与文明力量之间的差别。D现代社会的“孝” 已非崇高的政治话语,而是一种利益话语和情感话语。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举孝廉”表明, “孝”作为政治考核标准直接介入了社会生活,并由家庭伦理规定范变成了以德取士、以德治国的系统。B作为一种“不经济 ”的守制和奉养行为,曾经基于“ 反哺” 机制而确立的“孝”,包含着对晚辈自身

6、生活“方便性” 的牺牲。C如果没有对长辈内在的敬畏与顺从,而仅仅出于“爱”这种强烈的审美感情,奉养老人就与豢养宠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D与野兽具有比人类更绝对、强烈和直接的护崽之情相比,我们应该坦然承认“孝” 的功利基础,否则可能对“孝” 作出曲解。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西方社会的道德、法律与政治做到了在权利框架下充分剥离,这使个体在家庭中的品行,没有变成考察社会角色与政治素质的根本依据。B中国传统文化中, “孝”是“忠”的异质同构体, “不孝”即“不忠”,这是失宠的功臣名将被以“不孝” 的罪名杀害的原因之一。C现代社会中的个体高度独立,而公共教育、全日工作和社会化福利

7、系最终切断了“反哺”链条,使失去回报的“ 空巢老人” 越越多。D感恩之情并非与生俱,当“孝”被视为一笔自由的交易和一份愉快的感情时,它就会被内化为道德习惯并拥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二、古代诗文阅读(27 分)(一)文言文阅读(12 分)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

8、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

9、,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 见:露出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2 分)A使毕使于前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吾其还也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乃不知有汉 D倚柱而笑 夜缒而出6.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

10、的一项( ) (2 分)A这段文字,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B文段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是从正面体现荆轲的镇定自若,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 与荆轲的 “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D由于刺杀秦王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们也都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1 )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3 分)(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

11、非常也。 (3 分)(3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 分)(二)古代诗歌鉴赏(7 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本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载(公元 753 年)秋天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作。8.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 分)答:_。9.诗的五六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除了对偶外还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4 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 1 分,丢、错、漏、

12、倒均不得分。)(1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 )(3 )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 再别康桥 )(4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5 )惨象,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15 分)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记者:您 30 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

13、已经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

14、,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爱。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记者:在经历 5000 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 100

15、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 ”,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 “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