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达标检测卷B卷学生用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75060140 上传时间:2021-03-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5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达标检测卷B卷学生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达标检测卷B卷学生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达标检测卷B卷学生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达标检测卷B卷学生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达标检测卷B卷学生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达标检测卷B卷学生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达标检测卷B卷学生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绝密 启用前启用前 2020-2021 学年选择性必修 2 高二下学期第四单元达标 检测卷 历历史史(B)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第卷卷(选择题)(选择题) 本卷共本卷共 2424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848 分。在每小题

2、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城市可分为“开封”与“苏杭型”。在前者,工商业者是贵族、地主的附庸, 没有成为独立的斗争力量,城市的封建性超过了商品性;后者与之不同,虽然也是封建地租的集 中地,但工商业的比重较大。下列在明清属于“苏杭型”的一组城市为() A南京、泉州B临清、盛泽镇C洛阳、曲阜D北京、景德镇 2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 国的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这表明() A两河流域村落发展迅速B农业发展决定村落规模

3、 C原始村落分布较为均衡D地理环境影响村落位置 3 英国启蒙文学家笛福曾经说: 格拉斯哥城是“大不列颠最清洁、 最美好、 结构最好的城市之一 1818 年格拉斯哥的魅力消失了1839 年,它被称为存在如此大量的肮脏、犯罪、痛苦与疾病 的地方”。导致格拉斯哥魅力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1825 年经济危机爆发B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 C其他城市的竞争D工业革命带来负面影响 4据统计,2002 年中国农村新建住房面积 7.42 亿平方米,砖瓦结构的平房逐渐被钢筋混凝土结构 的楼房所取代,房屋内部也开始注重装修。“50 年代住草房,70 年代住瓦房,80 年代住楼房, 90 年代住洋房”正是农村民

4、居改变的生动写照。这一变化表明() A农村民居装修水平已超越城市B城乡社会生活趋于一致 C农村间的地区差异趋向于缩小D农村居住条件逐渐改善 5清朝有“天下四大镇”:景德镇至明清,窑灶林立,发展成为瓷器的最大产地;朱仙镇元开贾鲁 河,成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至明清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 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汉口镇,明成化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 盛,嘉靖间成为镇。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区域经济中心开始崛起B工商业发达,地处交通要冲 C专业化工商业城镇大量出现D城市对外贸易比较活跃 6新全球史:“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

5、富可敌国,其强大的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 阶层黯然失色。接下来是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该材 料直接反映了工业化() A推动了经济转型B造成了阶级分化 C加速城市化进程D激化了社会矛盾 7如图所示,英国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角贸易”展开B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C君主立宪政体建立D欧洲经济的一体化 8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 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B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C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

6、趋显现D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91906 年,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三地在奏请获批后,主动开埠通商,逐步形成了如图 2 所示的 经济发展轨迹。 图 2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材料所示现象() A体现出以国际竞争为主的开放意识B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C根源于德国强租胶州湾的辐射带动D构建起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经济体系 10宋朝的几个皇帝,像北宋的仁宗和徽宗,南宋的高宗和孝宗,对市井小吃情有独钟。徽宗常微 服出宫大快朵颐,高宗爱从夜市上买回宋五嫂鱼羹之类的特色小吃赏赐大臣。这反映了当时 () A封建君主勤政爱民B城市商业打破了时空限制 C市民娱乐活动丰富D草市的饮食服务

7、设施完备 11明清时期,浙江崇德石门镇因专营榨油而发展为拥有数千家居民的雄镇,嘉善干窑镇“民多业 陶”,平望镇“居民日增,货物益备,而米及豆麦尤多”。材料反映了当地() A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B集镇发展呈现专业化 C政治经济重心已经分离D出现了多个商业中心 12 江西景德镇从明代开始成为全国的“瓷都”, 有“天下窑器所聚”之称, 到清代更是发展为“列 市受廛,延袤十三里许,烟火逾十万家”的大市镇。由此可见() A景德市镇“千街错绣”“灯火连昼” B明清时期出现具有特色产业的市镇 C制瓷业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畅销于欧洲 13中国的历史: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描述:顺着

8、纵横于扬州城的运河(官河)沿岸 形成了许多“市”,这里不仅是大米和食盐交易之地,而且还从事金银器、丝织品、木材、茶叶 等各种商品的交易城内的“侵街”现象急速扩大,一到夜晚整个街道灯火通明。据此可知 () A农产品开始商品化B商帮兴起,专门贸易发达 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D运河开凿,经济重心南移 14据史料记载和清明上河图所绘,北宋东京城十分繁华,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中可清晰看 到,当时的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 A对外贸易高度繁荣B民众税收负担沉重 C城市经济职能凸显D实行不抑兼并政策 15“宋代城市革命”为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

9、工商业行会应运而生。都城 纪胜记载:“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据此可知,工商业行会形成的主要原因 是() A抑商政策的废止B商品经济的繁荣 C工商业竞争激烈D工商官营的确立 16下图为北宋开封城鸟瞰图,宋代诗人陆游在诗中说,“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 者,往往茫然不能知”。下列哪一项最能解释以上现象() A城市管理更加严格规范B百姓生活习惯改变 C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17宋史专家漆侠指出,我国古代城市往往随着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而表现出它的盛衰。北宋灭亡, 汴京也随之而萧然一空;南宋灭亡,临安也失去了往昔的光彩和繁华。这说明() A城市发展受制于政治因素

10、B城市的经济职能薄弱 C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缓慢D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 18城隍庙在明代之前是官府设立在“城”中的官方祭祀点,市镇是没有资格设立的。明清之际, 江南地区许多市镇也修建了城隍庙,出现了“城隍下移”的现象,市镇的城隍庙也逐渐确立了在 地区祭祀的中心地位,这主要是由于()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封建迷信的盛行D民间信仰的多元 19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直至明初仍是一个村落,居民仅五六十家”,明朝中后期、清朝前期, 逐渐发展成“以绫绸为业”的大镇,农家都已经把绫绸作为主业,丝织业产品价格的高低,成为 决定当地农民“有岁无岁”的主要依据,农民甚至会任由土地荒芜。这种现象说明当地(

11、) A封建自然经济瓦解B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C土地兼并空前严重D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20“工业革命时,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这些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农村那种散居所养成 的习惯还没有改变。如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泼酒,不少城市居民还保留着养猪的习惯, 所以到处是猪圈。由于厕所不够,人们不得不随地大小便。”这主要反映了() A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B城市化发展使城市管理难度提升 C民众素质低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D工业革命推动养殖业在城市扩展 21明正德年间姑苏志记载,该府市镇达 73 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 市 5 里,东至王江泾镇 6 里,北至平望镇 15 里,西至

12、震泽镇 30 里,南至南浔镇 50 里。这表明 当时() A工商业市镇已开始兴起B已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 C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D江南工商业市镇发达 22据统计,1851 年英国总人口为 1800 万,其中农村人口占 48%,而城市人口占 52%。同期,法国、 美国等国仍然是农村人口占较大优势,而德意志、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与英 国相比较,这些国家简直是些“巨大的村庄”。材料说明()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进程B英国城市化居于领先地位 C法美产业结构优于德俄意D德俄意尚未开始工业革命 231840 年的英国曼彻斯特,郊区布劳顿的人口死亡率为 15,8,靠近市中心的阿德维克人口死 亡

13、率为 286,市中心的死亡率为 352%,其他城市如伯明翰、利物浦等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场剥削降低了人口寿命B城市化带来公共卫生危机 C电力应用造成了城区污染D圈地运动破坏了城郊环境 24据统计,1851 年英国总人口为 1800 万,其中农村人口占 48%,而城市人口占 52%。同期,法国、 美国等仍然是农村人口占较大优势,而德意志、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与英国 的城市化相比较,这些国家简直是些“巨大的村庄”。材料说明()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进程B英国城市化居于领先地位 C法美产业结构优于德俄意D德俄意尚未开始工业革命 第第卷(非选择题)卷(

14、非选择题) 本卷共三本卷共三大题大题,共,共 5252 分。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城市是文明社会的一大标志,各具特色的“城”的规划、布局与建筑体现了不同的社会文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雅典卫城是自然景观、建筑结构、公共用途的理想结合。卫城背后的山,既不会高到 喧宾夺主,也不会低到可有可无。山顶上卫城的建筑,用料少之又少,但也起到了很好地衬托卫城 艺术魅力的效果。山与诸神庙的结合,让卫城变成了最理想的公共场所,战时,起着堡垒作用,和 平时期,是人民朝拜的圣地。对外部来说,这也是希腊人自豪和力量、以及天才艺术创造力的有形 物证。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它作出这

15、样的评价:“雅典卫城显示着希腊 1000 多年繁荣的文明、神话和 宗教,包含了古希腊艺术的四个最伟大的杰作即巴特农神庙、通廊、伊瑞克提翁神庙和雅典娜胜利 神庙,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传统思想的象征。” 摘编自房龙人类的艺术、冯慧娟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材料二在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中,有两种主要的指导思想:其一,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其 二,整齐划一,以体现礼制上的象征性。作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县城平遥古 城,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布局上反映了古代中国礼法制度下的理想城市模式,在城市建筑上充分顺应 地理环境的制约,构建极具特色的古居民宅。民间有句俗语说平遥“房子半边盖”,指单坡内落水 式房屋,蕴含“

16、四水归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山西气候干旱,风沙较大,将房屋建成单 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且临街又不开窗户,则能够有效抵御风沙并保证院落安全。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刘谦功主编中国文化欣赏读本 (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雅典卫城如何体现了“自然景观、建筑结构、公共用途的理想结 合”,概括雅典卫城在文明史上的历史地位。(4 分) (2) 有学者认为: 平遥古城同时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两种指导思想。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 以平遥古民居为例,简要说明学者的观点,并概括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的平遥古城的历史价值。 (6 分) 26(2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 至 18 世纪中国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 发展,布代替盐成为远距离贸易的主要手工业品,而丝绸的长途贩运量也很大。还应当指出,16 至 18 世纪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闽商、粤商、江西商、洞庭商、山东商、龙游商等 商帮众多商人的行为,与以往个别商人的经营活动,已不可同日而语。因商业资本的集中,在运河 沿线,有临清、济宁、淮安等一批商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