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课件(人教版七上)

上传人:in****us 文档编号:175051450 上传时间:2021-03-2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7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课件(人教版七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史: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课件(人教版七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史: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课件(人教版七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历史: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课件(人教版七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历史: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课件(人教版七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课件(人教版七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课件(人教版七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版初中历史 七年级 上册,说课内容,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设计,说教材,教材地位: 1、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和“班超经营西域”,主要讲述两汉时期对内对外交流的基本史实。 2、中外交流由来已久,而汉朝的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 ,“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开辟”都对汉朝的发展与中西文明的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说教材,课程目标: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知识目标:掌握张骞通西域的原因、过程及精神品质;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增强同他人合作的意

2、识。 2、通过解读材料与现象比较,培养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 3、同图说历史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历史表现力,说教材,情感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2、让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文化差异下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重点:1、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

3、上的重要地位,说教法学法,学情分析 初中七年级学生 历史思维能力较薄弱 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烈、注意力容易分散,教法:情景创设法 学法:角色扮演法 合作探究法 小组学习法 图标归纳法 总结归纳法,说教学程序,课堂导入,问题导入法,问题:秦汉时期的疆域有什么不同,西域在哪里,西域,张骞通西域,情景创设法,西域之旅,情景一: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汉武帝的招贤令,张骞首次出使西域的原因,情景二: “图说张骞两通西域” (时间、目的、过程、结果,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基本情况,张骞通西域,图表归纳法,比一比,张骞通西域,情景创设法,西域之旅,情景三: “张骞像” 杜甫的有感五首之一,张骞有哪些精神

4、值得我们学习,情景四,入乡随俗,新疆地区从什么时候才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丝绸之路,地图讲解法,长安,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新疆地区,今新疆境内,西亚,西亚,欧洲,欧洲,广东沿海的港口,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地图讲解法,合作探究法,丝绸之路,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以下四个调查小组政治小组、经济小组、文化小组,共同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合作探究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课上每个小组做5分钟左右的小组展示,展示形式不限,课堂总结,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两通西域 目的、过程、结果 二、丝绸之路 1、路线 陆上 : - - - - 海上: - -

5、- - - 2、意义政治、经济、文化,板书总结法,课后练习及作业,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先后是: A、公元前119年和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66年和公元前138年 C、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 D、公元前119年和公元前60年 2、新疆地区正式归在中央政权统治之下始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3、西域主要指今天的: A、西域 B、新疆 C、甘肃 D、西藏,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后汉书,请回答: (1)为“西域内属”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 (2)“宣帝改曰都护”是哪年?有何作用,下面材料你能读懂并做出正确的解答吗,作业:阅读课本P78-79页,完成“班超经营西域”的相关练习,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