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天火 文档编号:174782986 上传时间:2021-03-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三月调研考试卷高三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人民的权利大厦”,可谓切中肯綮。理解民法典的重要性,不妨看看历史。很多读者可能不知道,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的第一部法律,并不是印象中宪法、刑法这类很大的法律,而是看似普通的婚姻法。这恰恰说明,国家的

2、宏大叙事背后,实则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社会秩序的建立,有赖于对基本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和规范。毛泽东同志甚至把婚姻法誉为“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根本大法”,道理也在于此。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民事法律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说白了,只有明确了市场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充分保障公民的民事权利,买卖、交易等才能顺利进行。在此背景下,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出台,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日趋完善,民法甚至被学者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已经挺完善,何必要把这么多与民事相关的法律编纂成法典呢?原来,正因为民事法律调整的主体多、涵盖领域广、关系复杂,相应的法律条文

3、数量也很大,其中不乏不协调、不一致甚至相冲突的地方。因此,编纂民法典也就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要进行编订纂修,打通整个法律体系的“奇经八脉”,来一次法律条文的“深加工”。不一致的地方要统一,落后的地方要更新,欠缺的内容要补上经过系统编纂,民法典将发挥“1+1+1+1n”的效果。具体的编纂工作尽管很大程度上是个法律技术问题,然而民法典从来都不只是冷冰冰的文字,它既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又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如果说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风车水磨时代民法典的代表,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是工业化社会民法典的代表,那么,今天中国要制定的民法典就是21世纪互联网、高科技时代民法典的代表。此次民法典

4、草案最大的亮点,就是将“人格权”单独成编,不仅弥补了传统大陆法系“重物轻人”的体系缺陷,同时彰显了21世纪信息社会背景下人格权保护的特殊价值。如何应对烦不胜烦的骚扰电话?遇到摄像头偷拍该怎么处理?AI换脸、伪造他人声音算不算侵权?这些只有生活在这个时代才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能在这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一部权威、严谨的民法典,又何尝不是一部信息时代的“生存指南”。任何一部法律的生长、完善,都离不开其所处历史和文化的滋养。民法典草案中新设置的“离婚冷静期”,近来引发不少关注。我们暂且不谈其中引发的一些争议和讨论,这样的“制度设计”本身就彰显着“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文化观念。此外,民法典草案还专

5、门引入“优良家风”的概念,同时在商事交易与夫妻关系的平衡中更加凸显了维护家庭和睦的价值取向。类似规定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不仅体现着“中国特色”,对于世界民事领域的立法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和经验。法谚有云:“民法乃万法之母”“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里,每一个个人都是整个的国家。”这阐明了民法“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内质,也展现了民法广阔而包容的外延。民法典草案在这次全国人大会议上审议通过,并不意味着某种“结束”,而恰恰是我们继续建设法治中国的又一个崭新起点。(摘编自彭飞既然有民法了,为什么还要民法典?)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通过

6、的第一部法律,是仅次于宪法的根本大法。B.民法典不是冷冰冰的文字,它时代烙印鲜明,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C.生活在这个时代才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能在此次民法典草案中找到答案。D.民法典草案中新设置的“离婚冷静期”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民法典的重要性谈起,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现实的理性分析。B.文章论证编纂民法典的必要性时,打通“奇经八脉”的说法生动形象,饶有趣味。C.为了论证今日中国制定民法典的重要意义,文章运用了中外对比论证的方法。D.文章结尾引用法国谚语,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有力地支撑了自己的观点。3.根据原文

7、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民事法律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日趋完善。B.编订纂修民法典的根本目的在于打通整个法律体系的“奇经八脉”,完成一次法律条文的深加工。C.在21世纪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今天中国制定的民法典意义非凡,彰显着人格权保护的特殊价值。D.作为新时代的法典,民法典草案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需求,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针对居民担心的“先分后混”问题,长沙也已给出答案。据统计,全市各居民小区共投放分类垃圾桶18万余个,各小区配备分类

8、转运车辆1100余台。全市改造新建厨余垃圾站82座,配备新能源环卫运输车辆180台,按照每300户居民配备1名桶边指导员的标准,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群众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不断提高。据了解,目前长沙已初步构建了“4+X”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四类生活垃圾以及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实现“各得其所”。其中,“其他垃圾”处置以清洁焚烧为主、填埋为辅;各类餐饮机构产生的“餐厨垃圾”和居民家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将分别进入专门的处理厂;“有害垃圾”依托长沙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进行专业化、无害化处置;“可回收物”则主要通过市场化运作,通过回收公司实行回收。推进清洁焚烧项目建设,在全国首批实现餐厨垃圾

9、收运处置全覆盖,率先推进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可以说,在垃圾分类末端设施建设领域,长沙通过这些年的积极探索,已经具备相当的“先发优势”。(摘编自唐朝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升年!长沙垃圾分类再推进争当全国“优等生”,长沙晚报2020年5月29日)材料二:2018年,200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1147.3万吨,处置量21028.9万吨,处置率达99.4。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居前10位的城市见表1-5。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最大的是上海市,其次是北京、广州、重庆和成都。前10位城市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占全部信息发布城市产生总量的29.6。(摘编自2019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生态环境

10、部2019年12月)材料三:垃圾分类需要人人参与,而人人参与的前提是了解相关知识,而普及这类知识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媒体广泛宣传外,还需要多种手段进行长期推动。媒体宣传是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渠道之一。最近这一两个月,各级各地媒体纷纷聚焦垃圾分类,宣传效果明显,既培养了社会共识,也普及了常识,为实施垃圾分类奠定了群众基础,创造了良好氛围。接下来,还需要媒体对垃圾分类持续关注、热情不减,以更丰富的手段普及知识。除媒体宣传外,科学制定垃圾分类政策和标准也很重要。如果分类标准更科学,无疑市民更容易掌握。比如上海垃圾分类中,干垃圾和湿垃圾必须分开,于是一些人“傻傻分不清楚”。相较之下,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

11、不分干湿垃圾,就这一点来看,垃圾分类知识更容易普及。严格奖罚也是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手段之一。对于不按规定精准分类垃圾的居民依法进行处罚,既能促使被罚者主动了解垃圾分类知识避免再次被罚,对其他居民也有教育和警示意义。同时,深圳对垃圾分类积极个人和好家庭进行现金奖励具有示范性,可鼓励市民了解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也要从娃娃抓起,让垃圾分类从学前教育开始进校园进课堂,在孩子们心里撒下垃圾分类的种子,让孩子们充分了解垃圾分类。去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底,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要达到100,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行严格认真的考核。(摘编自丰收普

12、及垃圾分类知识是个系统工程,北京青年报2019年7月19日)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据2019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8年200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21000万吨,处置率达99.4。B.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最大的是上海市,产生量984.3万吨,其次是北京、广州,产生量分别为929.4万吨、745.3万吨。C.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前10位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超过了6200万吨,占全部国内城市产生总量的近30。D.广东省有2个城市进入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前10位,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超过1200万吨,其垃圾处置任务较重。5.下列对材料

13、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沙市通过构建“4+X”垃圾分类处置体系等措施,解决了全市居民担心的生活垃圾“先分后混”问题。B.长沙市在垃圾分类末端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探索,“餐厨垃圾”和居民家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将一并进入专门的处理厂。C.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是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前提条件,普及这类知识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种手段长期推动。D.到2020年底,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要达到100,这是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相关通知提出的要求。6.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普及垃圾分类知识需要哪些手段?请你再另外提供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1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半斤小麦印度普列姆昌德有一个村里住着一个古尔米种姓的农民,名叫辛格尔。他是一个心地淳朴的穷苦人,整天埋头干活,和别人无来无往。他不晓得什么是欺诈,从来没有沾过“欺诈”二字的边;他从未担心自己会上当受骗,也不懂得什么是骗术。有饭吃,他就吃点饭;混不上饭,就嚼几口炒三角豆。但是,如果有客人登门,那他就只好放弃这种“超脱”的方式。特别是有出家的圣者光临的时候,他免不了要采取世俗的做法来应酬一下了。出家人毕竟是大神的信徒呵。一天黄昏,有一个圣者来到辛格尔的家里。辛格尔家里只有大麦面,这怎么能招待客人呢?幸好从婆罗门韦布尔老爷家借了半斤小麦,叫自己老婆磨一磨。圣

15、者吃罢饭,高枕而卧。第二天清早,向主人祝福以后就上路了。韦布尔老爷通常一年向各家收两次献给婆罗门的布施粮。辛格尔心想,半斤小麦有什么好还的,我多把几斤布施粮送给他,彼此的心里就都明白了。印历正月,当韦布尔先生来的时候,辛格尔就把大约十来斤小麦送给了他。辛格尔自以为这样一来借的债就偿还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提起这件事。韦布尔先生也从没有向他要过。七年过去了。韦布尔先生由婆罗门变成富翁,而辛格尔却由农民沦为雇工。辛格尔出外做工回来,半路上韦布尔先生拦住他说:“辛格尔,明天到我家来算算账吧!你早就欠下我五个半满的小麦没还,而你连提都不提,莫非你想赖账不成?”说完这句话,韦布尔先生就提起七年前借给辛格尔

16、半斤小麦的事。辛格尔听罢目瞪口呆。“天哪!我向他布施过多少次粮食,可他为我干了些什么呢?当他占卜、择吉的时候,我总是多多少少给他一些布施品。多么贪得无厌哪!这个家伙竟然像孵小鸡一样把一捧粮食变成了魔鬼,简直要把我一口吞下去。这么多日子哪怕向我要过一次账,我也会把麦子称给他的,难道是我故意躲在家里不吭声吗?”想到这里,说道:“老爷,说起来我倒是没还过您那点粮食,可是我曾几次以布施的方式一斤两斤、三斤五斤地给过您。您今天向我要五个半满的小麦,我怎么还得起呢!”韦布尔:“礼物可多可少,账目毫厘要清;就算你过去给了我一些东西,可那是礼物,不能抵账,哪怕你借了一斤给过几十斤也罢。账簿上你的名下写的是五个半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