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件 (共51张PPT)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747312 上传时间:2017-07-1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件 (共51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7年整理】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件 (共51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7年整理】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件 (共51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7年整理】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件 (共51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7年整理】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件 (共51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件 (共51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件 (共51张PPT)(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风云兼程-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三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 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走向成熟 20世纪70年代 外交突破 改革开放后 重大调整、日趋灵活,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旭日东升,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捍卫主权、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背景(新中国制订外交政策、方针的依据),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另起炉灶”,(3)“一边倒”,(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实质:反对帝国主义,“

2、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讨论: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必要性,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二大阵营的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和封锁政策。,从目的看: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950.1.18,11,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11.23,10,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10.27,9,蒙古人民共和国,1949.10.16,8,波兰人民共和国,1949.10.7,7,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10.6,6,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3、,1949.10.6,5,匈牙利人民共和国,1949.10.6,4,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10.5,3,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1949.10.4,2,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49.10.3,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它国家正式建交情况,1、 1949年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建交,“万隆精神”,三、建国初期的外交实践,1、建国后一年内与17国建交(19491950),1949、12,毛泽东访苏;,1950、2,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经济援助协定,意义:加强中苏友谊;保障新中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2、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4、(1953),1)1953、12,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3)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背景:朝鲜停战后,国际局势趋于缓和;国内即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必备条件和基础,是核心,保证,实现共处条件,必然结果,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看法。,典例诠解,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一,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

5、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其二,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其三, 温家宝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印中两国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并为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它经受了岁月的检验,为世界指明了一条通往和平与和谐的道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印中关系中最重要的指导原则之一,印方将致力于保持并推动两国友谊与合作的进展。 印度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致胡锦涛的贺电,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4、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1)时间、地点:1954、4,日内瓦,五大国参加。,2)主要内容: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

6、度支那问题,3)中国的主要贡献: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火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达成日内瓦协议,结束法国在这一地区的殖民战争,缓和紧张局势。,5、参加万隆会议(1955),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参加国:29个亚非国家,万隆。“亚非会议”。,3)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圆满成功。,4)成果: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形成“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民族独立,友好合作的精神)。,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同: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 的侵略 都要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 都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5)意义: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

7、新局面。,同苏联等17国建交 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参加日内瓦会议 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亚非万隆会议,标志外交政策的成熟,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949-195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成就,与苏联结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背景 政策 成就,出现第一次建交热,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国际环境,第二课 外交关系的突破,60年代外交险境及对策,中美关系:,中苏关系:,美国继续敌视中国,由友好合作到严重恶化,一、重返联合国,1、背景:,中国综合国

8、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国内),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的支持(国际),2、经过:,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超过三分之二多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3、意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遭拒绝,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波罗行动”基辛格秘密访华,“登月行动”“历史性的握手”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的改善:,中美建交,实现正常化,二、中美关系的改善,1、背景:,探究: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材料一:1971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作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9、,材料二: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材料三: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侵 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侵 越战争的泥潭,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威胁中国安全,就美国而言:,就中国而言,认识

10、:,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国家利益,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探究: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二、中美关系的改善,1、背景:,2、解冻:尼克松访华(1972、2),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影响: 标志两国结束了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3、中美建交(1979、1),影响: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一)试探、初步接触阶段(1)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友好的大门(2)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二)重大突破阶段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

11、公报(三)实现正常化阶段 (1) 1978年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2)1979年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几个阶段:,1、原因,A、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B、周恩来及日本对华友好人士、团体和政党的推动。,2、经过,1972.9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了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3、意义,C、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A、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B、翻开中日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三、中日邦交正常化,思考: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国家利益,国

12、家性质,国内外环境,国家力量,总结: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哪些突破性成就?中国外交关系获得突破的关键是什么?,答: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常化(关键); 中日邦交正常化,序言外交史给予国民以智谋与自信第一章长夜难眠 (新时期外交的新局面)第二章旭日东升 (2世纪末的大变局)第三章风雨如晦 (新世纪之初外交大手笔) 第四章拨云见日 (年代外交的突破)第五章雨后彩虹 (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概述) 第六章风云变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起步) 第七章乘风破浪 (年代的险境及对策)后记世纪我国外交的展望,请给回忆录设计章节标题并合理搭配,第三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思考: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13、的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际上美苏争霸战略态势改变,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经济、科技成为国际关系中关键因素,我国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需要稳定、和平环境,国家性质,1、调整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一、调整后的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2、调整内容,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2)奉行不结盟政策中国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具体体现,3)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建交的出发点,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二、新时期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表现,1971年

14、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合法席位的恢复,1978年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1980年: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参加联合裁军会议;恢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代表权,1981年当选人权委员会成员,2000年9月中国参加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一)、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989首次派员参加维和行动,(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参加、召开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 非正式会议,2、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6,1) 由来:1996年4月“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6月 “上海合作组织”),2)性质: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3)参加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4)意义: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定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5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来,“三大方针”四项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重返联合国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不结盟千年首脑会议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