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阶段特征总结(超全面)15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4510342 上传时间:2021-03-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总结(超全面)1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总结(超全面)1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总结(超全面)1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总结(超全面)1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总结(超全面)1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总结(超全面)1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阶段特征总结(超全面)15页(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 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 (1)原始社会(远古BC2070年)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 中国历史早在17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就开始了。原始人类经历了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当时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并出现了原始绘画(鹳鱼石斧图)。 (2)夏商西周(BC2070BC771)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在西周取代商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

2、代,出现了青铜农具,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476BC221年)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 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

3、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秦汉时期(BC221220年)封建大一统 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了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经济上: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牛耕推广,汉代出现了耧车和代田法。汉代的炒钢技术和青瓷制造技术表明了手工业的进步。国家统一和政治安定也促进了商

4、业的发展。 文化上:秦代的焚书坑儒到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由法家到儒家转变,更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秦汉科技发达,造纸术的发明改进,九章算术、伤寒杂病论是汉代的典型成就。汉代在文学上出现了新的文体赋。 3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581年)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政治上:长期处于国家分裂时期,战乱不断,民族融合加强。九品中正制维护士族的政治特权,选拔官员看重出身和门第,不注重才能。政治制度上出现了三省制。 经济上: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发展。 文化上:此时佛教盛行,佛教文化突出。 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大家。 东晋顾恺之的绘画讲究“以形写神

5、”推动了绘画艺术发展。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 是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经验和知识。 4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 政治上:国家统一局面再次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出现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同时三省分工协作,提高了办事效率。科举制打破了按门第选拔人才的标准,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唐玄宗统治后期,由于地方节度使势力迅速膨胀,形成内轻外重的局面,最终酿成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此后持续一百多年的藩镇割据的分裂混战局面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经济上:封建经济繁荣,农业方面出现了

6、曲辕犁和筒车,手工业方面制瓷技术进步,瓷器取代丝绸成为外贸的代表。唐代商业繁荣,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但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 文化上:佛、道、儒三家思想均发展,儒家受挑战。科技发达,雕版印刷术和火药技术出现。唐代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出现了李白、杜甫等大诗人。书法艺术、绘画艺术成就突出,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等书法名家和阎立本、吴道子等绘画大师。 5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封建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政治上:政局上由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大一统,制度上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宋代分割相权,削弱地方官的权力,解决了地方分裂问题。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大变革。 经济上:商业

7、发达,宋代坊市的界限被打破,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许多大港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 文化上:程朱理学的出现促进了儒学的发展,成为官方哲学。科技走在世界前列,三大发明完成并外传。元代郭守敬编订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文学形式上出现了词和散曲。艺术上有苏轼等书法家,还有风俗画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元杂剧表明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6明清时期(13681840)-封建社会渐趋衰落,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丞相制度自明代废除,随之出现了内阁、军机处,决策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市镇,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资

8、本主义萌芽。由于政府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碍,外贸也逐渐萎缩,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文化上:儒家思想遭受批判,出现了反封建民主思想。传统科技处于总结阶段,出现了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巨著。明清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是小说,更能适于市民生活需要。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突出,京剧出现并成为流行全国的剧种。 中国近代历史阶段特征 一、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 1、政治:西方国家从鸦片战争开始侵略中国,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太平天国运动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2、经济

9、: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倾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农副产品,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思想文化: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二、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1、政治: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到一起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西方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获得大量侵略权益满足了其侵略野心,同时列强在国内忙于政治经济改革,因此19世纪6070年代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但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西方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先后爆发中法战争、中日

10、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至20世纪初两大社会矛盾开始汇流,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义和团运动。 2、经济: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地主阶级开展了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 3、思想文化:地主阶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维新派了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思想,在19世纪末促成了思想解放。 三、20世纪初至191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 1、政治:民主革命成为2

11、0世纪初的进步潮流,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中国开始出现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 3、思想文化: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指导思想,与实业救国思想并存。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传入中国。 四、19191927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国民大革命 1、政治: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国民大革命开始,但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

12、革命转入低潮。北洋军阀政府逐渐被南京国民政府取代。 2、经济:帝国主义国家一战后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重新受到压制。 五、19271937年国共的十年对峙 1、政治:国民党新军阀统治开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建立根据地与国民政府对峙。围剿与反围剿是国共双方的主要军事斗争形式。红军反围剿失利后,红军长征,到达抗日前线。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经济:国民政府推进经济改革,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开始出现。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土改运动,农民分得土地,农村经济有所

13、发展,出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成分。 3、思想文化:以报刊为主阵地,进步思想与反动思想在思想战线展开激烈斗争。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中国革命。 六、19371945年抗日战争 1、政治:日本全面侵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抗日。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日益壮大起来。 2、经济:战乱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受劫难,大批企业内迁。日本在沦陷区进行疯狂经济掠夺,官僚资本日益膨胀。 3、思想文化:日本在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的反抗意识。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七、19451949年解放战争 1、政治

14、:抗日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努力,政治斗争是国共斗争的主要形式。1946年内战爆发后,经过了防御、反攻、决战三个阶段,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2、经济:美国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使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处于独占地位。官僚资本压制民族资本主义,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破产。国民经济凋敝。 3、思想文化: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 一、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12月)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在经济结构、阶级关系

15、、主要矛盾、政治制度和民族关系等方面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政治:巩固新生政权,完成土地改革运动,和平解放西藏,逐步确立了包括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完成“一五”计划,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经过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外交: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奠定了共和国外交基础,其中“一边倒”方针对促进经济恢复,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巩固中苏人民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文化:新中国在思想文化、国防科技、教育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二、曲折发展时期(1956196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