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单元专项循环练八三(含解析)人民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404510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单元专项循环练八三(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单元专项循环练八三(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单元专项循环练八三(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单元专项循环练八三(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单元专项循环练八三(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单元专项循环练八三(含解析)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单元专项循环练八三(含解析)人民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单元专项循环练(三)高频考点强化练高频考点一列强对华的侵略1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 1843 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答案B解析18 43 年, 南京条约 已经生效,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根据其内容可推知A、C、D 三项正确,B 项应该在 1895 年马关条约后出现。2某同学创作了一部话剧,其中有这样一段情节: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议论纷纷。下面是该同学设计的四

2、句台词,其中存在史实性错误的一句是()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大,这条约比南京 条约厉害多了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工厂,我们这些小工人的日子就更难过了C这么多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去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答案D解析马关条约签订于 1895 年,而 D 项中的同盟会成立于 1905 年,不可能在1895 年就被人议论,故选 D。32012 年 7 月份以来,面对中日东海钓鱼岛主权之争引发的外交纷争,国外华人媒体评论中日关系应“不忘历史,展望未来” 。其中“不忘历史”的内涵应不包括 ()A中日历史上曾长期友好B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 民带来巨大伤害C多种形式的交流

3、曾促进两国共同发展D大国友好对世界和平的巨大意义答案D解析大国友好的意义属“展望未来”范畴,与“不忘历史”要求不符,故选 D。高频考点二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重庆谈判4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2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答案B5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此评价最适用于 ()A义和团运动 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A6为纪念辛亥革命

4、爆发 100 周年,某历史课题小组将一课题分为如下四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即政府、党派纪念 辛亥革命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民间组织与社会大众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认识,对海内外辛亥革命阐释的学术进程及学派的再认识,纪念空间与辛亥革命百年记忆。你认为该课题的名称最为准确的应该是 ()A辛亥革命的百年记 忆与阐释B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武昌起义的整理与研究D辛亥革命史事长编答案A解析从子课题上“纪念与认识” 、 “再认识” 、 “百年记忆”等可以看出该课题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既包括史实的研究,也包括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所以 A 项概括得比较全面;B、C、D 三项概括得不够全面。7就中国近代史上某一历史事件,胡适和蒋梦

5、麟联名发表过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一文,其中写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 ,针对以上材料,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 “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指的是中国的外交失败B这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相关C爱国青年学生一直是这场运动的中坚力量D这场运动为中国的革命点燃了新的希望答案C解析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历史名人,这一时期以学生为主的革命运动以五四运动为典型,这一运动前期以学生为主力,后期以工人为主力,故 C 项说法错误。8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 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

6、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此事件 ()A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消除了国内矛盾冲突3C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方针D促成了新中国的成立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结束一党专政” 、 “与在野党团结合作” 、 “毛泽东此行”可判断出这一事件是 1945 年的重庆谈判,结合所学很容易判断答案为 C。常考易错针对练易错点降关税 VS 开口岸11851 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进行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A

7、勒索大量赔款 B协定关税C开放通商口岸 D割占香港岛答案B错因分析学生对“协定关税”与“开放通商口岸”哪一个更能打开中国的市场认识不清。开放通商口岸仅是局部打开了在中国倾销产品与掠夺原料的特权,但仍可能面临中国高额关税的限制,协定关税则可使中国市场失去关税自主权的保护,从而更有利于英国占领中国市场,故选 B。易错点君主专制 VS 君主制或封建制度2张謇在张季子九录文录中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他之所以肯定辛亥革命,是因为 ()A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B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旧的君主专制制度C辛亥革命

8、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辛亥革命使中国走上了民主共和 的道路答案B错因分析本题中隐含几个理解难点,即“国体” 、 “封建制度” 、 “君主专制制度” 、 “君主制度” ,这几个概念既是命题者常关注的内容,也是历届考生存在理解误区的焦点。“国体”意指政权的阶 级属性,从材料中“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迵然不同”即可判断强调的是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属性,故选 B。易错点“信教材”VS“信材料”3近年来,有关部门出版了大量与蒋介石有关的书籍蒋介石传 、 蒋介石与汪精卫 、蒋介石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 蒋介石日记揭秘等等,人们认识的蒋介石的形象也从单一走向多元。其反映的实质是()A学术研究逐渐走向客观B革命史

9、观的消失C对曾经的政治领袖好奇4D两岸关系缓和、国共两党关系改善答案A错因分析考试中会经常见到观点、结论在教材中没讲甚至与教材观点相反的选项与材料,这时立足于材料信息而不是迷信教材是得分的关键。本题中公开发行书籍从各个方面研究蒋介石,逐步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真实的政治名人形象,体现了学术研究客观多元化特点,故选 A。易错点第一手史料 VS 第二手史料4日本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糜烂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B历史专著或受害者后代的描述C侵华日

10、军老兵的回忆录D现存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答案D错因分析遗迹、照片、文物、原始文献、第一人称的日记、回忆录等均为第一手史料,在史学研究中最具说服力,备选项中,只有 D 项内容属第一手史料,故选 D。大题冲关规范练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 90 年是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 90 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应运而生90 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

11、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材料二继承与超越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的自身弊端。辛亥革命爆发 100 周年与中国共

12、产党成立 90 周年的历史昭示(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继承”?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5材料三走什么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 “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3)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分别指的是什么?各自结果如何?(4)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答案(1)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国 内条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

13、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2)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理论指导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纲领 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 所有制 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依靠力量 脱离人民群众 依靠人民大众阶段目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走俄国人的路”指以城市为中心,在大城市进行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胜利。结果:失败。

14、 “走自己的路”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结果: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不管走什么路,既要借 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析第(1)问,注意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五四运动” “十月革命” “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不难作答;第二小问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所说的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第(3)问,所谓“走俄国人的路”是指向苏联学习,“走自己的路”是指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注意时间段,即新民主主义时期;“结果”结

15、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根据“走俄国人的路”体现了学习外国经验和“走自己的路”体现了“实事求 是”进行回答。2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材料:材料一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1895 年,日本趁中日战争之中清政府败局已定,窃取钓鱼诸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材料二当清政府与日本签订条约的消息传来,台湾人民鸣锣罢市,集会示威,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徐骧领导的义军,英勇抗敌日军。他在临6终前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材料三1943 年 12 月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 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同年 8 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钓鱼诸岛”是在中日哪场战争之中被日本窃取的?请写出这场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2)根据材料二,举出当时领导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爱国领袖两位(除徐骧外)。台湾人民在反割台斗争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3)根据材料三,回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和台湾光复的具体时间。结合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