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399099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及主要的影响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及主要的影响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及主要的影响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及主要的影响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及主要的影响因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第一章: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背景及主要的理论模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二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的增长大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的增长速度,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已经占到世界总的贸易量的 2/3 左右,其中制成品的贸易的增长又大于初级产品贸易的增长。这种现象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的注意,因为按照传统的贸易理论,不论是基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还是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 H-0 模型,贸易应该更多的发生在要素

2、禀赋差距较大和技术差距较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行业上,应该发生在资本密集度差距较大的行业间,例如制成品与初级产品之间,而不是制成品之间的贸易。传统理论与现实的矛盾使得探讨新的贸易理论成为必然。产业内贸易理论最早是由学者沃顿(Verdoorm,P.J.,1960) 在考察荷比卢联盟内部的贸易形式时发现的。他以可比的国际贸易分类为基础,计算了 12 种种样本产品的双边贸易比率,发现由于经济联盟,双边贸易的比率的相对值下降,但是比率的中位数值却提高了。Verdoorm 由此认为,与集团内贸易相关的生产专业化形成于同种贸易类型中,而不是在异类贸易类型间。但是 Verdoorm的发现在当时并没

3、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一般认为,1975 年由格鲁贝尔(H.G.Grubel) 和劳埃德(P.J.Lloyd)出版的 产业内贸易:差别化产品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度量 一书作为对产业内贸易理论较为正式的提出的著作。他们二人也因此被认为是最早对产业内贸易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开拓者。在该书中,他们认为, “新要素比例理论”是可以部分解释产业内贸易的现象的,但是要对产业内贸易做全面而又系统的解释则是不够的,必须从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入手。他们的研究对之后的一些学者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迪克西特( Dixlt,A.K.),斯蒂格利茨(Stiglitz,J.E.) 、克鲁格曼(Krugman ,P.) ,赫尔普曼(He

4、lpman,E.),兰卡斯特(Lancaster,K.)和布兰德(Brander,J.)等人,对产业内贸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建立了很多的模型。为了更详细和有条理的论述这些模型,有必要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将模型分类。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品是否具有差异性,从而将产品分为同质产品和非同质产品。非同质产品又分为水平性差异产品和垂直性差异产品。格鲁贝尔(H.G.Grubel) 和劳埃德(P.J.Lloyd)在他们的产业内贸易:差别化产品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度量一书中,将产业内贸易分为三种:1要素投入不同,但是产品却有一定的替代性:例如木制的和塑料制成的家具用品。2要素投入相同,但是最终使用替代性不

5、同的产品,例如汽油和柏油,他们都来自于原油;3要素投入相同,替代性也相似,但是在款式或质量上有差异的产品。季节性贸易是指,由于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就有可能产生产业内贸易。例如,处于南北半球的国家,由于季节的差异,可以通过在不同的季节进口和出口,来满足本国对该产品的需求,这样就产生了产业内贸易。而转口贸易主要发生在贸易较为自由化的国家或地区,例如香港和新加坡。由于 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在该地区,从一国进口某种产品而同时又将这种产品出口到另一个国家。这样在海关统计中,同类产品就会同时反映在进口项目和出口项目中。这样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产业内贸易。边境贸易最常用的一个例子就是加拿大和美国之间关于牛的贸易

6、。由于美加之间有很长的边界,所以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即加拿大可能在西部边界向美国东部各州出口牛肉,而同时与在在东部边界又从美国进口牛肉,满足加拿大东部对牛肉的需求。这样,也就发生了产业内贸易。这样的情况经常会发生在两国间的边界线很长,而且运输成本又比较昂贵的产品上。1953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后,成员国间的钢铁贸易就出现了这种状况。产业内贸易还可能是由于国家的政策决定的。一国可能为了发展某一产业,采取了一定的政策,来支持该产业的出口,但是同时,该产业的进口也存在。这样,该国的产业内贸易就产生了。产业内贸易也可能是由于某一项国际协定产生的。一国可能进口本身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样产业内贸易就产生

7、了。二、对于非同质产品又分为水平差异性产品和垂直差异性产品。在现代的经济中,具有完全的替代性的产品很少,商品之间都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大多数的产业内贸易也都是关于差异产品的。所谓的差异产品是指相似但是不完全相同,也不能够完全替代的产品,他的需求交叉弹性小于同质产品。关于产品的水平性差异和垂直性差异的简单区分是,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水平性差异产品是指其产品的差别并不是由于产品本身的质量差异,而是由于消费者对其态度的差异,从而认为产品是不同的。例如同质量同效用的产品,由于其花色不同,而被消费者看作是有差异的产品。而垂直性差异产品的不同则是来自于产品在质量上的不同。根据经济学家林德

8、的“代表性需求理论” ,每一个国家都会有其代表性的消费者,从而该国会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满足这一部分代表性消费者的需要并可以进行该种产品的出口。但是那些非代表性的消费者的需求将只能够通过进口来得到满足。这样,便产生了产业间贸易。以上,对于水平性差异品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成因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的态度和规模经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只不过水平性产业内贸易更加关注的是消费者的偏好,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关注的是发挥本国的规模经济的优势。三、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模型前面已经讲述了传统的产业内贸易的原因,接下来我们按照水平差异与垂直差异的区分。1新张伯伦模型:1979 年克鲁格曼的模型。

9、克鲁格曼将 Dixit 和 Stiglitz的模型由封闭转为开放,在该模型中,规模经济来源与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转变为张伯伦的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在供给方面,企业生产一种或几种相似产品,这些产品的规模收益递增。在消费方面,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对变体产品有需求,只要这种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就会购买它。2兰卡斯特的模型:新候泰宁模型。完全垄断竞争模型。在该模型中,企业有一样的成本函数,厂商的自由进入和退出、消费者相同密度的消费偏好保证了在长期均衡中,各种产品会均匀的分布,而且每一个品种的产品的数量和价格都会相同。这样如果两种产品的相似性很大,厂商就不能够出售足够的产品来弥补生产成本,厂商要不就退出 ,要不就生产其他的品种。如果两种产品的差异性很大,那末就会有另一种产品被生产出来,其特性是介于两种差异性很大的产品之间的,即会有新的产品的产生。而在封闭的经济中,不论是生产者的规模还是消费者的偏好,都会受到约束。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开展产业内贸易,不但可以发挥规模经济的好处,还可以扩大消费者的偏好。规模经济和水平性产品差异能够在技术和要素禀赋方面相似的国家进行贸易,消费结构是与收入水平相关的,在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间,可以找到大量的消费者,但是在收入水平差距很大的国家,则这种可能就比较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