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研究中期研究实践总结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398604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文学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研究中期研究实践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儿童文学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研究中期研究实践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儿童文学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研究中期研究实践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儿童文学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研究中期研究实践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文学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研究中期研究实践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文学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研究中期研究实践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文学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研究中期研究实践总结取得的成果: 主题阅读,促进有效阅读织里实验小学 潘晓虹引领学生有主题的读书,使阅读文本指向性更集中,目的性更鲜明,能够更好地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主题目的性、指向性的高度,决定着阅读效果的深度,广度。主题式的阅读能更早、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升阅读速度,以抵达“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阅读目标。(一)一篇引路,教给阅读方法。学生只有掌握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地提高阅读的效率。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以教材中的文章为依托,通过精心研究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具体来说,一篇课文一般用

2、20 分钟左右的时间指导阅读感悟,渗透方法,为后面的阅读实践活动提供范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分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课开始就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和办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充分把握课标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创设相关的情境,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进入到阅读状态中。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可用语言描叙,可实物演示,可猜测推断,可用电教手段再现等方式来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这一环节的时间都不宜长,最好控制在一两分钟内。2、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 分钟)此环节遵循语文

3、学习应从整体入手的原则进行。我们是中年级了就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所得所感稍加梳理,以便教师从整体上了解学生对全文的感知程度,对下一步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梳理阅读所得所感可以让学生对整篇课文内容进行简单地概括和描述;可以结合课前设置的问题,让学生谈谈事情的结果;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谈谈读后的心情感受。此时教师应允许学生的感受是初步的、浅层次的。在此环节还要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进行梳理归结,使学生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3、抓住重点,感悟交流(15 分钟)这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阅读方法的指导过程。教师在课前充分钻研教材,整合资

4、源,充分预设学生最感兴趣又能涉及全文重点内容的中心问题(或是将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读书思考,结合文本中具体的词句进行体会和感悟.具体步骤是(1)指导学生围绕课文重点,找出相关句段。 (2)结合具体的词语,深入体会感悟。此时可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使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3)师生多向交流,教师充分发挥提升认知、指导方法的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重视渗透阅读的方法,如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像和联想,进入课文的情境,获取情感体验。可以是凭借语言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和画面。也可以是借助课文图画,透过

5、画面去感受意境,设身处地地进入各种角色,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对于学生比较生疏的事物,教师就采用实物、挂图、电脑课件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入境。这个过程我特别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感悟是已有的经验与外部信息的匹配” ,学生的理解感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每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不同,理解感悟就不同,这种差异就是学习的个性化,因此,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不同的有个性的反应。4、感情朗读,点拨方法(3 分钟)当学生有了较深刻的感悟后,及时指导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感情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配乐朗读,可分角色读

6、,可听读赏析,可配上动作表情品位朗读,可齐读,可自由读,可背诵自己感悟深刻的句段等。在此环节我还可以指导学生体味揣摩文章的突出的写作方法、精妙的表达手法等,进行简单总结和练习。(二)多篇引进,提高阅读能力。当老师指导学生学完一篇课文时,学生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老师马上向学生推荐一篇或几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尝试运用课堂上刚刚学会的读书方法进行自由阅读感悟,从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要求。这一过程中,老师巡视观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点评和肯定学生中正确的做法,进一步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感受语文学习的

7、规律。这些补充材料的选择需要老师提前仔细研究和选择,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需要来选择,可根据作者推荐,可根据主题推荐,可根据表现手法推荐,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拓宽知识面,运用巩固学会的读书方法。具体做法是:学生运用在课文学习中学习的方法,边读边划,边读边想,边想边记,随时记下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体验和收获。这些补充的文章有的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点,重点学习 12 篇,其余的阅读材料可以放在课下进行。这些补充材料的引入,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提升了学生对伟大的黄河精神的理解,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引进了课堂,它们的地位与课本等同,成为学生的

8、必修课。学习内容成倍增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学生的阅读更有目的性、实效性,锻炼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益,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奠定能力基础。(三)内外结合,享受阅读快乐。课本学习的进程加快了,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阅读时间和空间。除做好课内指导外,我们还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课内外紧密结合,增加阅读数量,提升阅读质量,在大量阅读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1、制定阅读计划,使课外阅读有目的有秩序进行。每个学期初,和学生一起制定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包括要阅读的书籍、报纸,阅读时间的安排,计划完成的读书笔记、爸爸妈妈的督促保障等。这样和学生一起选择读物,安排阅读,对学生的阅读给予科学指导,使学生的课

9、外阅读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学期中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学生对照阅读计划盘点自己读书情况,从实际读书情况看,多数学生实际的阅读量远远超过计划,超额完成自己制定的阅读目标。2、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展示阅读效果。主题阅读,为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我们了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美文诵读、经典诵读比赛,作文竞赛,赛诗会,读书笔记、读书手抄报展,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所有这些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阅读能力,展示语文素质的舞台,让学生体验到了书为我用的乐趣,促使学生更爱读书;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的课内阅读和课外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切实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实效性。存在的问题:

10、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如何抽出时间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关注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情绪反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课外阅读,经常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调查和反思,形成阶段性的总结,为“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形成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下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梳理出“有效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课题的最终目的是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慢慢梳理出“有效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策略的形成要以平时大量的课堂实践为载体,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结合反思、个案,逐渐形成可循可依的基本策略,使整个小学阅读指导教学有一个系统的教学策略,当然,这些策略并不能涵盖所有“有效课外阅读”的所有策略,所谓“教无定法”,它只是为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指明一种方向,受到启迪,少走弯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