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礼贤小学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73949583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度礼贤小学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度礼贤小学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度礼贤小学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度礼贤小学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度礼贤小学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度礼贤小学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度礼贤小学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度礼贤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调查目的: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为语文科组课题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实践准备。调查对象:本学区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步骤:确定调查对象。选择本学区的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在设计问卷调查表时,我们参考了一些相关的调查设计,问卷内容分学生和家长两部分,共设计了个学生问题(全是选择式),涉及学生课外阅读心理品质、阅读方向、阅读活动、外部影响和开展条件;共设计了个家长问题(全是问答式),主要是了解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认识关注程度。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12年5月,我们向上述学校的有关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表

2、,并说明了填写要求。历时一周,我们共发出问卷843份,回收有效问卷658份。.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与思考:一、学生问卷统计结果:(一)课外阅读的心理品质:主动性品质: ()关于兴趣: “双休日,你最喜欢干什么?”选择“看电视”的学生占47.4,选择“出去游玩”的学生占27.95,选择“上网打游戏”的学生占11.23,选择“看书”的学生占13.52。()关于动机:在如何看待课外阅读的意义上,51%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14.2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个人文化素养,22.47%认为可以积累优美词句,提高作文水平,20%的学生认为可以扩大知识面,弥补课堂阅读的不足。

3、()关于态度:对课外阅读活动的参与程度,选择“很喜欢”与“喜欢”的占51.78%,选择“喜欢,但很少读”的占38.9%,选择“一点都不喜欢”的占9.32%。平均每天坚持读书一个小时及以上的12.05占%,坚持半小时左右的占40.82%,偶尔读一读的占35.62%,一点不读的占11.51%。越到高年级,平均每天坚持读书时间半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越大。 ()关于阅读心理需求:从学生关于课外阅读的愿望来看,15.34%的学生希望得到关于阅读内容的推荐帮助,53.98%的学生希望得到阅读方法的指导,6.58%的学生希望得到来自长辈或老师的监督,26.03%的学生希望有一个读书交流场所或环境。100%的学

4、生希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专注性(注意)品质:区别不同年段阅读能力,每个年级段每天阅读量按200或300字级差为准,低段达到200字及以上的为32.73,中段达到200字以上为37.8,高段达到500字及以上的为53.95。总的来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课外阅读的专注性品质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高段每天阅读量不到200字的达26.75,而六年级尤甚,高达34.53。持久性品质:()以能否读完一本书为例,随便翻翻的占14.52%,只挑选有趣的地方读的占47.95%,能认真读的仅占37.53%。()从学生现有的课外阅读总量来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要求,调查反映,各年段(以双年级为

5、准)已达到阅读量要求的百分比分别是:低段9.4%,中段22.5%,高段17.27%。而六年级阅读总量在30万以下的,高达65.47,距离小学毕业应该达到的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相去甚远。我们还发现,在自发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较好的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远远领先于其他班级的学生。探索性品质:()关于读书方法:81%的学生会用摘抄好词佳句、写读后感、圈点批注、讲述、边读边思考想象等读书方法,但选择方法比较单一,尤其是写内化程度要求较高的读后感的学生仅6.3%。阅读中遇到问题,63.29%的学生能查阅工具书或是问身边的人。()关于阅读理解:29.86%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但能读懂,还有自己的想法,60.

6、82%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能读懂,而只有9.32%的学生表示不认识的字太多,读不懂,且主要集中在本身识字不多的低年级段。这反映出学生识字、理解等阅读的基本能力整体较好。(二)课外阅读外部影响:给予学生课外阅读影响的人:影响最大的依次是,教师,为27.94,父母,为27.12,同学,为16.99,伟人、名人,为13.42。学生反映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否定的为11.51,不介入的为11.23,赞同的,占77.26,其中表示会主动为孩子筛选或购买的的仅23.29。父母最支持看的课外书依次为作文选,为59.45,名著,为17.26,百科全书,为14.79,其他诸如上网阅读、报刊杂志,为12.33,卡通

7、漫画为5.75。(三)课外阅读活动开展情况:关于日常课外阅读:18.63%的学生反映老师经常要求学生读课外书,68.22的学生反映老师偶尔要求读课外书,13.15%的学生反映老师没有要求课外阅读。关于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18.08的学生反映班里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64.93的学生反映班里偶尔开展过读书交流活动,16.99的学生反映根本没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四)课外阅读方向:关于图书图文形式: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低段喜欢读纯图画的图书或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占78.19,中段、高段逐步转向喜欢读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或纯文字图书,分别占75.6和85.53。关于图书内容类型:读教辅作文类

8、的占36.71%,读文学故事类的占31.51%,读科普类的占21.64%,读卡通漫画类的占32.87%,读报刊杂志的占7.4%,读其它类型的占10.14%,其中读教辅作文类的高居榜首。二、家长问卷统计结果:(一)关于孩子课外阅读习惯:作为孩子课外阅读的观察者,25.5%家长认为孩子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47.12的家长反映孩子有课外阅读行为,27.38的家长反映孩子没有读课外书。(二)关于课外阅读活动意义:96.99的家长认为读课外书是有益的,只有3.01的家长认为课外阅读对孩子没有什么明显帮助。但认为课外阅读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学习成绩的家长高达58.08。(三)关于亲子阅读:经

9、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只有13.42,偶尔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有35.34,没有亲子阅读经历的有51.24。大多数家长反映自己没有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四)关于课外阅读困难:69.32的家长认为孩子课外阅读最大的困难是理解能力不强(而低段多反映学生识字量不足,影响孩子阅读),40的家长反映孩子课外阅读缺乏指导。(五)关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93.97的家长对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明确表示支持,只有1.1的家长明确表示不赞同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三、结果分析:(一)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观态度积极。调查结果反映出真正不爱读课外书的学生并不多,不到百分之十。100的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这对我们

10、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是十分有利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课外阅读的关键是能否长期坚持。不过,我们调查发现,二年级选择“一点都不喜欢”的学生比例高达20%,这是令人忧虑的。它提醒我们,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必须从小抓起。 (二)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厚,主动性不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调查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缺乏,表现在年龄差异上,越到高年级,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越少。另外,遇到困难,有相当部分学生采取的是放弃与逃避,不能正视。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因为越到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越大;二是家长与教师对课外阅读的片面认识与要求导致学生丧失阅读兴趣(家长要求学生课外时间看作文书的高达

11、59.45),三是充满神奇、幻想的影视特别是动画片的巨大影响。(三)学生课外阅读意志品质不强,阅读量小。调查发现,相当部分学生缺乏课外阅读专注性品质即注意力,不爱读课外书,且有愈来愈烈之势。直接导致课外阅读总量小,无论哪个年级,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很少很少。而且,相当多学生现有的课外阅读量距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这说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意志品质的锻炼,提高其自控能力。(四)学生课外阅读畏难情绪较大,能力较低,方法不多。调查发现,尽管不少学生能够用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但是思考程度不高,能够综合运用的很少,即使是高年级,相当多的学生也不愿采用写读书笔记、读

12、后感等语言内化与思考程度要求较高的读书方法。家长们反映,很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理解能力差,不认真,怕吃苦,持续时间短,懒于动脑思考,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五)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单一,种类少。在内容选择上,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是学习辅导(其中主要是作文)类、童话故事类和漫画卡通类课外书籍。(六)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片面。相当大部分家长急功近利,希望课外阅读能立竿见影,迅速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或是作文水平。而不少学生受家长影响,对课外阅读同样带有很大的功利性,他们就是冲着能提高学习成绩、作文水平而读的。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绝大多数家长并不支持孩子阅读

13、卡通漫画类纯视觉读物。(七)学生课外阅读文化氛围差,无书可读。离孩子最近的人,往往给予他们的影响最大。由于自身素质的局限,家长普遍缺乏阅读习惯,亲子阅读经历极少,不能给学生树立身边的读书榜样。同时,由于农村生活习惯与经济限制,大多数家长也没有为孩子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因此,学生普遍缺乏来自家庭的文化熏陶。另外,家长们对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网络阅读比较陌生,也不利于孩子阅读视野的拓展。而更严重的是,学生无书可读。几乎所有被调查的班上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图书角(挂上三五本或是几张报纸,那不叫图书角),学生个人藏书严重不足(不少学生把家里所有课堂以外的书都算上了,数量也很低)。(八)学校对课

14、外阅读重视不够,学校图书室利用率低,课外阅读活动贫乏。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校不够重视,图书室没有专人负责,没有做到向学生全面开放;二是学校现有图书内容陈旧,数量有限,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严重不足;三是任课教师迫于教学压力,很少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各种书籍。所以,几乎所有被调查学校都很少或是根本没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尽管学校都配备了大量的图书,但实际借阅率并不高。这是导致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丧失、阅读积累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九)广大家长支持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从家长的反馈来看,这次调查起到了一个认识引导作用,激发起了家长们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关注与思考,家长明确表态支持课外阅读的百分比高达93.97,明显高于学生问卷反映出来的(过去时支持态度)77.26,为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作了比较到位的前期宣传、动员准备,有利于学生和家长观念的转变,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施行。礼贤小学二一二年五月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