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服务单位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73272127 上传时间:2021-03-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服务单位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选]服务单位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选]服务单位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选]服务单位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选]服务单位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服务单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服务单位(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劉任先性別男服務單位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職稱教授電話(宅)+86-755-89919315聯絡地址518172深圳市龍崗區中心城愉園新村3棟307號E-論文名稱劉靜牕先生的精神境界和獨立人格論文摘要父親劉靜牕先生,由北大而抗戰內遷昆明西南聯大,浸潤于東西文化沖決之時勢。本以優異成績畢業入選庚款留學,但祖母病召回滬,遂在淪陷區隱居。困學思窮,由儒入佛,慨然有融通東西之志。抗戰勝利,受聘聯合國機構任職。內戰急轉,骨肉分離,又腎石刲治大難餘生而歸隱。茲後畢生十餘年之心志,惟求真理,並以熊十力先生爲晚年之至交。所謂頂天立地,不以媚世而求存,必以獨立人格顯現之自由抉擇爲終身之把握,此爲家學淵源之樞機。述

2、哥劉述先先生是我的兄長致力弘揚儒學,闡發理一分殊、兩行之理之旨,表達似與父親迥異;然而,我們兄弟,多年隔絕,劫後重逢,讀兄長豐碩的論著,精神上沒有一點扦格。近日整理父親遺著,深有所感。不覺思潮湧動,而令本文之作融會於六個主題,按序擷取父親遺著,起承轉接間,以作者親歷和感受指領文思,遂因原文旨意之顯豁,導引歸趣之明瞭,可以清楚地看到述哥思想淵源之所自,更無需我費辭多贅了。一、 早年的家庭氣氛父親劉靜牕先生,以北大學生,抗戰內遷昆明西南聯大。母親時年才二十四歲,在長沙生我三天,就要躲地洞,以避日機轟炸。未及滿月,當局下令堅壁清野,火燒長沙,每家門前一桶火油,才不得已離去。祖母、母親和堂姐三代女眷,

3、攜着四歲的述哥,懷抱着我,經月輾轉,終於安全抵達昆明,依父親而擇居呈貢。在內陸邊隅,剛剛建起一個相對安定的家。父親自呈貢之昆明道中微雨口吟寄蘊母親代書:行行出東門,揮手暫別離,東門得駿馬,高足多雄姿,策鞭疾騰躍,坦道任驅馳,微雨挹輕塵,清風拂柳絲,下馬登車廂,倏然兩地移,勤心侍阿姑,憐愛撫諸兒,珍重倫常趣,熙熙春意滋,原憲甘陋巷,少君守園籬,猗歟斯二子,今日爾我師,地違情咫尺,小別何足思,一語勞卿記,周六是歸期。父親自註: 呈貢出東門有馬市,往來代步,自東門至火車站,經山路十里,雖高下坡折,已成熟徑,遂如坦途矣。細雨濛濛,一驥疾過,清風垂柳,夾道搖曳相迎,竟成無限佳趣也。 昆呈間早晚有火車往來

4、,一小時可到,甚爲便利,車資約六七角。 時昆明城,數爲敵機擾亂,警報頻傳,家人侍母避居呈貢。余在昆明聯大讀書,周末輒歸省。1940年春,父親有詞作蘇幕遮舊影題詞,寄情如下:庚辰初春,侍母於昆明翠湖之濱。時四方鼎沸,家人離散。偶檢舊篋,得小照一幀,蓋二十年前余與蒨哥伯父蒨牕侍二親舊影也。時余尚在稚齡,依戀膝下,癡態宛然。故事入懷,恍如春夢。因寫微詞,略存情意云耳。幾多情,無限戀,舊日鴻泥,寂寞柔腸斷,顧影離愁齊入眼,乍覺驚懷,彈指年光遠。景蒼茫,思瀰漫,慈靄年年,畫閣芳菲滿,惟有多情千古見,不盡相思,長在夢痕踐。父親本以優異成績畢業,入選庚款留學,但祖母病召回滬,遂隱居淪陷區。於1942年三十自

5、述有言:余家庭訓素嚴,持己接物,莫不禮尚,無少踰者。余母四十始生余,行輩中最幼稚,多病而好學,以是獨得矜憐。而嚴君色莊詞厲,亦未嘗有所寬假。余則規蹈矩守,故處夏如冬,亦篤愛日長溫之趣。獨書叢之中,輒任余遊肆,且需索隨許,曾不少制,余得泛覽百家、恣意捨取者,蓋深受惠矣。余少好爲性理之學,嘗出入朱、王,旁收張、陸,昕夕浸滛,略識大端。年來復好留意明清間,如顧、黃、王、戴諸儒,與桴亭、蕺山、二曲、習齋之學。於中操守堅貞,余最師心寧人;而析理精微,不覺折服船山也。舊嘗有願遍讀二十四史,研其文物制度,考其政理得失。而因循歲朝,迄未能償。近始務讀資治通鑒,並取紀事本末相爲參尋,於世事顛沛、邦國飄搖之際,輒

6、掩卷黯然,不忍覽焉。治經濟學,嘗搜羅古今泉幣學說,而出入之,慨然於天下蹙苦,思有以庶教致平之道,而患未能。或聞而以杞人故事進者,終無以自解嘲也。歲春夏中,多思坐病,幾瀕殆,茶鐺藥爐間,偶得英儒B. Russell書,欣嘗玩索,頗解寂寥。海上丁福保先生者,操仲景術有清名,余偶造之,其人年七旬,精神矍鑠,和藹易親,立說以不醫醫、不藥藥爲卻病還生宗旨,余雅韙之,遵行其言,而病良已。歲六月,始謁武進蔣竹莊先生門蔣維喬先生,字竹莊,別號因是子,江蘇武進人,習靜坐法,蔣師習儒、習釋,並有心得。所傳靜坐,即遠近以因是子名者是也。師今年亦古稀,道貌清健,棄冕臥雲,蓋怡然有不待於外者,余復因之聞瞿曇大意,初覽起

7、信論,微解旨義,次得江味農居士遺著金剛經講義一書,欣喜持覽,由是漸得悟解般若,契會真如。講義爲江氏遺稿,終世未及編正,既卒,蔣師恐其散佚,遂入其家,盡搜集所得,編排付印。初版故有殘缺,此後蔣師復得數紙,遂刊補遺。從此洛陽紙貴,不久售罄。余乃更請蔣師就原書依次補入,以爲再版。至此全稿存者什九,全豹可窺,亦一快心法緣也。同時范古農居士者,究心法藏瞿曇,多聞稱勝,一日余趨訪之,請詢唯識大意,講譚晌午,始通姓氏,自後蔣師爲余講百法明門,范居士講二十唯識,余皆依時往聽,由是漸悟相宗綱領。蘄水陳微明先生者,以精太極拳術,時余久懷之。歲七月中,始獲從習。太極拳者,道拳也。動變靜凝,無一不渾洽自然,蓋出於老氏

8、專氣致柔之旨者。陳師以儒士習此垂三十載,今年過六十矣。童顔銀髯,精神內固,而言行慷慨,飄然超世,謂非有得於個中三昧者而然哉!自是余乃滌除雜慮,參契動靜,偶懷從昔撲朔合塵與世悠悠者,迨將啞然失笑矣!雖侍母病而曲隱淪陷區,但以浸潤于東西文化沖決之時勢,困學思窮,由儒入佛,慨然有融通東西之志。抗戰勝利,受聘聯合國機構任職。內戰急轉,侍祖父高年,不忍離去,1949年5月遣述哥遠行,骨肉分離,竟是一別十年生死兩茫茫。1950年5月16日,庚寅首夏,腎石施術之前夕,草書遺言於上海仁濟醫院病室:平生好讀書,孳孳以求衷心服膺者,唯在發掘真理而昕夕睠睠以思者,厥在如何而可提高人類文化生活水準,使相互之間,欣然共

9、處,陶然忘機而已!攻蹉既久,不可謂有所得,然不可謂無所思也。比者,腎石累余,決意刲治。中心深信,人如我者,天必假年以服勞世間。設不幸,則人事聚散因緣,亦無可勉強耳!行年四十,雖有願而實無所獻於斯世人間,但自黽勉而已。設從此去,請以一衣蔽體而焚,投骨於海,庶寡憾然。困絀時間,莫妄費一物,莫累一親朋。念余者,念余平生所志焉,而習之行之,斯真慰余者矣!1953年11月13日復姚翰園書有一段描述:古云:從緣入者深,文字者淺。十年來妄談天人一際,體用一如,腳根未點地在直謾語耳。昔賢數十年苦心參詣,才得一段受用。證是實證,悟有實悟,後世承虛附木,裨販爲學,平時儘是說得疾風,不見勁草,抑何已哉!大病警余,始

10、知刊落聲華,鞭辟提撕,力行寡過而已,逗漏儘多,不足以爲學也。腎石刲治,大難餘生,而以長期病休家居而歸隱。茲後畢生十餘年之心志,惟以求真理而獻身。學思歷程大體沿兩條緣路展開:其一,從應師臨濟宗第四十二世祖師,時稱當代華嚴座主,法名顯親,字應慈,晚年號拈華老人論華嚴;其二,與熊公北京大學教授當代碩儒熊十力先生論大易生生之旨。二、 華藏境界的學養與向往父親最初從遊蔣維喬先生之門,得以聞知當代高僧應慈老和尚之宗風令名,傾懷之忱,不可自已,1943年端午節前,始往拜謁,從此皈依華嚴。1944年,父親32歲,寫華嚴法界玄鏡跋,叙及此段因缘:曩歲銷夏中庭,夕陽既西,涼風微引,杯茗縷香,幽懷獨欣。忽爾身心豁朗

11、,沖融無際。翛焉而我一一镕會於虛空,翛焉而虛空一一銷歸於我。卷舒彌藏中,心潛其境,莫道所以。少小喜作山遊,攀臨危峯,俯仰兩間,亦多此趣,意恒在林泉外也。庚辰之夏,侍親滬瀆。值天下板蕩,朋侶星散,閒居寂寥,漸漸遊心內典,始知有佛;既而謁見嘉興范古農居士,竊道所以。曰:是殆所謂華嚴境界者歟!余默識之,始知有華嚴。自後從蔣竹莊先生遊,先生數道應慈上人,始知有本師。一夕冬夜,讀紫柏老人集至釋毘舍浮佛偈文,遽觸疑情。坐臥俱非,至忘寢饋者,浹旬而後已。繇是參訪之忱,熾然不可遏止。癸未蒲月初,謁師於城南慈雲寺,師慈悲攝受,如故相識,以二篾籃分置東西,具示權實微旨。一承棒喝,不覺有三日耳聾之概。既而從師受杜祖

12、華嚴法界觀門,昕夕研窮,孳孳靡間,演及一塵不壞而徧法界時,拍案驚叫,歎爲希有。至於周徧含容攝入無盡奧義,觸露舊境,若歸故物。一時悲喜並集,不自知其涕淚之奚從也。繇是稽首毘盧,服膺華嚴教海。賴師鉗鎚時加,痛切憤悱,終以闇鈍,輒慚故封。常思希世瓌典,焉任久閟,志切弘傳,懸繫於懷久矣!今秋,值華嚴疏鈔編印會校刊清涼疏鈔及其他著述告成,而同歲臘月,上人復有重演大經玄談之議,遂假斯編,單印流通,庶幾遊心教義之士,並修觀門,不徒瑣瑣章句間也。昔虞山錢氏嘗讀賢首心經略疏,鑽研既勤,豁然與真空法界相契,遂輯蒙鈔,傳爲佳典。末流何幸,得師重加演閟,吾知必有千百虞山踵其後者。圓宗教旨,浩瀚何窮,大機頓超,豈勞筌罤

13、。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是知,解義聊以啓信,證理端在忘情,無心而大智萌,慮絕斯真源顯。洎其至也,蕩蕩乎庶類無以名,巍巍乎天地莫與京。寂寥一塵,動用萬化,無身而身徧於十方,無土而土窮於刹海。依正雙融,鴻纖靡隔。珠光帝網,輝映重重。參學之士,依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生世世,究竟普賢行海。一念圓明,三觀齊致。若斯緣起不思議境,豈聚須彌之筆海水之墨而能傳其旨味萬一者哉!末附五蘊觀一章,可資初門啓鑰。遊心幽玄,賴在智者。父親1951年3月,以讀杜祖華嚴法界觀門心得,寫觀海鈎玄一文。1951.4.4.又致述先家書:三月廿日來書云:總總而生林林而群者,果何自來哉?試引金剛經句云:如是,

14、如是。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此就色空二義,略爲剖析,吾人所見世間事物,人則生老病死,物則成住壞空,宇宙通體,刹那刹那,變易無窮,流行不息,流行則不住,不住故無常,無常故無我,無我故空,此空迥照,不與諸法爲伍,亦不離色而在,華嚴法界觀門所謂觀色無不見空,觀空莫非見色,無障無礙,爲一味法。深通斯旨,其細味焉。自註: 如是二字,概括身心乃至宇宙一切,即世離世,不增不減,前後際斷,純亦不已也,細體味之。 迎之不見其首。 隨之不見其後。 一義:迥絕無寄,非言所及,非解所到,唯一真實故。二義: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中一切,一切中一;一攝一切,一切攝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一切攝一切,一切入

15、一切。交參自在,重重無盡故。 宇宙間生物、無生物乃至一切有形、有色、無形、無色之類皆屬之。 即色之空,非滅色而後空,故空不離色,亦不異色,不與有對,一味鎔融,無障無礙,亦名真空,以別於世計之斷空、頑空。 自家身心,應平放一切事物中等看,則私意易泯,理易會矣。 一切生物。 一切無生物乃至星雲地球同理。 不可想像之極短時間。 流行故,生生不已,五常首仁,四時首春,可思知其故也。 住則腐矣死矣。 舊科學家計物質最後因素爲原子,原子不可再析再變,即爲常爲我。近說已知非是,且現代物理學家窮物之理,畢竟無物可得。心理學家究心之極,畢竟無心可尋。並可與此意參證。 明紫柏大師云:心不自生,生必由塵;塵不自顯,顯必由心。心塵無性,則無生現前;無性心塵,則緣生不廢。經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事事物物。 宇宙體用流行,原是一片生機,活潑潑地,所謂鳶飛魚躍,海闊天空者也。世人不察,執無常爲常,私身心爲己,癡情莫解,貪嗔紛馳,禍亂相尋,苦難愈增,無常者仍無常,不住者猶不住,望空揮拳,抑何益矣!此釋尊所以憫衆生、悲顛倒也。思之!1951年5月,腎石刲治後,孟秋月,集成華嚴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