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初三复习资料5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3214194 上传时间:2021-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初三复习资料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初三复习资料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初三复习资料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初三复习资料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初三复习资料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初三复习资料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初三复习资料5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一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陶渊明 ,字 元亮 ,名 潜 ,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时期)伟大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_田园 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二中心思想 本文借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人生活美满的情景,虚构了人人劳作,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对黑暗的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批判。三古今异义词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妻子(古义:(两个人)妻子和儿女; 今义:(一个人)对

2、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艳而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四一词多义 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寻病终(副词“不久”)志: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寻向所志(做的标记)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遂: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五一义多词 (1)缘 扶=沿着 (2)要 延=邀请 (3)悉 咸 具 皆=都六.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

3、邀”,邀请) 七课文中的成语及其解释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落英缤纷、黄发垂髫、鸡犬相闻、阡陌交通8、 重点词、句翻译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3、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4、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7、遂与外人间隔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为他们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

4、听到的事。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1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1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路。13、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14、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九、理解性默写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

5、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9、 写出桃花源中人与世隔绝很长时间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有知有汉,无论魏晋。10桃源

6、中人生活美满、精神愉悦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 文中第一段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后文中渔人不能再一次找到桃花源,这句话是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12、 “村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3、 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豁然开朗14、 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十、问题解答1、本文以 渔人进出桃源 为线索,以 时间先后 为顺序,从 发现桃源 到 访问桃源再到 离开桃源 最后 再寻桃源 一线贯之。2、 本文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生活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自

7、然环境:优美富饶 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人民生活:自由快乐3、 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原文语句回答)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5、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6、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

8、样的理想?答: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7、 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8、 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9、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

9、0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11.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答: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12.最后写想重入桃花源“不复得路”,刘子骥“规往”而“未果”的意图是什么?答: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并且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及、渲染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13、结合文章,谈一谈你对“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理解。它代表着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安宁,没有战争,

10、没有压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14、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示例:(1)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祥和。(2)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3)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4)也为下文再寻找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十一、中考题锦集(2014安顺)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渔人异之( )寻向所志( ) 阡陌交通( ) 便要还家( )(2014广东汕尾市)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渔人甚异之 忘路之远近 B寻向所志寻病终C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D便舍船屋舍俨然9下列

1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桃花源内景色优美,人民生活和睦幸福,是作者追求的理想社会。B桃花源与外界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当时是个幸福、美好而真实的社会。C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D选文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2013年湖北省黄石市)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 其人端视容寂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犹鱼之有水也C不复出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乃不知有汉 乃重修岳阳楼10 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

12、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13、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注释】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阡陌交通:便要还家: 子之哭也:苛政猛于虎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吾子又死焉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主题。(各填2字)(3分)4.桃花源人

14、、泰山妇人为何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夹“,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害“;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负:具有。强:擅长于。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周同:人名,擅长射箭。矢:箭。的:箭靶的中心。筈(ku):箭的尾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2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止匕绝境,不复出焉,速与外人间隔。A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