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6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3200006 上传时间:2021-03-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至塞上》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使至塞上》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使至塞上》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使至塞上》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使至塞上》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使至塞上》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至塞上》6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使至塞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当中加深对诗的理解,熟读成诵。 2.讲析诗歌,清楚诗歌中的“征蓬”这个意象,能赏析颈联。 3. 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1.导入: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影响了后来的文人墨客,特别是唐朝的几位诗人,王维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王维的一首边塞诗。齐读题目使至塞上 2.简介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着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着有王右丞集。 3.分析诗歌,理解王维的特定心境。 解题:使:

2、出使;(王维)出使到边塞。 学生读诗。个读+集体朗读 回答王维为什么出使?(用诗句中的词回答)问边 单车欲问边出使时随从很少。一般作为使者出使,替皇帝慰问,队伍浩浩荡荡,而王维只是“单车”,为什么呢? 王维当时的背景资料:开元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二十五年,受张九龄提拔的王维也遭牵连,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

3、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着名的例子。李商隐无题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五、六两句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一联诗句由两个画面组成。 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

4、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直”: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

5、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

6、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最后两句以事作结:询知都护此时所在,诗人的使命也即将完成。诗的收束,顺其自然。 4.集体朗读,背诵。 自我反思: 还是一样的毛病,自己设计的教案上有较多的精美台词,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贫乏,缺乏灵动性,这是语文

7、课堂忌讳的。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王维 通榆二中 孙鑫教学目标: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当中加深对诗的理解,熟读成诵。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内涵。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1、李贺:雁门太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

8、凝” 4、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及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三、擂台比赛 教师范读 自由读 男女pk读 全班pk 教师读 四、赏析诗句: 请大家先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语言描绘一下诗歌的主要内容 由题目可看出:王维作为使节出使边塞

9、。 你感受的或是诗人的情感是如何的?从那些诗句看出来的?请读出情感,并简要分析 悲伤 忧伤 昂扬 积极乐观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说明随从少 仪节规格不高 微显失意情绪 忧愁苦闷 过居延:目的地之远 特殊的地域 欲问边:出使目的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蓬草,它成熟后枝叶干枯,跟离大地,随风飘卷 故称“征蓬”诗人自喻写出飘零之感,去国离乡与出塞的诗人此行相照应(正衬)归雁出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巢,适得其所,而此刻诗人却远离故土被排挤出朝廷(反衬)出作者对仕途的担忧以及离开故土的依依不舍之情。 忧伤之情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名句)1、诗人选取了哪几种景物?

10、这句被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体会。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边塞风光 奇特壮丽 写景境界阔大 气象雄浑“大”画面开阔,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写出了景物单调“直”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气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给人一种劲拨坚毅之美“长”写黄河横贯其间 气势恢宏“落日”低垂、河面,河水波光粼粼,有种河水吞吐明的宏阔气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圆”落日给人以伤感的印象,而“圆”却 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总体展开想象诗人用了四种景物构图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

11、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宽广的大漠拥抱着悠悠的长河,浑圆的落日映衬直逼霄汉地一束孤烟,给人一种广阔豪迈的气概 豪迈豁达之情2、在红楼梦中四十八回,香菱读王摩诘诗集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

12、像见了这景,若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意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明确: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3.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看到狼烟,目的地即将到达,诗人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得知,将官正在前线保家卫国 爱国热忱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爱国人士?五、小练笔请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边塞的画面。 明确:地上随处可见飘飞的蓬草,天空偶尔出现一队北归的大雁。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浑圆、壮丽。(发挥想象,加强写作训练)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千里

13、迢迢 然一身 远离故国 触物伤怀。可看到大漠边塞风光,奇特、宏状,在如此广阔的天地间,将士们驰骋疆场破敌守边,其悲壮的英雄气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它召了诗人,使地逐渐摆脱了孤寂忧伤之情,生出了豪壮之情,引发了克敌建功,燕然刻石的爱国热忱。请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来背诵一遍。六、作业:1运用联想想象,把这首诗改编成文章,以第一人称写,假如你就是王维,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题目自拟 2背诵并默写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王维 忧伤之情 乐观豁达 爱国之情使至塞上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

14、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2、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二、简介背景1.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并思考以下问题: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之后提问)王维,字摩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