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Ⅰ(化学分析)教学大纲修改3简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3166287 上传时间:2021-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化学Ⅰ(化学分析)教学大纲修改3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分析化学Ⅰ(化学分析)教学大纲修改3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分析化学Ⅰ(化学分析)教学大纲修改3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分析化学Ⅰ(化学分析)教学大纲修改3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分析化学Ⅰ(化学分析)教学大纲修改3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Ⅰ(化学分析)教学大纲修改3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化学Ⅰ(化学分析)教学大纲修改3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析化学(化学分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化学分析)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90 讲课学时:60 实验学时:30.学分: 5适用对象: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其理论的一门学科。定量分析化学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定量分析化学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化学,又分为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一、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掌握分析化学中化学分析部分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系统掌握物质的化学组成的定量分析法,为以后学习药物分

2、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及从事药学研究奠定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通过分析化学实验加强化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本大纲根据全国高等学校药学专业规划教材分析化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5版教材编写,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以供同学参考。第一章 绪论目的要求:明确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性质、任务、发展趋势及在药学有关个专业中的作用。学时安排: 理论课1学时教学内

3、容:主要教学内容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分析化学的任务、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化学文献。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目的要求:一、掌握误差产生原因及减免的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测量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二、熟悉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有限次测定的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可疑值的舍弃。三、了解显著性检验的方法,相关与回归。学时安排: 理论课6学时教学内容:一、 基本概念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准确度、精密度、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有效数值、平均值、分散度、置信区间、置信度二、主要教学内容1、误差产生原因、种类和有关概念。

4、误差传递的方法和提高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2、统计处理的有关概念(平均值与分散度,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与概率,有限次测定的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可疑值的舍弃、显著性检验,相关与回归。第三章 滴定分析概论目的要求:一、 掌握滴定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二、 熟悉酸碱平衡体系和配位平衡中溶质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化学平衡的系统处理方法(质量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等)。三、了解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滴定终点误差。学时安排: 理论课6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分布系数、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终

5、点误差、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二、主要教学内容:1、滴定分析的特点和分类,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的主要方式,标准溶液和基准物,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滴定分析方法中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滴定终点误差。 2、滴定分析中的计量关系、滴定分析法的有关计算。3、水溶液中溶质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化学平衡的系统处理方法(质量平衡、电荷平衡、质子平衡等)。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目的要求:一、掌握1、一元酸碱溶液、多元酸碱溶液、两性物质和缓冲溶液氢离子浓度的计算。2、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二、熟悉1、强酸(碱)、一元酸(碱)、多元酸(碱)的滴定曲线及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影响因素。弱酸

6、弱碱直接滴定的条件,多元酸碱滴定可行性判断。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选择原则、指示剂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酸碱滴定的滴定误差计算。学时安排: 理论课8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混合指示剂、滴定反应常数、滴定曲线、滴定突跃、滴定突跃范围、滴定误差二、主要教学内容1、一元酸碱溶液、多元酸碱溶液、两性物质和缓冲溶液氢离子浓度的计算。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选择原则、指示剂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3、强酸(碱)、一元酸(碱)、多元酸(碱)的滴定曲线及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影响因素。弱酸弱碱直接滴定的条件,多元酸碱滴定可行性判断。4、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应用实例。5、 酸碱滴定的滴定误差计算。第五章

7、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法目的要求:一、掌握非水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溶剂的性质(解离性、酸碱性、极性)、区分和均化效应和溶剂的选择原则。二、熟悉非水介质中酸的滴定和碱的滴定及应用。学时安排: 理论课7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质子溶剂、无质子溶剂、均化效应、均化溶剂、区分效应、区分溶剂二、主要教学内容1、溶剂的分类、性质(解离性、酸碱性、极性)、区分和均化效应和溶剂的选择原则。非水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2、 非水介质中酸的滴定和碱的滴定及应用。非水介质中酸碱的平衡。第六章 配位滴定分析法目的要求:一、掌握1、配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配位平衡、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及其计算。2

8、、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及其计算、配位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pM的计算。二、 熟悉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和条件,配位滴定的应用。三、了解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配位滴定的主要方式。学时安排: 理论课8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稳定常数、酸效应、共存离子效应、配位效应、副反应效应、条件稳定常数、金属指示剂二、主要教学内容1、配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配位平衡、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及其计算、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及其计算、配位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pM的计算。2、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和条件,金属指示剂的变色点pMt的计算,常用金属指示剂。3、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配位滴定的主要方式,配位滴定法

9、的应用。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目的要求:一、 掌握条件电位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碘量法、高锰酸钾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二、熟悉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熟悉碘量法、高锰酸钾法的应用。三、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滴定前的试样预处理。了解溴酸钾法的基本原理。学时安排: 理论课9学时教学内容:一、 基本概念条件电位、自动催化反应、自身催化剂、外指示剂二、主要教学内容1、条件电位及其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指示剂滴定前的试样预处理。2、 碘量法的基本原理,碘量法的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应用实例。3、 高锰酸钾法的基本原理,滴定

10、条件和指示剂,高锰酸钾法的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应用实例。4、 溴酸钾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和指示剂,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应用实例。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目的要求:一、掌握1、银量法三种指示剂指示终点的原理及滴定条件。2、沉淀的完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沉淀条件的选择, 称量形式和结果计算 。二、熟悉1、银量法的标准溶液和基准物。2、熟悉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沉淀的过滤和干燥;挥发重量法,直接法和间接法。学时安排: 理论课8学时教学内容:一、 基本概念: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配位效应二、主要教学内容1、银量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曲线,分步滴定;银量法终点的指示方法:

11、铬酸钾指示剂法的原理、滴定条件及其应用范围,铁铵矾指示剂法原理、滴定条件其应用范围,吸附指示剂法原理、滴定条件其应用范围。银量法的标准溶液和基准物。2、 沉淀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沉淀的形态和沉淀的形成,沉淀的完全程度及其影响 因素,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沉淀条件的选择,沉淀的过滤和干燥,称量形式和结果计算。挥发重量法:直接法和间接法。分析化学教学学时数表序号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其他合计1第一章 绪 论1342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883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884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86145第五章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法776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83117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99188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86149习题课 3310实验考试33合计603090 执笔人:简 虹 教研室主任:宋一林 二级学院领导审核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