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针灸学》第二十七单元 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72874600 上传时间:2021-03-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助理医师《针灸学》第二十七单元 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医助理医师《针灸学》第二十七单元 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医助理医师《针灸学》第二十七单元 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医助理医师《针灸学》第二十七单元 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医助理医师《针灸学》第二十七单元 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助理医师《针灸学》第二十七单元 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助理医师《针灸学》第二十七单元 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针灸学 第二十七单元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14个)内科病证头痛辨证要点治法处方治疗操作面痛腰痛痹证坐骨神经痛中风眩晕面瘫不寐感冒哮喘胃痛呕吐便秘细目一头痛(一)辨证要点病位在头,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头为诸阳之会,所有阳经都循行到头,足厥阴肝经上行到颠顶,故头痛与手足三阳经、足厥阴经、督脉密切相关。各种外邪或内伤因素导致头部经络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头部脉络不通或脑窍失养均可导致头痛的发生。(二)头痛的治法调和气血,通络止痛。根据头痛部位循经取穴和取阿是穴为主。(三)头痛的处方主穴:百会 太阳 风池 阿是穴 合谷方义:通经活络止痛百合太疯,(令人头痛)百会督脉经穴太阳经外

2、奇穴可疏导头部经气阿是穴风池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可以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合谷为行气止痛要穴,善治头面诸疾。辨证配穴太阳天柱、后溪、昆仑阳明印堂、内庭少阳率谷、外关、足临泣厥阴四神聪、太冲、内关外感风门、列缺头维、阴陵泉曲池、大椎内伤太冲、太溪丰隆、中脘血海、膈俞脾俞、足三里局部+对应经脉头痛的治疗操作毫针虚补实泻法。寒证加灸;瘀血头痛可在阿是穴点刺出血。头痛剧烈者,阿是穴可采用强刺激和久留针。头痛连及项背,兼恶风畏寒,苔薄白,脉浮紧,应首选A.风池、太冲、合谷、内关、后溪B.风池、百会、中脘、丰隆、合谷C.百会、风池、合谷、风门、列缺D.百会、通天、行间、阿是穴E.率谷、太阳、侠溪、内庭正

3、确答案C答案解析“兼恶风畏寒,苔薄白,脉浮紧”提示外感风寒头痛,选穴为百会、风池、合谷、风门、列缺。针灸治疗太阳头痛的配穴A.印堂、内庭B.关冲、合谷、少冲C.天柱、后溪、昆仑D.率谷、外关、足临泣E.四神聪、太冲、内关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针灸治疗太阳头痛的配穴天柱、后溪、昆仑。针灸治疗中头面躯体痛症按部位配穴总结手阳明:合谷足阳明:内庭手少阳:外关足少阳:足临泣/悬钟手太阳:后溪足太阳:昆仑/申脉/后溪手太阴:列缺厥阴:内关、太冲督脉:后溪/水沟细目二面痛辨证要点本病病位在面部,与手、足三阳经密切相关。外感邪气、情志内伤、久病或外伤成瘀等,均可导致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脉不通,从而产生面痛。面痛

4、以实证为多见,亦有虛实夹杂之证。“三叉神经痛”主症面部突然发作疼痛,呈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电灼样剧烈疼痛,痛时可引起面部肌肉抽搐,多伴有面部潮红、流泪、流涎、流涕等,常因说话、吞咽、刷牙、洗脸、冷刺激、情绪变化等诱发。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疼痛以面颊、上下颌和舌部最明显,轻触鼻翼、颊部和舌可以诱发,称为扳机点。(二)面痛的治法疏通经络,祛风止痛。取手足阳明和足太阳经穴为主。(三)面痛的处方主穴:攒竹 四白 下关 地仓 合谷 太冲 内庭方义:局部取穴疏通面部经络;合谷、太冲分属手阳明、足厥阴经,上达于面部,“面口合谷收”,合谷与太冲相配为“四关”穴,可祛风通络,止

5、痛定痉;内庭为足阳明经荥穴,与面部腧穴相配,可清泻阳明热邪,疏通阳明经气血。攒下四百谷(全)充(朝)廷仓,面桶(空)攒下四白谷冲庭仓,面痛四伯庭内攒谷辨证配穴足太阳经眼部痛丝竹空、阳白、外关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上颌支痛颧髎、迎香下颌支痛承浆、颊车、翳风外感风寒风池、列缺外感风热曲池、外关气血瘀滞内关、三阴交肝胃郁热行间、内庭阴虚阳亢太溪、风池面痛的治疗操作1.毫针泻法。针刺时宜先取远端穴,重刺激。面部腧穴在急性期宜轻刺。风寒证可酌情加灸。2.其他疗法(1)皮内针法:在面部寻找板机点,将揿针刺入,以胶布固定。(2)耳针法:取面颊、额、颌、神门。毫针刺或用埋针法或压丸法。(3)刺络拔罐法:取颧髎、

6、地仓、颊车,用三棱针点刺后留罐。上颌部痛辨经络应属于A.足太阳B.手足少阳、足厥阴证C.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证D.足太阳、足少阴证E.督脉、手厥阴及足太阴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上颌部痛辨经络应属于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证。A.颧髎、迎香B.承浆、颊车C.风池、列缺D.曲池、外关E.行间、内庭治疗面痛除主穴外,上颌支痛宜加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上颌支痛配穴为颧髎、迎香。治疗面痛除主穴外,下颌支痛宜加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下颌支痛配穴为承浆、颊车、翳风。细目三腰痛辨证要点腰痛的病位在腰部,腰为肾之府,肾经贯脊属肾,膀胱经夹脊络肾,督脉并于脊里,故本病与肾及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等关系密切。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年老体衰

7、、劳欲太过等因素导致腰部经络气血阻滞,或经络失于温煦、濡养,均可致腰痛。本病有虚证、实证、虚实夹杂之证。辨经络辨证配穴主穴治法督脉后溪大肠俞阿是穴委中(腰是伟大)通经止痛。取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足太阳申脉辨兼症寒湿腰痛命门、腰阳关瘀血腰痛膈俞、次髎肾虚腰痛肾俞、太溪腰椎病变腰夹脊腰痛的治疗操作1.基本刺灸方法毫针虚补实泻法。寒湿腰痛或肾虚腰痛加灸法;瘀血腰痛阿是穴用刺络拔罐;痛势较急者委中点刺放血。2.刺络拔罐法取阿是穴。用于瘀血腰痛或寒湿腰痛。3.耳针法4.穴位注射法患者,女,38岁。腰部冷痛重着,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选用的是A.腰阳关B.膈俞C.腰夹脊D.后

8、溪E.申脉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腰部冷痛重着,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提示为寒湿腰痛,配穴取命门、腰阳关。细目四痹证辨证要点本病常与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及人体正气不足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肉、筋、骨。外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则导致痹证。根据病邪偏胜和症状特点,可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等。辨证配穴主穴治法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阿是穴、局部经穴(疏通经络气血,调和营卫,则风寒湿热等外邪无所依附,痹证自除)局部穴位为主,配合循经取穴及辨证选穴行痹痛无定处膈俞、血海(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痛痹遇寒痛剧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着痹疼痛重着/肿胀

9、麻木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热痹红肿热痛大椎、曲池(泻热疏风)痹证的治疗操作1.基本刺灸方法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痛痹、着痹者加灸法。热痹者大椎、曲池可点刺放血,局部腧穴可加拔罐法。2.其他疗法拔罐法取阿是穴,行闪罐法拔至皮肤潮红;或用留罐法,每次留罐10分钟,隔日治疗1次。患者,女,43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痛处游走不定。治疗除取阿是穴及局部经穴外,还应选用的是A.膈俞、血海B.肾俞、关元C.足三里、阴陵泉D.大椎、曲池E.神阙、关元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痛处游走不定”提示行痹。配穴选膈俞、血海(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细目五坐骨神经痛(一)辨证要点坐骨神经痛病位主要在足太阳、足少阳经脉和

10、经筋。其发生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等有关。感受风寒湿邪或湿热下注,痹阻经脉,腰部跌仆闪挫,损伤筋脉,均可导致经络不通,气血瘀滞而发生本病。本病以实证为主,也有虚证及虚实夹杂之证。主症 腰或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的放射样、电击样、烧灼样疼痛。 根性坐骨神经痛 干性坐骨神经痛 辨经络 足太阳经证 疼痛以下肢后侧为主者 足少阳经证 疼痛以下肢外侧为主者 辨证 寒湿证 腰腿冷痛重着,遇冷加重,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 瘀血阻络证 腰腿疼痛剧烈,痛处固定不移,有外伤史,舌质紫暗,脉涩 气血不足证 痛势隐隐,喜揉喜按,舌淡,脉细 坐骨神经痛主穴配穴方义治法足太阳经证腰夹脊、秩边、委中、承山、昆仑腰夹

11、脊(疏通局部气血)疏导本经痹阻不通之气血,“通则不痛”。通经止痛。足太阳、足少阳经穴足少阳经证腰夹脊、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寒湿证命门、腰阳关瘀血阻络证血海、阿是穴气血不足证足三里、三阴交(四)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操作基本刺灸方法毫针虚补实泻法。秩边、环跳以针感沿腰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向下传导为佳,但不宜多次重复。患者因冒雨受寒而致腰痛放射至小腿后侧的治疗主穴是A.申脉、解溪B.大肠俞、腰痛点、委中C.肾俞、膀胱俞、中极、三阴交、阴陵泉D.腰夹脊、秩边、委中、承山、昆仑E.腰夹脊、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腰痛放射至小腿后侧”提示为足太阳经证,选穴为腰夹脊、秩边、委中、承山、昆

12、仑。细目六中风(一)辨证要点中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风、火、痰、瘀为主要病因。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本病多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情志不遂、烦劳过度、饮食不节、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扰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所致。肝肾阴虚,气血虚弱为致病之本,风、火、痰、瘀为致病之标。(二)中风的治法辨证要点(是否有意识昏迷)中经络中脏腑:闭证和脱证中经络(恢复肢体功能)辨证配穴主穴治法肝阳暴亢太冲、太溪水沟(醒脑开窍)内关(调心气)三阴交(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督脉手厥阴足太阴经穴为主风痰阻络丰隆、合谷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气海、血海、足三里阴虚风动太溪、风池

13、沟内泉泽三焦萎,(人急中经风)沟内泉泽三交委上肢不遂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配环跳、足三里、风市、阳陵泉、悬钟、太冲;病侧肢体屈曲拘挛者(配阴经穴);肘部配曲泽、腕部配大陵、膝部配曲泉、踝部配太溪;足内翻配丘墟透照海;足外翻配太溪、中封;足下垂配解溪;口角斜配地仓、颊车、合谷、太冲;语言謇涩配廉泉、通里、哑门;吞咽困难配廉泉、金津、玉液。2.中脏腑(救醒)(1)闭证(肝阳暴张,气血上逆)辨证主穴治法闭证十二井、水沟(开窍启闭)太冲(降肝经逆气以平息肝阳)丰隆(豁痰开窍)劳宫(清心泄热)平肝息风,醒脑开窍取督脉、手厥阴和十二井穴为主。十二井水冲龙宫(2)脱证辨证主穴治法中脏腑脱证关元(三焦元气所出,联系命门真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针灸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