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德育生活化路径探究【听说读写行----德育方法探究】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72684905 上传时间:2021-03-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德育生活化路径探究【听说读写行----德育方法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年德育生活化路径探究【听说读写行----德育方法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年德育生活化路径探究【听说读写行----德育方法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1年德育生活化路径探究【听说读写行----德育方法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德育生活化路径探究【听说读写行----德育方法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德育生活化路径探究【听说读写行----德育方法探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生活化路径探究【听说读写行,德育方法探究】 听 说 读 写 行 德育方法探究 德育的践行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良好的行为、良好的价值观,成为良好的社会精神文明的推动者是必不可少的。是需要从幼儿抓起的一项工作,是需要教育工 _常抓不懈的进行,是需要教育工 _与家长充分沟通来促进的。在不同的学段,它有不同的课本为载体。但它需要我们在各方面进行渗透、进行引导、进行提倡。德育可以渗透入我们许多学科的教学,当然这其中不乏教师的智慧,教师对德育工作的深刻认知,教师育人为本理念的支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似乎感觉到德育的践行与语言类学科有些相通之处,语言类学科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从中使我

2、感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可采用的方法可概括为听、说、读、写、行。 一、“听”。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经常会由听到的所指引,因为他们表达能力的不足,听的方法就似乎更适于在这一年龄段使用。教师应不失时机的为学生提供听的素材,例如,我在上一年级数学课时,课本上有一幅孩子们排队上车的主题图,图的意图让学生感知前后位置,在此,我特意用几分钟为学生说出自己做为不同人(客车售票员、司机、行人、排队者)的一点感悟,语言虽深刻但通俗,虽简洁但具有导向性,几分钟的时间并不长,但利用的恰如其分,会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平时的教学中我还注意为学生讲一些新闻,结合学生特点,运用适合于他们的语言、运用适合于他们的思维,

3、来为他们讲那些富含正能量事迹的新闻,这里教师的角色似乎变成了新闻再 _的吧,者能力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其效果。 二、“说”。这一方法更适合于学生稍有一定表达能力后使用,对于稍大些的学生来说,观察力、表达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正逐步形成,一旦遇到合适的时机,教师完全可放开对学生的约束,给学生一个可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期间,教师可引领但绝不可代替,做好引领就是巨大的成功,说的素材可于书本图画(我们许多学科的教材,只要你用心发现,会找到很多 。)可于身边同学的行为,也可于电视中的许多角色(例如熊出没中三个主要角色,亮剑中的李*)。这些素材需要我们教师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善于走近学生生活的能力。素材的选择

4、至关重要,做为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这种了解不局限于学习,应更注重学生的生活。了解的充分更利于德育的开展。 三、“读”。德育方法中我们绝不容忽视读。现在的语文学科注重学生先识字,再写字。在一年级上学期就已能认识日常的几百字,对于提早开始阅读,开始自己汲取信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扑天盖地,那些具有引领作用。老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选择提供指导,提供帮助,提供便利条件,做好导读,陪读,悟读。读能感知角色,分析角色,效仿角色,当然前提是学生是在用心去读,用脑去读。做为教师的引领,导航作用,更是至关重要。 四、“写”。学生在听说读的方法下,接受到的品德教育停留在较浅的认知程度,要使学生的认知,

5、理解,感悟更深刻,更能对其行为起到规范作用。我认为还应提倡“写”的方法,写些短文,写些日记这是语文课上的练笔方法。它同样适用于德育过程中,将自己的认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融于书写中,书写促进认知的升华,促进德育效果的深入,促进思想的变化。能用自己的语言书写所感,更是孩子巨大的进步。 五、“行”。我们德育的任何方式、方法,任何教材 的依赖,任何教育智慧的 _体现都要达到的终极目标是学生语言中,行为举止中,等多方面良好品德的展现,如果达不到这一目的,前面我所提任何一种方法均可视为无效,但前四者的认真践行绝对是第五者的前提,保障。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与学生,与家长做好沟通,做到沟通及时,沟通备案,以便于教师为某些学生做好成长记录,借助记录更好的确定下一步的德育方法,德育方向。这也正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因材施教。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从中足以体现德育的重要地位,它可以融入很多学科的教学中,它更需要教师对它有足够深刻的认识,对它能踏实的践行。它可能 会使教师教学效果提高,可能会使班 _凝固力增强,可能会使学生家长更尊重教师。 /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