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心理学考试科目【心理学考试内容】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72684882 上传时间:2021-03-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心理学考试科目【心理学考试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年心理学考试科目【心理学考试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年心理学考试科目【心理学考试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年心理学考试科目【心理学考试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年心理学考试科目【心理学考试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心理学考试科目【心理学考试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心理学考试科目【心理学考试内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考试科目【心理学考试内容】 三、题型 案例分析题(36分)、简答题(40分)、论述题(24分)。 四、考试重点 (一)案例分析题重点 1、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建立“以学生个体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二)加强学校的职业指导,充分了解学生 (三) _课程与教学方法 (四) _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 _招生录取方法 (六)提高教师的素质 2、性格、气质差异与因材施教。 典型的气质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 (一)相信不同的气质类型的职校生都能 _成才 (二)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职校生,教育方法要个性化 (三)指导职校生根据自己的气质类型选择职业

2、(四) _不同气质类型职校生的身心健康 3、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分析。 (一)学习目的的职业性 (二)学习要求的全面性 (三)学习过程的实践操作性 (四)学习方式的半自主性 (五)学习范围的开放性 4、知识的迁移影响与促进策略。 影响因素: (一)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 (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三)学习的心向 (四)教师的指导 促进策略: (一)精选教材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课内、课外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5、职业态度分析与培养。 职业态度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态度在职业领域的延伸,指个人对职业选择所持的观念和态度。职业态度受自我因素、职业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因素影响。 职业

3、学生不良职业品德的矫正方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合理奖惩的心理技术、利用范例的心理技术、角色扮演的心理技术等 6、学习动机、内外学习动机转化及动机培养。 (一)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机培养是指学生建立学习动机的过程,是职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从有到无。从弱到强、从错误、低级到正确、高尚的发展变化过程。 (二)成就动机训练:可以分为意识化、概念化、练习、迁移、内化六个阶段进行。归因训练:了解职校学生的归因倾向、让职校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让职校学生对自我成败进行归因、引导职校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在课堂情境中,教师科研运用目标、反馈、评价、表扬、批评、竞赛等各种强化手段来激发与维持职业学校学生

4、的外在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职校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可采取:创设问题情境,引起职校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提倡发现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利用原有兴趣及动机的迁移等措施。 (二)简答题重点 1、简述心理发展的特征。 (一)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二)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序性 (三)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四)具有个别差异性 (五)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 _和相互制约 (六)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2、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观。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从出生到 _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

5、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3、简述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4、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对教育的启示。 (一)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实施知识教学 (二)遵循学生认知发展顺序设计教学内容 (三)针对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 5、简述智力个体差异的表现。 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智力水平和智力结构的差异 智力水平差异:指个人与其同龄团体的模常比较时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智力结构差异:指个人智力构成成分的差异 6、简述多元智力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不存在单纯的某种智力和达到目标的唯一方法,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发掘各自

6、的大脑资源,这种为达到目的所发挥的各种个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7、简述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特点:(1)学习目的的职业性 (2)学习要求的全面性 (3)学习过程的实践操作性 (4)学习方式的半自主性 (5)学习范围的开放性 存在的问题: (1)学习准备不足 (2)学习目标不明确 (3)学习动力不足 (4)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 (5)对学科用途的认识较主观,学习重点的确定缺乏足够的理性 (6)学习上自信不足,自我肯定不足 (7)学习效率水平不高 8、简述怎样促进知识学习的迁移? (1)精选教材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犯法 (3)课内、课外培

7、养学生迁移能力 9、简述并举例说明何谓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述性阶段; 第二阶段,程序化阶段; 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的三个阶段:一是新知识或信息的获取,二是新知识或信息的保持或遗忘过程,三是意义的提取与运用。 10、简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的主 要观点。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形成一定的联结,个体所学到的就是一连串 _反应联结的组成。 斯金纳认为学习依赖于强化作用,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的手段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班杜拉认为学习的产生是由于观察与模仿别人而产生的,而不是强化。 11、简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

8、鲁纳、奥苏贝尔)的主要观点。 布鲁纳强调任何学科都必须是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他强调认知结构的同化作用,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 12、简述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他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主张有意义的学习,充分激发个人的潜能。 13、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的因素。 (1)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 (2)已有经验的概况水平 (3)学习心向 (4)教师的指导 14、影响职业态度的因素有哪些? (1)自我因素(2)职业因素(3)家庭因素(4)社会因素 15、职业学校学困生的成因及

9、表现。 成因:分为(1)外在客观原因(2)内在客观原因 通常表现是逆反性、发泄性、自私性、懒惰性、逃避性、攻击性、纵欲性、团伙性。 16、简述需要层次论对教育的启示。 社会和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仅要关心职校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学生只有在各种缺失性需要都获得满足后,才会不断成长,达到自我实现的理想境界。 (三)论述题 1、论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职业学校教学的启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相应的 _与反应之间形成巩固的 _时们学习便产生,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反复尝试的过程。随着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正确的反应逐渐增加,终于形成了固定的 _反应。这对职业学校实践技能教

10、学有较大的理论指导作用。在职业学校的技能教学中,教师应坚持整体与分解示范相结合,待学生对操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后再进行分解示范。在示范中,要特别注意提醒操作中的难点和易出错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通过反复演示操作动作,并通过自检和他检来反馈信息,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不断地试误和实践逐步形成熟练的动作,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2、论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职业学校教学的启示。 在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上,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说,认为知识是有层次结构的,教学要从基本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因此,职业学校再进行教学进程的设计时,首先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

11、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生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方案。在技能操作教学时,让学生从低级基础的知识技能出发,逐级向上,直到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选择要突出信息的有效 _策略。在技能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学习的各个过程。 3、论述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1)头脑风暴法 (2)比较法 (3)精 _法 (4)先行 _法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4、论述成就动机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在职业教育活动中,教师哟啊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成就动机,对于成就动机高低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此外,除了尽可能让他们避免失败之外,还应立足于增加他们力求成功的成分,使他们不以避免失败为满足,而以获取成功为快乐,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论述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每个人具有不同的智能和智能结构,也就是他的特殊禀赋或者天性,应该注重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教师既要懂教学理论,又要懂教学方法。 (1)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每个学生。 (2)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多方面智能。 6、论述学习动机强(弱)的表现,动机培养的措施。 表现: 外在学习动机措施: (1)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2)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3)公平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 (4)适当开展竞赛与合作 (5)培养学习兴趣 /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