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升本政治科目问答题论述题汇总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1.50KB
约7页
文档ID:17264641
专升本政治科目问答题论述题汇总_第1页
1/7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研究中的最高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指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指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是否存在同一性的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标准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3、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或辩证法,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一切哲学,归根到底不是属于唯物主义,就是属于唯心主义。

对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不同回答,即是联系、变化、发展的还是孤立、静止、不变的,又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固定不变的4、 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哲学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哲学史上完成了革命性的伟大变革,并由此把马克思主义同旧哲学严格区别开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它的变革的具体内容是:(1) 哲学研究对象上的变革旧哲学号称是“科学的科学” ,把一切具体科学所研究的领域都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企图建立包罗万象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科学的科学”的旧哲学体系,把哲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通规律的科学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哲学个完成了深刻的变革,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辩证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A 、在历史观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历史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即把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中去,创建了唯物史观,实现了唯物辩证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B、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结合起来,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以及旧辩证法的唯心主义性质,从而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体系C 、在认识论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把实践范畴引入认识论,使实践成为认识的基础;另一方面,把辩证法引入反映过程,把认识看作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从而把认识论转变为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功能的转变,把以往的哲学作为剥削阶级的思想武器转变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使它为无产阶级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它的阶级性(革命性) ;把以往哲学只是作为认识世界的工具转变为同时也是改造世界的武器,使它为无产阶级的实践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它的实践性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和意义?(简述列宁关于物质观的定义)列宁对物质概念所作的科学定义,表达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把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点同历史上一切旧哲学的物质观点划清了界限。

它的内容和意义包括三个方面:(1)物质概念是一个哲学范畴物质标志客观存在,指明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示了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这不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2)肯定物质具有第一性所谓第一性、本原,都是指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肯定物质第一性的意义是,它坚持了物质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它就是物质,这就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3)确认物质具有可感知性物质是可以被人们的感官所感知、被我们的感官所反映的它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此外,列宁的物质定义把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创建了唯物史观,这就同以往的一切哲学划清了界限2、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来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本身的涵义是旨:从一般的意义上说,运动就是一切的变化和过程物质与运动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认为存在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认为存在没有物质运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观点3、简述意识能动作用和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自觉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要有:(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从事意识活动时,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这种目的性和计划性,是意识根据已有的认识和现存的客观条件形成的人们的实践活动,也都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这是意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具体表现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的创造性意识的创造性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在认识过程中,意识能够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制作,创造性地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把握事物的本质;二是在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性地探索过去、探测未来;三是在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改变和创造客观存在的形式3)意训的能动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意识的这种能动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意识的能动性不仅在于人们能够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外化为人的活动,引起对象的某种改变,被人利用和占有,为人类服务4)在一定条件下影响、控制、调节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因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它必须通过人脑才能反映客观存在,因而,它也可以通过人脑,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进行能动的影响、调节和控制5、 试述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指导意义?(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统一包括:第一,物质与意识的统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它统一于物质第二,物质多样性的统一世界上存在着无限多样的现象,但它又是统一的,因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多样性统一于物质性第三,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统一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同样具有物质性2)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今后的发展,还要继续对它作出证明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意义:A、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和全部理论的基础,它既反对了世界统一于意识的唯心主义世界统一性原理,即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唯心史观,又反对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B、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实践方法论的理论根据;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指导自己的行动第三章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1、简述发展的实质及其必然性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这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2)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生长起来的,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2、简述规律的分类以及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3、为什么说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的中都起着重要作用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C、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B、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有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4、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说明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理论的本质内容。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具体含义是指:(1) 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2)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 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4) 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5、简述辩证否定观的特点和意义?辩证否定观是关于否定的辩证观点和看法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的否定是自我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批判、又继承辩证否定观就是关于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自我扬弃的观点坚持辩证否定观的实践意义辩证否定观说明,对任何事物 ,否定一切和肯定一切,都是错误的对任何事物都要分析其内部所包含的否定因素和肯定因素两个方面,根据否定是扬弃的原理,对旧事物既要批判它的消极因素,又要继承它的积极因素应当肯定积极的方面,否定消极的方面,而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这就是扬弃的态度,即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我们既要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也要弘扬外国优秀文化历史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拒绝西方文化和全盘西化,都是不正确的6、简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和意义?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本质内容懂得这一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根本方向2) 由于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因此对于新生事物的发展,又要充分注意前进中的曲折性,对前进中的各种艰难险阻要有充分的准备3)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事物矛盾运动所规定的,也是我们观察和分析事物发展的方法论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必须切实认清“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要敢于勇往直前,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7、试述内因、外因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自力更生,对外开放)(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2)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和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8、试述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试述矛盾共性、个性的伟大意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