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制图基础》实习成果要点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72329632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制图基础》实习成果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图制图基础》实习成果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图制图基础》实习成果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图制图基础》实习成果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图制图基础》实习成果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图制图基础》实习成果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制图基础》实习成果要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图制图基础实习成果学年学期:2011/2012学年 第一学期系别: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提交日期:2011 年 1 月 6 日实验成绩:地图制图基础实习指导书(二周)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本实习课程是地图制图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实习时间为二周。通过本次实习课程,不仅要掌握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掌握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的编制方法与过程、GIS 软件的基本构架和制图功能。本实习课程强调实践性,通过此次实习,使学生在掌握课程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地图资料的处理、地图投影、地图概括、地理图编辑、各种专题图的制作方法等地图制图的方法与技术。通过本实习课程,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论结合实际,强化解决实

2、际问题的能力。二实习的主要内容1. 地图投影的判别;2.ArcGIS 的使用(主要是ArcMap 制图部分);3. 丘陵地貌的制图综合,将 1:5 万的资料图概括为 1: 10 万的新编图;4. 制作一幅制图要素完备的卫星影像地图;5. 用 ArcGIS 进行各种专题图的制作。三实习的详细内容、步骤及安排1.地图投影判别(实习时间: 0.5 天)1) 根据经纬线网判断下列投影类型;2) 指出各投影的特点和用途。图 1图 21图 3图 4图 5图 62.ArcGIS 的使用(实习时间: 0.5 天)1) ArcGIS 的安装根据安装指南安装软件,使学生掌握安装步骤及注意事项;2) ArcGIS

3、的使用(主要是ArcMap 制图部分)。3.丘陵地貌的制图综合,将1:5 万的资料图概括为1:10 万的新编图(实习时间: 2 天)1) 对丘陵地貌(图7)进行制图综合;2) 地图概括要求:A. 等高距的变化: 1: 5 万等高距为 10m,1:10 万等高距为 20m;B. 化简和位移要保持等高线位置的相对准确,并且要将一组等高线作为一个三维空间实体来概括,保证等高线的协调关系;C. 高程点应按照地形特征选取,优先选取最高点以及地形变化较大的点。本区高程点和等高线注记共选取 5-8 个;D. 谷地选取个数可按开方根规律进行计算;E.表示山头和独立山头的闭合等高线的直径应大于0.5mm。为反映

4、丘陵地区小山丘成群分布的特点,个别山头可夸大到0.5mm。2图 74.制作一幅制图要素完备的卫星影像地图(实习时间: 2.5 天)以卫星影像地图- 参考图文件夹下的卫星影像.jpg为基础,进行下列工作:1) 栅格图像配准;2) 投影变换:将配准好的图像由WGS 1984投影变化为WGS 1984 UTM Zone 50N;3) 矢量化;4) 地图制作。5.用 ArcGIS 进行各种专题图的制作(实习时间: 4 天)1) 练习比率符号A. 数字化:专题图 1专题图 1- 底图 .jpg ;B. 利用专题图 1资料 1.jpg 中表格数据,绘制平若县各乡蚕丝比例圆专题图;C. 利用专题图 1资料

5、2.jpg 中表格数据, 分别制得乌川乡蚕丝历年产量柱状图和多种作物面积百分比图;2) 练习分区统计图法(平若县粮食作物结构图)利用专题图2基础数据 .bmp 中表格数据,利用专题图中的直方图、饼状图或放射图等形式,制3成分区统计图形式的“平若县粮食作物结构图”。3) 练习点数法(人口分布图)利用中国行政区划图(在文件夹“china ”中选择prov.shp文件):A. 根据专题图 3数据 1.jpg 完成下列要求 :a. 根据数据设计全国人口分布点值图。 (保证稀疏区域不少于2-3 个点;稠密区域的点恰好衔接,不至于重叠)b. 将人口总数按分级统计图法表示c. 能表示出各地人口密度B.根据专

6、题图3数据 2.tif、数据 3.tif完成下列要求 :a. 选择适当方法表示出各地区国民收入b. 选择适当方法表示出各地区国民平均收入c. 选择适当方法表示出各地区工业基本建设投资4) 练习运动线法(沈阳、大连、天津间的货流量)用运动线法表示沈阳、大连、天津间的货流量(包括水陆两运)。既有输出又有输入时一般采取路线的右侧为输出、左侧为输入,即“左进右出”原则。货流量数据为:专题图4 data.tif5) 练习质底法(土地利用图)A. 矢量化:专题图 5底图 .tif ;B. 根据数据专题图 5 data.tif ,利用质底法制作土地利用图。6.撰写实习总结、整理资料、出图,上交资料(实习时间

7、: 0.5 天)四实习要求1.时间: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17、19 周。2.考勤: 不定期检查考勤,无论何种原因未在教室均记缺勤一次。实验期间达3 次缺勤者,该课程记为 0 分。3. 成果 :所有要提交的实习成果必须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一经发现有任何抄袭行为,该课程记为 0 分。4. 机房: 严格遵守实验机房的上机要求,不得在机房吃食品、带入任何饮料,不得在机房打闹、大声喧哗,严禁玩电脑游戏等其他与课程无关的事项。违反机房管理规则,实习成绩降一档。五成果提交内容及要求1.以下内容打印为A4 纸张,装订成册41、封面2、地图制图基础实习指导书3、实习日志(每天的工作内容

8、及收获,不少于300 字)4、实习总结:不少于1000 字5、投影判别结果、绘制的各种图件以及简要的分析文字2. 实习总结、实习日志及实习结果的电子文档以“班级姓名学号”的方式建立文件夹,将所有文件复制到文件夹中,实验结束时上交;电子文档由班长负责刻录成光盘。3. 实习成果要求1) 以文档的形式上交地图投影判别任务中的实习内容2) 编绘后 1: 10 万等高线图3) 卫星影像地图一幅a) 实习任务中的各种专题地图六综合成绩评定的方法1. 投影判别结果的正确性2. 等高线编绘的正确性3. 卫星影像地图的完整、正确性4. 专题图制作的准确性、艺术性5. 实习出勤率6. 实习日志的编写7. 实习总结

9、的编写5实习日志2011 年 12 月 19 日 星期一今天是实习的头一天,我仔细的看了看下发的实习指导书以及所有的东西,于是我就想用最短时间去完成地图投影判别这项任务, 我就翻开地图制图学的书,把所有的投影重新看了一遍之后,开始完成第一个任务。首先我一下子就分辨出了这等角方位投影、 等角割圆锥投影、等角切圆锥投影等等。然后我就把现在分辨出来的投影类型它们的用途和特点写上了。后来自己对照书把剩下的横轴墨卡托投影斯克吕格投影多圆锥投影分别分辨了出来,之后就写在了自己的地图类别判别的word 里。这样第一个任务就完成了。今天我的收获就是我明白了地球常见的几种投影的特点类型以及用途,自己也充分掌握了

10、这方面的知识了。 。2011 年 12 月 20 日 星期二今天是实习的第二天,给自己的任务就是把ArcGis9.3按上以及把等高线的图完成,在机房的把等高线的实习内容看了看。之后就开始决定做等高线的这个任务,首先我把实习指导书中的图像复制到了画图中,之后保存了把它加载到了 ArcGis 中了。开始了等高线的第一步:数字化。加载图层之后,自己就开始了数字化。按照实习指导书中的要求开始数字化,刚开始的时候先把等高线是50 米的线画了出来, 然后就开始了将1:5 改成 1:10 的比例尺开始数字化。隔一条线画一条,就这样整整花了一天的时间,差不多完成了80%之后。就结束了今天了实习任务了,晚上一个

11、人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把Arcgis9.3按上了。以后就可以在宿舍制图了。今天我的感受就是熟悉了数字化的内容,觉得数字化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2011 年 12 月 21 日 星期三今天是实习的第三天,继续前一天的内容。在机房自己完成了等高线图的剩下的部分之后,就开始了完善自己制作的地图。首先在数字化好的地图里设置了高程点,把图中的所有高程点都编辑了并且显示了,之后就在地图中把8 条等高线的高程标了出来之后显示了,画出了河流的走向,最后在Layout View里加入了Text 之后改了字体之后,加入了制作人以及制作的时间。调整好了比例尺之后,将整个地图的位置大小调整好了之后,就用tiff格式出了

12、一张200dpi 的地图,这样这张等高线图就完成了。之后有一点时间就看了看卫星影响图的实习内容,自己想想操作的步骤以及构思。今天就这样的过去了。今天我的感受就是完善地图时候注意的方方面面有很多,例如大小位置等等,需要自己更加细心来完成。2011 年 12 月 22 日 星期四今天是实习的第四天,昨天想好了操作的步骤时候,就开始了自己制作第二张卫星影像图的制作。首先在卫星影像图中先对卫星影像图的配准,刚一开始在制作地图之前我开始配准,先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对照地图2 开始找点配准,输入坐标。最后开了一眼误差还好在0.005 左右。后来我插入了原图之后发现地图的从一个矩形变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我才发现这坐标配准的误差有点大,于是我又加载了原图重新开始配准。经过这样的来回几次的折腾,终于把地图的配准完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