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红完整版要点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72306091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2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红完整版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红完整版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红完整版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红完整版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红完整版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红完整版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红完整版要点(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行为的现代研究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带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考虑内容:1、社会心理学应以包括内隐过程和外部事件在内的人对社会刺激的全部反应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2、反映的主体不仅是生活于群体中的个人,而且包括由这些个人组成的大小不等的群体3、个人或群体的反应受到各种社会、文化、人格及生物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总结: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的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简言之,它研究人的社会或文化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社

2、会行为及其制约因素社会行为 :生活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的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社会行为的性质:1、人是社会行为的主体或曰物质承担着2、社会刺激是各社会客体对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3、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刺激作出的回答或曰反应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1、社会行为既具有主动性又具有受动性,并且也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互动性2、既具有内隐性又具有外显性3、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群体性社会行为的制约因素:社会、文化和人格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是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社会心理学是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罗斯)强调

3、社会或群体变量的重要性。其基本的概念体系主要来自社会角色理论,强调通过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化等“塑造群体”的因素来研究人们的社会互动,并进而达到对人类行为本质的理解,其基本的方法是问卷法和访谈法。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麦独孤)强调个体变量的重要性。主要建构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框架之上的,试图从个人的人格结构中求得对人类社会行为的解释,尽管他们承认社会因素又是人格结构形成的基础。文化人类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强调文化变量的重要性。从文化因素入手探索有关人类行为的解释,其传统的研究方法是跨文化的现场研究法。社会生物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强调遗传变量的重要性。几种主要研究取向的比较1、研究重点

4、不同。心理学的传统强调个体因素,社会学的传统强调社会因素,而文化人类学的传统则强调文化因素。2、研究内容不同。心理学的传统欲图通过他人对个体的影响来理解人的社会行为,社会学的传统欲图通过社会互动来理解人的社会行为,而文化人类学的传统则欲图通过文化与人格间的相互影响来理解人的社会行为。在有关人类行为的解释上,心理学传统凭借的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的个人品质,社会学传统所凭借的是经由社会化而获得的社会角色,而文化人类学传统所凭借的则是经由文化熏染而代代相传的基本人格结构或曰民族性格。3、研究方法不同。心理学传统一直主张通过实验室的控制性实验来研究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传统1则强调联系现实的社会生活,用

5、现代社会学的调查方法来研究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的传统在借鉴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一系列具体研究手段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跨文化现场研究方法”。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由来与发展孕育时期: 从古代希腊开始一直延续到 19 世纪上半叶的西欧思辨哲学。这一时期的社会心理学同一般的心理学思想的见解紧密相连。形成时期 :19 世纪下半叶到 20 世纪初,在这一时期中,与阐释人及人类社会本质有关的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都逐步建立了起来。确立时期 :从本世纪 20 年代起,社会心理学已从描述转变为实证,从定性转变为定量,从理论转变为应用,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和个体研究,并从普遍论转变为特殊论。社会心理学的三

6、大直接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第三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来看,对这一学科发生影响的一般方法论体系主要有三: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反实证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是在综合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论原则的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技术和手段。具体说,现代社会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研究法和跨文化研究法等,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实验室实验。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术语( 1)概念。 ?用来反映研究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我们常常通过将一组在某种程度上相似的现

7、象,经过抽象和概括找出其共同属性并用词或词组表达出来,这个词或词组就是概念。( 2)命题。关于一个或数个概念相互关系的陈述。 ?在社会心理学中,任何有关社会行为的描述、解释和预测至少需要一个命题。我们用它来指那些可以观察到并可以检验的现象。( 3)变量。具有变动特点并可以进行量度的概念。( 4)假设。一个有待于检验或验证的命题。它是研究者在检验或验证之前提出的对变量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的一种预测性陈述。( 5)理论。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定律。观察法 参与观察 。这是观察者进入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或社会关系之中进行观察、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这种观察状态下,由于研究者或是作为被观察群体的一员,

8、或是作为被观察群体可以信赖的“外人 ”出现的,它减少了对所要观察对象的干扰,可以使被观察者作出比较自然的反应。(根据参与的程度,参与观察分为完全参与观察与半参与观察。) 非参与观察 。此时观察者完全处于旁观者的立场,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这种观察法,由于一般不需要被观察者的配合,使观察者能够做到客观冷静。但是,这种方法也往往会对观察环境和被观察者造成较大的干扰,从而导致观察结果的失真。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 。一般实验室实验是指研究者在严格地控制诸种外部变量的情况下,使被试集中注意力于其所感兴趣的变量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研究者能够控制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这种控制可以消除许多外来

9、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实验室实验具有较高的内在效度。 模拟实验 。让被试扮演某种角色,此后便对被试者行为的真实反应进行密切的观察,然后根据研究结果推论在现实环境中的情形。 现场实验 。研究工作在自然环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中进行,但实验者可对自变量施行某些控制。在有的情况下,实验者可能有一个对照组,即使用不接受实验刺激的另一种自然环境作为对照。2实验法的功与过长处:实验法增强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实验研究对于克服社会心理学中的本能论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是确立现象之间因果联系的最理想的方法。实验法高度的可控性,减少了外界因素引起错误的机会,所以用比不经控制时少一些的样本就能进行研究。并且在实验中

10、控制程度越大,就意味着研究者对其发现更为可信。实验研究是纵向的研究,在实验中,研究者通常可观察、搜集一段时间的资料,在多个时间间隔中进行测定。这比横剖面式的研究更有利于分析社会现象的变化和发展。缺陷:与社会现实的极端脱离,割裂了社会心理学研究同现实社会的联系。在实验室中是极难将一些重大的社会历史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它造成了现代社会心理学只能在下述两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要么将注意力转向社会活动的微观领域,要么将宏观的、活生生的社会活动抽象化,还原为能够通过实验过程把握的微观现象。这样一来,要么是宏观社会现象本身被忽视,要么是宏观社会现象的 “突生 ”性质被忽视。造成了 “价值中立 ”(value

11、-free )或 “文化中立 ”( culture-free )的假象,以致学者们极易忽视意识形态、价值观、文化背景及个人爱好对研究工作的影响。调查研究法分类:典型调查、个案调查和抽样调查等。调查研究法的特点首先,调查研究法适合于大样本的研究其次,比之于实验法,调查研究显得简单、具体。再次,调查研究方法还避免了实验条件下被试不自然的行为反应和故意迎合实验者而作出的表现,同时也避免了在实验中研究者的主观倾向影响对于研究对象行为活动的解释。跨文化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的意义第一,跨文化研究可以保证研究结果具有更大的普遍性。跨文化研究通常要把人类有关的行为特点,放到不同的文化中去加以对比和分析,这是保证

12、研究结果普遍性的关键所在。第二,跨文化研究还可以发现在不同的社会中有关变量的重要性问题。因为跨文化研究是要在在许多种不同的文化中进行,所以在确定某一定量的重要性时,出现在一个社会中的外部的和偶然的因素就变得不重要了。也就是说,运用一方法,便不致于将一种只对某一文化纳的人的行为有重要作用的变量看作是影响全人类的重要因素了。跨文化研究法的具体运用田野调查(田野工作) 、生活史的分析、心理测量、民俗与艺术的分析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对被试的实验性欺骗对被试隐私的侵犯给被试造成实验性痛苦(包括精神上的和肉体上的)实验研究中的倾向性问题(一)实验者的倾向性问题你看到的永远是你想看到的。

13、解决方法:双盲法OR 尽一切可能将实验情境同一化、规范化。(二)被试的倾向性问题解决方法: (1) 不暴露被试的姓名。(2) 伪装因变量的测量。(3) 让被试觉得自己是实验者而不是被实验者。(4) 利用非强迫性测量方法收集被试的反应材料。价值中立:可行与不可行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在研究者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研究计划、研究选题时,无3论是其使用的概念、假设、理论,还是那些看来十分中立的实证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包含着某些不能证明的价值或文化假设。那种绝对的 “价值中立观 ”,即认为在观察、描述、分析等经验研究的所有过程中都应该也能够排除一切价值因素之左右的看法是不现实的,在实际的社会学和社

14、会心理学研究中也是行不能的。不过,如果我们将 “价值中立 ”视为一种从事科学探究的规范性原则即研究者应持的立场, 强调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自主性,那么, “价值中立 ”就不仅有其现实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行的。从这种意义上所说的价值中立原则并不否认社会科学研究所具有的价值意义,但是我们必须视这些价值意义为客观的、给定的或某种即成的东西,而不能将我们的主观意图和价值偏好强加于研究对象。第四章社会化:社会行为的模塑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是社会行为的模塑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对其生存其间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刺激能够给予合适、稳定的反应。社会化的基本途径:1、社会教化(系统的正规教育,非系统的非正规教育)2、个体内化(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主观认同,自我强化)社会化的社会文化因素文化通过文化传承了解前人的社会经验向个人传递本群体、民族的行为价值准则使个人能够顺利地与他人极其群体建立社会联系。家庭童年期儿童主要在家庭中度过,儿童期是人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儿童在童年期对家庭的生理和心理依赖最强。家庭是人最早建立的社会关系。从儿童一出生家庭就赋予他包括种族、阶级、宗教、经济状况、地区在内的多种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