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无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203432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庆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庆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庆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庆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无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巫中高 2016 级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 命题人 :谭玉 鹏 审题人:刘维成第 I 卷 选择题(60 分)1. 秦王嬴政遣老将王翦击楚,王翦说:“为大王将, 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句中“不得封侯”的原因是( ) A秦国的武将不得封侯 B秦国不再裂土封侯 来源:Zxxk.ComC秦王的地位不足以封侯 D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已废除 2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实行部落联盟 B、实行内朝和外朝制度C、受宗法血缘影响 D、 实行分封制3.宋代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

2、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某同学在历史课上描述了这样一种官职:“直到封建社会晚期才出现,品级不高,但是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 受笔录,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决断”据此,你可以判断出该官职是A.节度使 B.内阁大臣 C.大学士 D.军机大臣5 19 世纪的爱国诗 人丘逢甲在往事诗中写道“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这里“台湾成异域”是指 ( )A鸦片战争中英国占领台湾 B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占领台湾C荷兰殖民 者占领台湾 D 马关条约后日本割占台湾6 1924 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根本原因在

3、于( )A、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使两党合作具备了政治基础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两党的共同目标C、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D、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7. 辛丑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D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8.一个民国时期的人在写自传时,叙述了他在某一时期的身份“既是中国共产党员又是中国国民党员”。这说明他参加了( )A.人民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9.电

4、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剧中突出展现了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 B. C. D.10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响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已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是在A1949 年秋 B1954 年秋

5、 C1956 年底 D1978 年底 来源:学科网1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 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C发生在 20 世纪 50 年代 D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自由、平等13 “一国两 制”最初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最初成功运用解决的问题分别是( )A香港问题 台湾问题 B台湾问题 香港问题C香港问题 澳门问题 D台湾问题 澳门问题14.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6、)A 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明显的狭隘性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15. 狄摩西尼指出:“培植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 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 ”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原因的是( ) 。 A雅典盛行个人主义 B民

7、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 D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 16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相同之处是( )A都规定实行联邦制 B都规定国家元首由选民选举产生C都规定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D都规定实行资产阶级代议 制17.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女王被誉为“光荣女王” ;当今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深受人民爱戴。她俩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所拥有的权利有什么不同?( )A 二者都是封建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来源:学科网B 二者都只是国家的象征,没有实权C 前者为封建君主,掌握最高权力。后者是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D 前者是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后者为封建君主,掌握最高

8、权力。18.美国1787 年宪法体现了联邦制、民主、分权制衡等诸多原则。其中联邦制原则对美国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 有充足的资金 B 有丰富的原料C 有统一的市场 D 有大量的劳动力19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 ) A英法德 B英法俄 C美法德 D美英法20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1 题 20 分;第 22 题 20 分)2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

9、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 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 ;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同时人员的频繁流动,瓦解着古希腊的血缘亲族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摘自岳麓版历史材料二 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

10、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 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顾准文集材料三 中华文化主要 发祥于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血缘纽带遭受侵蚀,贵族首领的权力、地位不断加强,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族,形成君主集权。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材料四 韩非总结战国诸子 的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秦始皇根据韩非的政治理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的职能,主要是统治百姓,此外还有抵御外部的侵扰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利害冲突。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经过历代封建王朝的调整与补充,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人

11、教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料一和材料二认为对雅典民主制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分别是什么?(4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作出贡献的著名人物。 (4 分) (至少两个)(2)材料四中提到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它与雅典民主制度对各自国家产生的积极影响。 (4 分)来源:学科网 ZXXK(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 分)古希腊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在经济上有什么不同?(4 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和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

12、,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宪法第 15 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 18 条:(皇帝)“有 创制法律之权” ;第 12 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材料三 唐朝中央机构图 材料四 美国中央政府机构图 来源:Z。xx。k.Com请回答:(1)材料一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4 分)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政治文献?(4 分)(2)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6 分)(3)材料三、四中,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有何相似之处?(2分)其本质目的有何不同?(4 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