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邑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三次月考答案打印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202505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高邑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三次月考答案打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河北省高邑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三次月考答案打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高邑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三次月考答案打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邑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三次月考答案打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A(A项强加关联和模糊原意,所谓“第一阶段”在唐代之前,所以不能说“唐代 刺青经历了两个阶段”,而且对“第二阶段”的表述也不严密,文中只是说“当时刺青的方法几乎和今天的文身无异”。 )2C(C 项 无 中 生 有 。原 文 举 史 进 的 例 子 是 要 说 明 “有 的 刺 青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成 为 一 种 带 有 反 抗 、叛 逆 色 彩 的 标 志 ”,并未“表明宋代的刺青已经变成了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反抗、叛逆色彩的标志。 ”)3D(D 张 冠 李 戴 和 条 件 缺 失 。被 认 为 是 “异 端 ”的 刺 青 这 种

2、 行 为 ,而 且 是 “在 古 代 社 会 ”;是 “这 种 行 为 本 身 包 含了 危 险 性 和 潜 在 的 敌 对 情 绪 甚 至 仇 恨 ”。)4B(图:预料、意想、料想。) 5B(注意题干中的“作品评价”。 )6C(作者的感情不是消极的,而是 发出了“少壮真当努力”的感慨,表现了一种进取的精神。)7(1)纵观古今文人, 大多 都 不拘小节 (或:不注意细小行为), 很少 能在名誉和节操上立身的。【4分。关 键词“类 (大多、大都)、 不护细行、鲜xin ”等词的翻译。句意1分。】(2)年 轻 人 的 确 应 当 努 力 ,年 龄 一 旦 过 去 ,(时 光 )怎 么 能 留 得

3、住 ? 古 人 想 夜 里 拿 着 蜡 烛 游 玩 ,确 实 很 有道 理 啊 。 【6分。关键词“攀援(挽留、留住)、秉、 良、以(原因、道理) ”,句意2分。】【附】参考译文:二月三日,曹丕 陈说 。时间过 得很快,我 们 分 别 又将 四年。三年不 见 ,东 山 诗 里的士兵尚且感 叹 离 别时间 太长 ,何况我 们 分 别 都已 经 超 过 三年,思念之情怎么能 够 忍受 呢! 虽 然 书 信 来往,不足以解除郁 结 在心 头 的 深切 怀念之情 。前一年流行疾疫, 亲 戚朋友多数 遭受 不幸,徐干、 陈 琳、 应 玚 、刘 祯 ,很快相 继 都去世,我内心的悲痛怎么能用言 语 表达啊

4、? 过 去在一起交往相 处 ,外出 时 车辆 相接 ,休息 时 座位相 连 ,何曾 片刻分离 !每当我 们 互相 传 杯 饮酒 的 时 候,弦 乐 管 乐 一 齐 伴奏,酒喝得痛快, 满 面 红 光,仰 头 吟 诵 自己 刚 作出的 诗 ,每当沉醉在 欢乐 的 时 候, 恍惚间 却未 觉 得( 这 是 难 得的) 欢乐 。我以 为 百年 长 寿是每人 应 有 一份 ,可以 长 久地相互在一起,怎 料想 几年之 间 ,(这些好朋友) 差不多都死光了 ,说 到 这 里非常痛心。 近来 编 定他 们 的 遗 著, 合起来 成 为 一本集子,看他 们 的姓名,已经 是在阴 间 死者的名册。追想 过 去

5、交往相好的日子, 还历历 在目,而 这 些好友,都死去化 为粪 土, 怎么忍心再 说 呢?纵观 古今文人,大多都不拘小 节 (护 :注意。 细 行:小 节 ,细 小行 为 ),很少能在名誉和 节 操上立身的 。但只有徐干 既有文才又注重品行 ,宁静淡泊,少嗜欲,不 贪图权 位,有 隐 退之心,可以 说 是 文雅而又朴 实 的君子 。他著有 中论 二十多篇,自成一家的 论 著,文辞典雅,足以流 传 后世,他的精神、成就永 远 存在。 应 玚 文采出众 常有著述之意,他的才能学 识 足以著 书 ,但他美好的愿望没有 实现 ,实 在 应该 痛惜。 近来 遍 阅 他 们 的文章,看后不禁 拭泪 ,既痛

6、念逝去的好友, 而且又想到自己(生命短促 )。陈 琳的章表文笔很雄健有力,但稍微有些 冗 长 。公 幹 的文 风 洒脱奔放 ,只是 还 不 够 刚劲 有力 罢 了,他的五言 诗 很完美, 在同代人中最妙 。元瑜的 书 札文 词 美 丽 ,使人感到十分快 乐 。仲宣只擅 长 辞 赋 ,可惜 风 格 纤 弱 ,不能 够 振起文章气 势 ,至于他擅 长 的,古代没有人能超 过 很 远 。过 去伯牙在 钟 期死后破琴 绝 弦, 终 身不再鼓琴,孔子听 说 子路被 卫 人 杀 害, 剁 成肉 酱 ,就命人将家里食用的肉 酱 倒掉,痛惜知音 难遇, 感 伤 弟子当中没有能 比得上 子路的 。这 些人 只是

7、 有些 还 不及古人,也算一代 优 秀人才 ,现 在活着的人,已没有人能 比得上 的了。将来定有 优 秀人才出 现 ,后来之人 难 于 轻视 ,但是恐怕我与您不能赶上 见 到了。年 龄 已 经 增大,心中所想的千 头 万 绪 ,时 常有所思 虑 ,以至整夜不眠, 志向和意趣什么 时 候能再像 过 去(那 样高 远 )呢 ?已 经变 成老翁,只不 过 没有白 头发罢 了。 东汉 光武帝 说 :“三十多 岁 ,在 军队 中十年, 所 经历 的事 不止一件。 ”我的才能赶不上他,但是年 龄 和他一 样 大了, 凭低下的才能却 处 在很高地位,德才不足,只是凭借父 亲 (曹操)之力而有高位 ,一 举

8、一 动 都有人注意 ,什么 时 候才能 改 变 这 种情况呢?恐怕永 远 不能再像 过 去那 样 游玩了。 年 轻人的确 应 当努力,年 龄 一旦 过 去,( 时 光)怎么能留得住?古人想夜里拿着蜡 烛 游玩, 确 实 很有 道理 啊 。近来 您用什么自我 娱乐 ?仍旧再有什么 著作 吗 ?向 东 望去 非常悲 伤 ,写信 来叙述内心情感。曹丕 陈说 。8 比喻。( 1分)作者将落在荷叶上的雨点比作 “真珠 ”,把聚在一起的雨水比作 “水银窝 ”。( 简 析 1分) 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雨点随荷叶跳动忽散忽聚,在叶窝聚为一汪晶莹的雨水,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咏和喜爱之情。( 分析作用 2分 )9 运

9、用了 虚实结合 的手法,( 1分)上阕虚写梦中西湖急雨,下阕实写醒后池荷清雨。( 简 析 2分 )用梦中西湖烟雨 衬托 庭院荷池 西湖烟雨之美是公认的,而词篇暗示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词人构思巧妙,借助 想象 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分析作用 2分 )10. 目 眇眇 兮愁 予 袅袅 兮秋风 夕济兮西 澨 将腾驾兮 偕逝 擗蕙櫋 兮既张 搴 汀洲兮杜若 聊 逍 遥兮容 与 吞声 踯躅 不敢言 惟 有幽人自来去 迷花倚石忽 已暝 熊 咆 龙 吟殷 岩泉 安能 摧 眉折腰 事 权贵 皓 腕凝霜雪 天生我 材 必有用 钟鼓 馔 玉不足贵 惟 有 饮 者留其名 大 块 假我以文

10、章 序 天伦之乐事 开琼 筵 以坐花 飞羽 觞 而醉月11(1)B D( A项 .使 梁 漱 溟 享 有 新 儒 学 先 驱 者 盛 名 的 不 仅 仅 是 因 为 东 西 文 化 及 其 哲 学 的 出 版 ;C项 .从 文 中 句 子 “我 处 处 皆 有 责 任,而 我 总 是 把 最 大 的 问 题 摆 在 心 上 。所 谓 最 大 的 问 题 即 所 谓 中 国 问 题 。在 这 样 的 信 念 驱 动 下 ,梁 漱 溟 南 来 而 北 往 ,数 十 年如 一 日 ,奔 波 于 他 的 人 生 实 践 之 路 ”可 以 看 出 ,山 东 邹 平 的 乡 村 建 设 活 动 ,并 不

11、仅 仅 是 为 了 实 践 其 观 点 ;E项 .梁 漱 溟 远 离书 斋 的 人 生 实 践 的 意 义 ,并 非 是 虽 享 学 者 之 名 ,实 乃 一 个 社 会 活 动 家 。)(2) 梁漱溟不认为自己是学者,是因为 :他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只是好发现问题,好用心思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已,谈学问,只是不得已,外人看他像是在谈学问,其实,志不在学问。( 2分 ) 他辞去北大教职,转而到许多地方办学考察,原因是 :梁漱溟注重人生实践,他要把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 2分 )梁漱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总是把解决中国问题放在心上,离开北大到各地考察办学,是他进行人生实践和承

12、担社会责任的好方式。( 2分 )(3)梁漱溟的“与众不同”之处: ( 每点 2分,答出 3点即可得 满 分 ) 他是因学问而出名的,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 他不慕名利,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北大教职,他却在他当讲之年毅然辞去。 注重实践。许多人在大学讲堂里把孔子学说当做哲学思想来讲,而他认为儒学也好,佛学也好,都是人生实践之学。 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总是把中国问题最大问题摆在心上,不怕困难,先后用七八年的时间,到许多地方办学和考察。(4)要点提示:观 点 明 确 ,言 之 成 理 ,即 可 得 分 ,观 点 1分 ,每 点 2分 ,语 言 表 述 1分 。共 8分 。观点一:认同,梁漱溟是一个社会活动

13、家,不是学者。 梁漱溟从不自视为学者,他做学问是不得已,其缘起、目的和态度都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是为了学问而学问。 梁漱溟注重人生实践,研究学问,是为了实践。 梁漱溟辞去北大教职,先用七八年的时间,到许多地方办学和考察,抗战的爆发后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这些都表明他是一名社会活动家。观点二:不认同。梁漱溟还是一个学者。 梁漱溟在北大期间主要身份就是学者,虽然离开北大后,从事了许多社会活动,但最终使他闻名后世的,还是他在学术上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并使自己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 学者并不是只呆在书斋里一味研究学问的书呆子,把自己的思想和经验应用于实践中探索发现,同样是学者的本分。

14、世人历来也是以 “知名学者 ”来看待他的。观点三:梁漱溟既是学者,又是一个社会活动家。 梁漱溟的学术水平、学术成果以及学术地位,使他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所以说梁漱溟是一个优秀的学者。 梁漱溟注重人生实践,梁漱溟辞去北大教职,先用七八年的时间,到许多地方办学和考察,抗战的爆发后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这些都表明他是一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 这两种角色不是截然分开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双种身份在梁漱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他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和目的研究学问,产生了学术成果,又以学者深厚的学养实践于社会活动。所以,尽管梁漱溟不自视为学者,但实际上,他首先是学者,然后才是一个社会活动家。12C( 细大

15、不捐 :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所有 东 西兼收并蓄。 A.铩羽而归 :比 喻 失 败 或不得志而 归。铩 :摧残, 伤 害。 铩 羽:翅膀被摧 毁 。B.笔走龙蛇 :形 容 书 法 笔 势 雄 健 活 泼 。D屡试不爽 :屡次 试验 都没有差 错 。爽:差 错 的意思。 )13B( A成分残缺,在 “转 移 ”后加 “的 进 程 ”;C搭配不当, “打 击 ”和 “违 法 现 象 ”搭配不当,改 为 “违 法行 为 ”;D搭配不当,两面 对 一面。 )14D 15 ( 1)瑞典文坛熟知看重莫言 ( 2)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3)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

16、一种思考( 4)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有现代性( 5)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 ( 6)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 爱和恨,和平与友善。(评 分 标 准:每点 1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得 满 分)16 示例一 : 赞成 。利用名人效应捕捉到巨大商机,产生良好的广告效应,值!因产品与莫言先生能产生关联,只要后期通过成功的品牌塑造和质量提升, “莫言醉 ”商标就可开发出巨大的商业价值。示例二 : 反 对 。 纯 属 炒 作 。 太 贵 了 , 花 得 冤 。 而 且 企 业 、 产 品 与 莫 言 不 沾 边 , 只 是 借 莫 言 获 奖 一 事 进 行炒 作 , “傍 名 人 ”可 能 就 前 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