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203390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密启用前巫溪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卷组卷 唐华生 审卷 王正平(本试卷共 8 页, 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卷(表达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试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第 I 卷 阅读题( 共 70 分)一、 现代文阅读( 共 9 分, 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3 题。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迹” ,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

2、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 。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明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 ,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人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

3、语。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曾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

4、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 、 “生态环境” 、 “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1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 ”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

5、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了的一种“陈迹” ,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 ,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C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的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D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2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表

6、现形式没有误读、过度诠释等。B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对自己的文化作出别样的理解。C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 、 “生态环境”等,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中介。D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B 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是既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

7、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D从“相互沟通的话语” 、 “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 “话语”应该是指文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17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段韶,字孝先。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益器爱之。中兴元年,从高祖拒尔朱兆,战于广阿。高祖谓韶曰:“ 彼众我寡,其若之何。 ”韶曰:“所谓众者,得众人之死;强者,得天下之心。王躬昭德义 ,除君侧之恶,何往而不克哉!且尔朱外 贼 天下,

8、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 ”遂与兆战,兆军溃,平之。以军功封下洛县男,加龙骧将军。后回赐父爵姑臧县侯,其下洛县男启让继母弟宁安。天保三年,为冀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有惠政,得吏民之心。尹思令率众万余人,谋袭盱眙。三军咸惧。韶谓诸将曰:“霸先等智小谋大 ,政令未一,外托同德,内有离心,诸君不足忧,吾揣之熟矣。 ”乃自将步骑数千人倍道赴泾州。途出盱眙,思令不虞大军卒至,望旗奔北。武平二年二月,周师来寇,大斩获首虏,封广平郡公。六月,徙围定阳。七月,屠其外城。时韶病在军中,以子城未克,谓兰陵王长恭曰: “此城三面重涧险阻,唯恐东南一处耳。贼若突围,必从此出。 ”

9、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韶疾甚,先军还,竟以疾薨,谥曰忠武。韶长于计略,善于御众,得将士之心,临敌之日,人人争奋。又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教训子弟,闺门雍肃,事后母以孝闻。然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日,事毕辞还,人唯赐一杯酒。史臣曰:韶光辅七君,克隆门业,以猜忌之朝,终其眉寿。当以志谢矜功名,不逾实,不以威权御物,不以智数要时,欲求覆 ,其可得也?语曰“率性之谓道” ,此其效欤?(选自北齐书卷十六,有删改)4.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且尔朱外贼天下 贼:欺骗 B. 以子城未克

10、 克:攻破C. 韶光辅七君 辅:辅佐 D.其子深尚公主 尚:推崇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于 从高祖拒尔朱兆,战于广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之 强者,得天下之心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C. 为 勇者不为斗 谁为大王为此计 D. 其 屠其外城 其孰能讥之乎6.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段韶从小就精于骑马射箭,有将领的才能谋略,又因其母亲是皇后的姐姐,高祖对他很是器重。他跟随高祖参加了广阿之战,并取得胜利。B. 段韶先后被封为下洛县男、广平郡公等,做过冀州刺史、六州大都督等。他孝顺继母,友爱兄弟,曾将下洛县男的封号让给继

11、母生的弟弟。C. 多省郎官在段韶家帮忙十多天,段韶仅用一杯酒表示感谢,可见他的吝啬;但他不以权大掠夺财物,所以能够辅佐七位国君,年老病死。 D. 段韶擅长统众,面对敌人的侵扰时,善于鼓舞士兵的士气。泾州一战,段韶亲自率领步兵骑兵几千人突袭,尹思令败逃。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乃自将步骑数千人倍道赴泾州。途出盱眙,思令不虞大军卒至,望旗奔北。(5 分)翻译: (2)教训子弟,闺门雍肃,事后母以孝闻。(3 分)翻译: (二) 古代诗歌阅读默写( 18 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完成 89 小题。浣 溪 沙苏 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

12、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注释: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古时农具)并肩而耕。使君,指作者自己。8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5分)9 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5分)10.名句默写。(8 分)(1)悟已往之不谏,_。_,觉今是而昨非。(2)_,泉涓涓而始流。_,感吾生之行休。(3) ,彩彻区明。_ ,秋水共长天一色。(4)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_,形影相吊。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 26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4)小题。 (26 分)最后一位客户周海亮他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等待他

13、的客户。那客户将会带过来 15 万元现金。他们合作过好多次,彼此早以兄弟相称。好像这并不夸张,因为客户对他已经深深信任。他的公司开了好几年,似乎一直运转良好。只有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只有他知道自己赔了多少钱,又欠下多少债;只有他知道自己已经接近崩溃;只有他知道,明天,公司就将不复存在。现在他等待的,只有这最后一位客户。他将收下这位客户的 15 万元现金,然后在黄昏,携款潜逃。他知道他肯定可以做到,因为这位客户对他毫无戒备。他知道这是犯罪,他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可是他想博一把。客户在约好的时间敲响了门。他把客户让到沙发上,递烟递茶,聊些无关紧要的话。太阳在窗外从容且温暖地照着,他却不停地打着寒战。

14、终于他们聊到了正题,客户打开密码箱,他看到 15 摞码得整整齐齐的百元钞票。这之前,他见到过太多次 15 万元。每一次都代表着一笔不错的生意。可是这一次不同。这一次,他没有生意可做。他根本不打算、更没有信心完成这单生意。他只想骗下这 15 万元钱,然后,开始东躲西藏的日子。他已经订好了机票。他知道自己一旦跟客户说了谎话,就将变成贼,就将开始逃离。可是他认为自己没有别的办法。他认为自己只能这样做。客户问,这次有问题吗?他说,没问题。明天早晨,您过来提货。这时电话响了。很突然的声音,把他吓了一跳。是母亲打来的。上一次他和母亲通电话,还是一个月前。母亲问,你还好吗?他说,还好。母亲说,晚上回家吃饭吧。我买了很多菜。排骨已经炖好了,晚上回回锅就行。他说,不了。今晚,忙母亲问,生意不顺心吗?他说,没有。生意很好。刚接了一笔大单子,15 万。母亲说,那就好。晚上回来吧,你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吃过饭了。他说,怕真的没时间。母亲在那边沉默了很久,然后,母亲突然问,是不是生意不顺心?他说,没有。刚接了一笔大单子母亲说,你骗不过我的。上次你回家,看你唉声叹气的,就知道肯定是生意遇到了麻烦。如果撑不下去了,别硬撑,回家歇一段日子不管如何,家永远欢迎你。他抹一下眼睛,说,生意没事。母亲说,我给你攒了些钱,也许能帮上你的忙。晚上你回家吃饭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