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71540317 上传时间:2021-03-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古代某制度“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下列阐释这一制度最恰当的关键词是A. 大宗小宗B. 拱卫王室C. 禅让帝位D. 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分封制。根据题意可知描述的是分封制。大宗小宗指的是宗法制,禅让帝位指的是禅让制,中央集权在秦统一六国以后开始形成,故排除A、C、D。故选B。【点睛】分封制

2、有利于加强周王室和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巩固西周的统治,扩大西周的疆域和传播周文化。2.古代某制度下,“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该制度“形成状如树之干与枝的关系”。据此可判断下面对该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 实行自下而上举荐制C. 大宗与小宗相对立D.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宗法制。根据题意可知描述的是宗法制。自下而上举荐制反映的是选官制度,故排除B项;宗法制中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但不是相对立的,故排除C项;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是商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故排除D项。宗法制之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故选A。【点睛】嫡长子继承制是指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

3、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3.“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其始祖被全疆域人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在领域内不仅公侯伯子男的名位世袭,主持国政的卿及大夫也由指定的世系所把持。”材料最能说明,西周A.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 分封制有利于扩大疆域C. 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D. 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分封制与宗法制。根据“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可知体现了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A、B项都只是反映了宗法制或者是分封制,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故排除;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未在题意中体现,故排除D项。故选C。【点睛】

4、以偏概全是历史选择题中常见的问题陷阱,选项本身往往正确,但没有能够全面涵盖题意,从而造成误导导致选择错误。4.西方某学者说:“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国家元素,在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业已到位。其在欧洲的浮现,则晚了整整一千八百年。”该学者评论的是A. 周代的分封制B. 秦朝的郡县制C. 郡国并行制D. 元朝的行省制【答案】B【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公元前3世纪”。结合所学,分封制盛行于西周,行省制始于元朝,时间均不符,排除AD;郡国并行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排除C,选B。5.唐太宗曾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由此可

5、见A. 中书省是中央的审议机构B. 门下省是中央的决策机构C. 唐太宗旨在避免决策失误D. 唐中央行政效率大大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诏令,故A项错误;门下省掌审议,“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因此唐朝设立门下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制约防止决策失误,故C项正确,B项错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故D项错误。6.当代某学者说:唐朝那是个火热的时代,是个经常亮肌肉的年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寒门出宰相,士兵成将军。这里“改变自己的命运”途径是A. 秉承祖上权位B. 参加科举考试C. 投入

6、豪门家族D. 依赖高官举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唐代实行科举制选官,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方式做官,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秉承祖上权位和依赖高官举荐都不是科举选官的方式,故排除A、D项;投入豪门家族也不一定改变自己的命运,故排除C项。故选B。【点睛】科举制相较于之前的选官方式来说,选官的标准更加直接和客观,而且使做官的门槛大大降低,让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做官,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7.如果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战国到秦汉时期的牛耕技术,下列可供参考的对象中,按照证据可靠性程度的从重到轻依次是当时的文人学者著作当代专家的专业论著当时描绘

7、牛耕的画像石年长者代代相传的故事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史料研究。画像石较为真实客观,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可靠性最高;当时的文人学者更能准确记录当时的情况,但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可靠性次之;当代专家与秦汉时期时间距离较远,要通过各种史料论证得出结论,可靠性进一步下降;代代相传的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很可能歪曲偏离实际情况,可靠性最低。所以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应该是,故排除A、B、C项。故选D。8.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是月也,(天子)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无或不良。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无悖於时,无或作为淫巧,以荡上

8、心。”这里的“工师”是A. 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B. 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C. 监督市场经营的官员D. 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答案】B【解析】百工是春秋战国时期工匠,“(天子)命工师令百工”说明“工师”是管理工匠的官员,B正确;A是百工;C不符合材料内涵,排除。D是元朝时期手工业身份。9.王安石诗云:“取车当要津,膏润及远野。与天常干旋,如雨自漾泻”该诗描写的工具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高转筒车。根据题意可知,王安石描述的应该是水利灌溉工具。A项是曲辕犁,是耕地工具,故排除;B项是耧车,为播种工具,故排除。根据“自漾泻”可知这种工具不需要人力作为驱动力,C项为翻

9、车,需要人力驱动,故排除。D项为高转筒车,依靠水力驱动汲水,故选D。【点睛】高转筒车是古代中国农用工具,筒车的一种,属于提水机械。所谓高转筒车是指其提水高度较一般筒车加大,必须藉助湍急的河水冲动。这种筒车的适用范围是水很低而岸很高。10.北魏至唐朝中叶,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役、兵役。这一措施表明A. 统治者企图借遏制土地兼并巩固统治B. 封建国家政权失去地主阶级的支持C. 统治者废除了当时基本的土地制度D. 当时农民的负担比任何时候都要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均田制。政府分配的土地主要是国有和无主

10、土地,没有触动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并不会失去地主阶级的支持,更没有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故排除B、C项;题意无法体现当时农民负担比其他时期重的内容,故排除D项。政府通过分配土地,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得到人民的支持一巩固统治,故选A。1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下列不属于其特点的是A. 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B.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组织形式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 农民家庭容易失去土地或破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小农经济。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小农经济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这种经济存在一定的脆弱性,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低,所以农民家庭

11、容易失去土地或破产,故B、C、D的说法正确,故排除。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经济的特点,与小农经济无关,故选A。12.“内丘白瓷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上述诗文所描绘瓷器的成熟烧制始于A. 东汉时期B. 北朝时期C. 唐朝时期D. 北宋时期【答案】B【解析】“内丘白瓷瓯”“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说明的是白瓷。我国最早白瓷成熟烧制始于北朝时期,B正确;东汉时期出现瓷器,A错误;唐朝瓷器格局是“南青北白”,C错误;北宋时期是五大名窑产生时期,不符合题意,D错误。13.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

12、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 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B. 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C. 城市商业的发展繁荣D. 区域长途贩运业兴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明代的商品经济。市突破时空限制是在宋代,故排除A项;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是在清代,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区域长途贩运业的兴盛,故排除D项。根据题意可知,当时的苏州经济繁荣,商品应有尽有,反映了明代城市商业的发展繁荣,故选C。14.如果让你深入研究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你会发现这一政策A. 杜绝中国官方对外贸易B. 禁止中国所有船只出海C. 阻止外邦“朝贡”贸易D. 禁止民间出海及对外贸易【答案】D【解析

13、】【详解】本题考查了明清海禁政策。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明清时期海禁政策主要是限制中外往来,而不是杜绝官方对外贸易和禁止中国所有船只出海,故排除A、B项;外邦“朝贡”属于朝贡贸易,不在海禁之列,故排除C项。海禁针对的主要是民间贸易,即禁止民间出海及对外贸易,故选D。【点睛】明王朝在对外贸易方面,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朝贡”贸易体制,对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则严加禁阻。清乾隆时期,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15.古希腊时期,就有人提出过地圆说。15、16世纪时,地圆说被航海家的海上探险活动所证实。下列能够证明地圆说的是A. 迪亚士船队

14、B. 哥伦布船队C. 达伽马船队D. 麦哲伦船队【答案】D【解析】A选项迪亚士的船队只完成了欧洲到非洲好望角的航线,没有全球航行;B选项哥伦布只完成了欧洲到美洲的航线,故排除;C选项达伽马的航队只完成了欧洲到印度的航线,故排除;D选项麦哲伦团队完成了完整的环球航行,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16.下面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品种传入中国时期玉蜀黍(玉米)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落花生(花生)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烟草(烟)17世纪初(明末)传入中国番薯(红薯)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A. 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B. 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C. 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

15、D. 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大致是在晚清时期,故排除A项;明清厉行海禁,限制中外交往,所以外来植物传入中国不是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故排除B项;世界市场的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故排除D项。玉米、花生、烟草和红薯这些植物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向外传播,所以这些植物传入中国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故选C。17.17世纪中叶,香料、茶叶等商品不再是欧洲人奢望难求和无力使用的了,而是成了广大居民消费的对象。该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 商业革命B. 价格革命C. 发现美洲D. 工业革命【答案】A【解析】新航路开辟之后,导致商业革命,促使商品种类的不断增加,A正确;B属于价格增长引起通货膨胀;C是15世纪;D是18世纪。18.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只有两家棉纺厂。进入19世纪后发展迅速,1802年有52家,1809年有64家,1830年有99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