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尘埃****22 文档编号:171340032 上传时间:2021-03-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6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泉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龙泉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龙泉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龙泉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龙泉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泉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泉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泉中学、宜昌一中 2021 届高三年级 2 月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宜昌市第一中学 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审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 ( (一一)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材料一: 山水艺术,一直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特殊的值得深入探讨的领域。一方面,在中国经典人 文艺术的生长延续中, “山水”不仅寓指自然的空间和时间的长度,它从古至今尤其是魏晋以来, 就以一种不可替代的艺术表现形态进入源远流长的中华艺术史视野,进而演进为历代文人画家的 生命厚度与精

2、神长度。另一方面, “山水”因其矗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独创性,因其坚固地附着并 恪守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河床,使得山水艺术之深远、广博及其“超于象外之意旨” ,在近现代以来 “西风东渐”的中西文化激荡碰撞、交往中,呈现出独特的中华文化蕴含与审美价值。 事实上,不仅“山水”命题在中国文明史、哲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山水艺术与山水 审美,同样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据着突出的核心位置。有学者曾言,早期的中国山水艺术审美观, 大致可分为儒家的象征式山水观、道家的非对象性山水观、魏晋的情感化山水观三类。我们倘若 抽离于自然山水本身,可以看到,这三种自然山水“创造”模式,本质上蕴含了古人对自然生命、 社会文化的不

3、同维度、层次的体察和感知。在历史中发展的中国山水绘画的高度艺术性与深厚人 文性,造就了其承载的人们对中华文明文化视觉、知觉与感觉的无限变化与可能性,包含了山水 艺术与哲学、宗教、思想、文化乃至政治之间的关系,以及超越于上述关系的艺术“审美性”与 精神“超验性” 。 从人文视角看,中国山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人文精神特点:其一,山水艺术汲取了中华 传统哲学思想之精髓,尤其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并融会贯通于民族文化发展的文脉之 中,具有特殊的思想文化渊源、人文内涵特征以及传统哲学框架中“画道”的烙印;其二,山 水艺术注重艺术形式的整体构建与写意构筑,注重自然万物的密切联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强调由“哲理”延伸拓展到“艺理”层面,即重视创造性与心性的交融互动,突破技艺与手法的 限制,使其艺术表达展现出既多元一体、又丰富纷呈的面貌;其三,山水艺术形成了独特的美学 营造及文化价值塑造品格,如自然生命和谐的情景审美、风景即心境的审美意象、形神兼备的气 韵审美等等,构成了中国式山水艺术审美不可或缺的重要美学特质,也使其成为日臻完善、深具 影响的艺术种类。 当然, 应当看到, 中国山水画经历了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 当下已进入到信息化、 互联网、多媒体乃至人工智能新时代,世界文化交流语境和社会发展背景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作 为置身新时代的山水画研究者、传承者、创作者,必须要保持文化

5、上的警醒与自觉,必须要秉持 艺术上的自律与创造,必须要葆有精神上的反思与追求。那么,我们必须面向传统山水艺术的发 端源头,在时间的流变中守住山水艺术的人文意义与价值底线;我们还要保持和发扬山水艺术长 期形成的品质与特征,在空间的格局中拓展山水艺术的正大气象与审美底线,这两个方面的整合 与归一方能实现传统中国山水艺术的当代转化, 方能凸显当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个性与顽强生命 力,也才能有足够的度量来吸收消化时间河流中的新文化、新艺术基因,凝结成“山水”命题的 当代意义与人文艺术精神旨归。 (摘编自蔡劲松山水艺术与中华人文精神 ) 1 材料二:材料二: 中国拥有漫长的农耕历史,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渗透

6、在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思想文 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土地山水田园是农业社会的根本,因为它是托身之 所,依靠它养育生命、繁衍子孙,乃至于“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所以即便在今天,很多中 国农村依然保留有土地崇拜的风俗。不仅如此,围绕山水田园还形成了灿烂的山水文化。中国自 古就有“乐山” “乐水”的传统观念,山水可游、可观、可居,还是涵养性灵、寄托情怀的精神庇 护所,如诗歌吟唱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水 诗先于山水画发展成熟,它们共同构成中国山水文化的核心表达。在形成于魏晋时期的山水诗的 带动下出现了专门以山水为题材的绘画,并在五代

7、两宋时期发展达到高峰,形成了诗画交融的传 统,渐而与毛笔书写的书法艺术演变合成诗、书、画一体的独特的绘画表达。尽管历经元明清的 朝代更迭,山水精神和诗书画的传统依然在封闭、节奏缓慢的封建农耕社会的历史时空中随着时 代不断传承、变异,安静地发展了近千年,直至 20 世纪。所以,山水既是物质的,又是人文的。 物质的山水是生命的依靠和寄托。人文的山水则传递了代代相传的艺术传统、人文精神和哲学思 考。故而,山水不仅是山水,很多时候它就是人身之外的一切;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中, 它代表着“地” ,代表着“天” ,代表着至上的“道” 。 (摘编自李诗文山水不仅是山水 注画道:中国画学加上传统哲学而形

8、成的中国画道理论体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新时代的山水画研究者、传承者、创作者应当承担起实现中国山水艺术的当代转化、凸显中 国山水画的艺术个性和生命力的重任。 B.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中的“山”是物质的,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人生 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中的山水是人文的。 C. 魏晋时期的诗歌创作带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并在五代两宋时期形成诗画交融的传统, 二者 共同构成中国山水文化的核心表达。 D. 山水不仅是物质的,是生命的依靠和寄托,还是人文的,包含了世代相传的艺术传统、人文 精神和哲学思考,它代表着世间万物。 2.

9、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在中国经典人文艺术历史中, “山水”寓指自然的空间和时间的长度,更寓指历代文人画家 的生命厚度与精神长度。 B. 儒家象征式山水观、道家非对象性山水观、魏晋情感化山水观,三者都蕴含了古人对自然生 命、社会文化的体察和感知。 C. 要实现传统中国山水艺术的当代转化, 既要保持和发扬山水艺术的品质与特征, 又要拓展山 水艺术的正大气象与审美底线。 D. 中国自古就有“乐山” “乐水”的传统观念,缘于山水不仅可游、可观、可居,还是涵养性 灵、寄托情怀的精神庇护所。 3. 下列各项中,带有中国传统哲学框架中的“画道”的烙印的一项是(3 分) A.

10、 高克恭的云横秀岭图 ,远景主峰突兀,群峰环绕俯仰,近景山坡杂木茂密,丛林掩映云 底,整齐有序,层次分明。 B. 蒋乾的赤壁图根据苏轼的后赤壁赋绘制,画面传达出文人在游赤壁时的感慨:虽朝 代屡次更迭,但山水依旧。 C. 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 ,不拘于刻形着物的风格,脱离真山真水,传达出一种写胸中块 垒、传意中山水的倾向。 D. 陈宗渊受胡俨之请按实景创作洪崖山房图 ,图中抒写了友人在明初严酷的环境中身居庙 堂、心怀归思的志向和情怀。 2 4. 中国山水艺术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 分)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6 分) ( (二二)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11、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文本一文本一: 寻找王成 张港 1973 年的冬天,冷得邪乎,兴安岭上龙门农场,田鼠冻得钻进知青宿舍。于是,可怕的鼠疫 暴发了。 1 月 27 日夜,狂风打鼓,大雪拍门。一辆马爬犁从三分场驰到卫生院,抬下上海人李志鹏。 李志鹏脸泛了青。高烧的人这个脸色,是真不行了。他要说什么,又发不出声音。他指指我 上衣口袋,比画着。我明白了,他是要写字。我的破钢笔其实只是摆设,极少用。 李志鹏哆嗦着接笔,哆嗦着摸出一块挺旧的手绢包。在手绢上,他费力地写出个“王” ,笔就 不下水了。我接来笔,用舌头洇了洇,又下水了。他接着写,写得太费力,写了老长时间,之后

12、 他就闭上了眼睛。送他来的上海人比画: “把这个包交给这个人对吗?” 李志鹏点点头,我们几个人连声喊: “一定一定一定。 ”李志鹏的眼睛睁了一下又合上,就再 也没有睁开。 上海小伙子李志鹏就这样走了。最后陪他的,只有三个上海知青加上一个东北的我。处理完 后事,我们想起了那手绢包。 脏兮兮的旧手绢,里面是钞票,35 元。皱手绢上的字,歪歪扭扭,第一个是“王” ;第三个 是“成” ;中间这个,有人说是“之” ,有人说像“云” ,有人分析是“立” 。不管怎么说,一定要 将这手绢包送到王成手上我们点头了,我们答应过李志鹏。 龙门农场也就五六千人,找一个人还不难。我们先从三分场开始,先从上海人入手,可是

13、, 没有王成。 我们成立了“专案小组” ,分工负责,分片包干,拉开大网。然而,还是找不到。 一转眼,上海知青大返城,专案小组成员最后剩了我一个。每一个人走时,都对我说“一定 一定,一定要找到王成” 。 之后,我与上海书信不断,上海与我书信不断。 一晃,我也离开了农场,也娶着了媳妇。我给媳妇讲手绢包的事。媳妇手指在舌上抹湿,一 张一张数过那 35 元钱。她将手指头塞进我的秋衣破洞里,一转一搅: “真的不少哩!够织件毛衣 哩! ”她枕在我的手臂上,日子穷而甜。 儿子降生,特能吃,而他娘没奶。因为钱断了,所以奶粉断了。媳妇先是骂我无能,然后又 是骂我无能,最后,她摸出手绢包摔在炕上。我狠狠地瞪她,说

14、: “不行! ” 我与上海书信不断,上海与我书信不断。可是,那个王成,就是找不到。 寻找王成的队伍渐渐发展壮大,我们这些最穷的人家却最先安装上电话,打着长途电话研 究王成,研究手绢包。 那一年,上海来了兴致勃勃的电话: “找到了,在上海,原来的龙门知青。 ”电话要我带上东 西,赶赴沪上。 “邮不行吗?” “不行,面当面,物对人,得确认。 ” 想想那个大风雪之夜的李志鹏,我带上干粮,买了车票。 3 那人叫王子成,手绢不对,钱的数额也不对。虽然路费是上海人出的,可我欠了债,债是大 田的野草,锄了又长。 一晃,我发现自己老了。这个手绢包,让我长出许多皱纹。可是,怎么办呢?那个大风雪之 夜,李志鹏最后

15、那样子,总在梦里,总在醒时。我与上海人通话,决定发起一次大规模的总攻 不管不顾地不分时间地点人物地大讲这个手绢包的故事,发动群众,搜寻王成。 这天,我接到个电话,那人自称龙门农场的,在城里治病。事情重要,电话说不行,要我到 医院会面。 路上,我忽然想到,这自称叫于诚的人,莫不就是找了 20 年的王成? 比我还老的于诚,果然就是“王成” 。 于诚摸着手绢包: “是不是 35 块?是不是两张 10 块,一张 5 块,剩下 1 元的,还有两张 5 角?” “是是是,对对对! ” “两张 10 块的,卖榛子钱;一张 5 块的,土豆钱”于诚老泪纵横。 “找了 20 年呀!原来是你。 ”我终于明白了,在农

16、场时,我是知青,他是山东移民,我们相 隔二十多公里。 于诚翻来覆去地看手绢,翻来覆去摩挲那些市面上已难见的旧纸币。突然,他将钱拍我手上, 说: “原来张眼镜就是你呀!这些钱是你的呀! ” 我傻了,我不能不傻。 于诚缓缓气,说: “去过六分场吧。 ” 我没去过。 “去六分场的路,总走过吧! ” 我记不得。 “一辆胶轮拖拉机着火,你们知青救火。这还不记得?” 好像这事有。 “有个人,救火烧了毛衣。后来我打听了,他叫张眼镜。我就攒了钱,托人买上海毛线,我 得赔人家毛衣呀!托来转去,没了下落。想不到,钱钱钱钱在这儿,你你你你在这儿。 ” 泪如水泼,我不会说话了。 (2020 年 24 期) 文本二:文本二: 从体裁来说,故事应该与小说有显著区别,否则它就不是一种文体。故事的基本涵义是旧事、 旧业、先例、典故等,因此,故事一般讲的是已过去的真实事件,不可过于夸张或扭曲。当然, 故事中的虚构与小说中的真实,都是相对而言的。这里面有个谁主谁次的问题,故事中事件主体 不能背离,这是大原则,小说则不一样,芝麻可以说成西瓜,这是它们之间真实与虚构的区别或 差异。 故事中事件的真实性决定其运用的表达形式,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