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检测卷中国古代史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71133156 上传时间:2021-03-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检测卷中国古代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检测卷中国古代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检测卷中国古代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检测卷中国古代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A. 反映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 B. 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C. 说明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 D. 打破了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2.公元前6世纪中叶,许多诸侯国内公室衰微、世卿执政,卿大夫争相兼并土地、占有财货,美其名日求富。各大卿族以已之“富在不同阶层中吸附私属,最终使得上至公子王孙,下至土庶人都有机会求富。这一现象A. 得益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B. 表明官僚政治体制逐渐成型C. 根源于周王室的腐败和衰微D. 推动了新型政治关系的形成3.白

2、狄鲜虞氏所建的中山国处于赵、燕、魏之间。在河北平山中山1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在中山王方壶铭文中也“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的记录。由此可知A. 鲜虞氏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B. 反映出礼乐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C. 体现了中山国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D. 战国时期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民族融合4.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载,晋六卿灭祁、羊舌氏,于是“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任命十人为县大夫。所举十人中,其中两人因为“有力于王室”,四人因为“余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另四人则“以贤举”。这反映

3、出当时A. 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君权 B. 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C.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 国家政治建构的转变5.淮南子论述先秦某思想家时说:“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该思想家A. 受教于孔子B. 重义轻利C. 集法家思想之大成D. 主张兼爱、非攻6.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 秦朝的三公九卿B.

4、 汉朝的“中朝”C. 隋唐的三省六部D. 宋朝的枢密院7.唐代皇帝对重要官员的子弟任职多有限制,尤其是很多诏令都对宰相子弟进行严格限制,如谏官回避和翰林学士的任职限制主要是针对宰相子弟,选士回避中也将宰相子弟列为主要限制对象。唐朝的这一做法A. 使得科举制的作用有限B. 旨在维护君主的权威C. 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D. 有利于官僚队伍的稳定8.唐朝诗人韩愈描述了他到今天广东省阳山县当县令的情形:“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岭之险,虎豹之虞。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这说明A. 唐朝县级官员的重要职责是征收赋税 B. 唐政府未能对边穷地区进行有效管辖C. 韩愈致力于边穷地区的

5、开荒垦田工作 D. 岭南开发在唐代已经受到政府的重视9.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据此可知当时A.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 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C.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 D. 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10.下面表格是关于我国汉朝到宋朝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千米),此表能够直接说明 地区时代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西汉15.310.113.6东汉16.04.212.4唐13.999.8125.87北宋21.413.823.6南宋27.21

6、4.822.7A. 长江流域人口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B. 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C. 唐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出现了倒退 D. 人口密度的增长得益于国家统一11.唐朝在科举制中设明算科,选拔数学人才。宋代更重视学校的内部考试,如医学选拔,毕业会考为高等者派任尚药局医师以下职;算学实行三舍试补,上舍三等分别授予通仕郎、登仕郎和将仕郎。宋代人才选拔方式的变化A. 说明中央集权的加强B. 拓宽选官途径完善科举C. 反映了以文治国理念D. 有助营造科技文化环境12.北宋都城开封处于开阔平原上,极易受到游牧民族的冲击;而且这里经常发生洪水和河道淤塞的问题,北宋统治者曾数次想迁都但最终都未执行。这是由于

7、开封A. 毗邻洛阳利于理学传播 B. 地处平原便于城市规划C. 临近运河便于南北沟通 D. 市坊分开利于商业发展13.宋儒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通过研究经典“本文”,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本义”,发掘经典中所蕴含的儒学价值,“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反映出宋儒A. 否定传统经学 B. 重申儒家义利观C. 强调主体意识 D. 批判周孔之道14.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A. 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 B.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C. 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 D. 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15.秦汉时期,漕运

8、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 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C. 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D. 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16.据晋代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而在宋元时期文人的笔下,诸葛亮的形象被大力美化或神化,志在北伐一统、兴复汉室的诸葛亮成为民族英雄、爱国志士,更成为呼风唤雨、用兵如神的神奇军师。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文学风格的发展 B. 主流思想的演变C. 统治政策的需要 D. 民族矛盾尖

9、锐17.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宋代商业都市繁盛C. 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 南宋社会相对稳定18.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 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元代,王祯在农书中早有 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十分罕见,失去两汉或唐宋那种新器 迭出的蓬勃发展气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 工商业发展的冲击B. 精耕细作不被重视C. 自耕农经济占主导地位D. 劳动力的密集投入19.明清时期,农业继续发展,棉、麻、桑等作物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

10、是清朝人口猛增,经营规模进一步变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这一现象导致A. 农产品日趋商品化B. 农业发展停滞C. 农业难以实现转型D. 人地矛盾突出20.北大教授周先慎先生,在其著作明清小说里写道: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作者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A. 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B. 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C. 明清小说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世俗化D. 明清小说重塑了传统文化二、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唐)转运使乃开元之世初置,长

11、江中下流域财物,特别是米谷输送中央,比重开始增大,安史之乱以后,朝廷财政全仗南方赋税收入。安史之乱时,又以新财政增辟与收支调整的需要,以及专卖事业的展开,分别新置度支使和盐铁使,原财政主管尚书省户部权限被分割。宋朝,将并列的户部、盐铁、度支的财政三司加以统一监督,合为“三司”,长官称三司使,职权之重与宰相相当,当时号称“计相”。唐朝税收的上供、送使、留州三分配制,宋朝也已废止,由三司统筹,财政又完成中央集权化。摘编自姚大中近代中国的成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财政制度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财政改革的影响。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中国现代化

12、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主张。第一种观点: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第二种观点: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根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你同意材料中的哪一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现代化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太宗依据“山河形便”将全国三百多个州分为十道,中央根据事务的需要,临时任命如观风俗使、巡察使、安抚使等对地方事务进行监察或督导。唐玄宗时期改为十五道,每道在所部大州设立固定

13、治所,设立固定的采访使,下设判官、支使、典依等僚佐人员。为防御少数民族的骚扰,先后在北方边境线上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在所辖区域拥有绝对的军事权力。节度使所辖地区也称道,是监察区的道内的一个特殊部分。玄宗后期,在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安史之乱爆发后,肃宗在道内采军政合一的管理方式,道实际上拥有所属州的军政、行政大权,长官称节度使,成为州、县之上的一级实体单位,由十五道增加到四十多道。唐代的节度使虽然可以割地称雄,但不至于拥有推翻中央的实力,形成中央政府与藩镇共存的局面。摘编自张小稳历代中央政府派出机构的演进规律与历史影响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将全国划分为华

14、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简称大区)。六大行政区管辖的范围与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六大军区大体上是一致的,大区的领导人大都又是各大军区主要负责人也是各大党中央局的主要领导人。1953年中共中央准备对党和国家领导机构进行大幅度调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决定:为了中央直接领导省市,减少组织层次,增加效率,克服官僚主义;为了节约,并适当地加强省、市的领导,撤销大区一级机构,是完全必要的和适时的。到1954年底,六大区相继撤销,至此实现了中央对省、市、自治区的集中统一领导。摘编自吕春子建国初期六大行政区政府的建立与撤销(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体制中“道”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六大行政区体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区撤销的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行政体制演变的认识。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西周时期的城市规划是按照礼制的标准设置,战国时期“城郭不必中规矩”说明传统礼制对于城市发展的限制遭到打破,故D正确;材料中城市规划标准改变,不是混乱,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按照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