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教学实习报告精选

上传人:1730****956 文档编号:171037485 上传时间:2021-03-0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1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秭归教学实习报告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秭归教学实习报告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秭归教学实习报告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秭归教学实习报告精选(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把最好的资料送给最好的自己!秭归教学实习报告姓名:XXX时间:20XX年X月X日秭归实习报告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自然地理与气象水文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第二节 气候水文第三节 资源与经济状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一节 地形地貌第二节 区域地质构造第三节 地层岩性第四节 水文地质条件第五节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第六节 物理地质现象第七节 人类工程活动 第三章 独立填图区工程地质条件第一节 地形地貌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三节 地层岩性第四节 水文地质条件第五节 物理地质现象 第四章 郭家坝金钗湾滑坡研究第一节 工程地质条件第二节 基本特征与形成机制分析第三节 稳定性评价第四

2、节 治理措施建议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图一 郭家坝镇填图区工程地质平面图 附图二 郭家坝镇填图区A-A工程地质剖面图 附图三 金钗湾2号滑坡平面示意图、剖面图与计算条分图前言教学目的 野外地质实习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整个野外地质实习过程包括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和讨论,查找相关资料或辅以一定的室内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按照规范格式要求撰写实习报告。 在我们学完专业课之后,和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北京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的基础上,在三峡地区进行为期四周的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和填图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教学实习,目

3、的是: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野外典型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和库岸工程治理现状及其他工程实例的观察、认识、描述、分析来获得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本专业所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 (2)通过工程地质填图和编写实习报告,为学生今后阅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专业文献、收集相关专业资料、本专业成果的解释及报告编写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实事求是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开阔眼界,激发专业兴趣。同时增强体质,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教学任务 三峡地区野外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区内地层发育齐全,地质构造发育,且存在较多的典型物理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问

4、题。 三峡教学实习的基本训练内容有: (1)辨识地形图及位置定点; (2)测量产状,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描述及命名; (4)绘制地质信手剖面和实测地质剖面; (6)构造地质现象的观察、测量及描述; (7)第四系地质现象的观察调查; (8)水文地质现象的观察调查; (9)物理现象的观察调查; (10)水利水电工程、矿山、岩土工程实例的考察; (11)独立填图。教学阶段 本次实习有12条野外标准路线和典型直观的地质现象以及5天独立填图与5天报告编写 路线安排及成果内容见表0-1表0-1:秭归专业教学实习内容表 编号 路线 地点 时间 成果内容 1 基地凤凰山库岸秭归港基地 凤凰山库岸 20XX.

5、07.04 定点3个,绘图3张 2 基地拐子沟金矿基地 月亮包村 20XX.07.05 定点3个,绘图两张 3 基地干溪沟垃圾填埋场基地 泗溪 20XX.07.06 定点4个,绘图3张 4 基地兰陵溪肖家湾基地 兰陵溪 20XX.07.07 定点12个,绘图5张 5 基地肖家湾郭家坝基地 郭家坝 20XX.07.08 定点7个,绘图3张 6 基地兰陵溪九畹溪基地 兰陵溪 20XX.07.10 定点4个,绘图4张 7 基地九畹溪仙女山基地 九畹溪 20XX.07.11 定点4个,绘图2张 8 基地高家溪雾河村基地 九畹溪 20XX.07.12 定点6个,绘图3张 9 基地湖景天成西侧高切坡基地

6、湖景天成 20XX.07.14 定点2个,绘图2张 10 基地三峡竹海基地 三峡竹海 20XX.07.15 定点4个,绘图4张 11 基地链子崖基地 链子崖 20XX.07.16 定点2个,绘图2张 12 基地郭家坝新集镇基地 郭家坝新集镇 20XX.07.17 定点3个,绘图2张第一章 自然地理与气象水文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宜昌市管辖,距湖北省会武汉市1000余公里,县城位于长江南岸的茅坪镇,著名三峡水库坝址所在区。秭归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诞生于此。 全县境域面积2400余平方公里,县辖7镇5乡,202个行政村,

7、总人口39.5万人(20XX年)。水、陆交通比较发达,长江自古以来是黄金交通水路要道,自三峡水库建成后,水路交通更加便捷,容量大幅提升;陆路有江宜高速公路、汉宜铁路、沿江公路干线及通往各乡镇及邻县的公路,如下图1-1。第二节 气候水文 实习区地处大巴山、巫山余脉和八面山坳会合地带。长江自西向东流经该区。形成狭谷型河谷地貌。境内地形起伏,山峦叠嶂,总体地形自北西向东南、两岸分水岭向长江河谷呈阶梯状下降。周边相对较高地形为南部的云台荒。 1.气候 秭归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初夏多雨、伏秋多旱,冬春少雨雪。受峡谷地形影响,区内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海

8、拔1500m以上高山区基本无炎热夏季,海拔1800m以上地带,寒冷天气达226天。不同海拔地带气温相差较大,年平均气温618.3之间。其境内气温呈现中间高,南北低的趋势,极端最高气温达42,极端最低气温8.9,最高温多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最多风向与河谷走向一致,多偏南风,受地形影响,风速一般较小,年均风速1.2m/秒,年均日照1619.6小时,夏多冬少。 2.降水及蒸发 秭归县内年降水量9501590mm,平均1439.2mm。长江河谷地带平均1000mm左右,降雨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每升高100m,降雨增加3555mm。 最大年降雨量为63年,1430.5mm,最小年降雨量为66年,

9、733mm。每年68月降水量最大,11、12、1、2月份降水量最小,月降雨量及峰期随不同海拔高程而不同。年均蒸发量多于降水量,河谷区平均蒸发量1428.4mm。8月份蒸发量最高,平均为214.8mm。 3.水文 区内河流水系发育,在未建库前,境内长江水宽150300m,流速1.52.0m/秒,正常流量0.30.5万m3/秒,多年平均流量1.4万m3/秒。 区内溪流网布,长江流域二级河谷有青干河、童庄河、九畹溪、茅坪河,龙马溪,香溪河、吒溪河、泄滩河。几条河流基本情况如表1-2-1(建库前)。 表1-1二级河谷形态水文特征 河流名称 全长(km) 河床均宽(m) 平均水深(m) 平均坡降(%)

10、平均流量(m3/秒) 青干河 境内53.9 50.0 1.0 10.9 19.06 童庄河 36.6 50.0 0.6 22.0 6.36 九畹溪 42.3 40.0110.0 0.8 30.6 17.5 茅坪河 境内23.9 40.0 0.2 42.0 2.47 龙马溪 10.0 2.598.0 1.11 香溪河 境内11.1 80.0 1.5 5.12 47.4 吒溪河 境内52.4 40.013.5 8.34 泄滩河 17.6 120.063.0 1.93第三节 资源与经济状况 全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 1)煤:分布于下二叠统的栖霞马鞍山、上二叠统吴家坪、上三叠统沙镇溪和下侏罗统香

11、溪组4个层位。 2)金与金银矿:县内产地有4处,均为合金石英脉型产,富集于断层破碎带,具一定规模,品位较高。 3)铁矿:主要贮存于上泥盆统写经寺组地层中,属于低磁高磷赤铁矿。 4)地热:县内有温泉点1处,位于平睦河东,唐家堡对岸,处庙垭温泉(又名五龙温泉),出露于奥陶系灰岩中。 5)水力资源:境内水系发育,除长江外,发育多条河溪,其中8条水系水能蕴藏量17.20万千瓦,可开发量6.06万千瓦。现已建成水电站多座,火电装机容量3万千瓦,年发电量1.8亿度。 全县耕地面积2.39万公顷,以多种经营、农林、果、蔬并举。农特资源丰富各样,盛产柑桔、橙、茶叶、烤烟、板栗等,其中脐橙、锦橙、桃叶橙和夏橙号

12、称“峡江四秀”,尤以脐橙盛名,有“中国脐橙之乡”的美誉。正在努力实现“特色农业大县,精品工业强县,三峡旅游名县,库区经济富县”的宏伟目标。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第一节 地形地貌 秭归县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境内山脉为大巴山、巫山余脉。地貌上划为板内隆升蚀余中低山地,总体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隆起山区与东部江汉凹陷平原形成明显的差异。长江自西向东流经境内,将县城一分为二分南北两部分。因其构造地块升降、长江下切及地貌剥夷作用,形成自西向东、自长江两岸分水岭至河谷的层状地貌格局,以长江为最低谷地、显示地势起伏,层峦叠嶂的恢宏景观。 境内山体延绵、谷峰相间、地形陡峻。全县最高峰为云台

13、荒,海拔2057m,最低点茅坪河口,海拔40m,平均海拔800m。发育有五指山、马苍山、天兴山、梨子山、凉风山、香炉山、向王山等七条主要山脉,海拔800m以上高山有128座,其中1000m以上有87座,2000m以上2座。第二节 区域地质构造大的构造单元 褶皱构造 断裂构造 节理-构造纲要图 (一)构造演化历史 本区总体构造格局及形迹都是地质历史时期构造演化的产物,1825亿年的古元古代时期,大陆边缘拉张,后接受一套火山岩与陆源碎屑及碳酸岩的沉积(现称之为崆岭群)。至中元古时期(1018亿年),经神龙运动,使盆地沉积在其作用下变质成为变质岩系。新元古代(810亿年),经晋宁运动,主体以SENN

14、W向挤压作用使前震旦纪地层强烈褶皱、断裂和变质,伴之多期岩浆侵入,形成了古老的结晶基底(通称黄陵地块)及基底构造。从晚元古代晚期到中生代晚其(1.358.0亿年),处于较稳定陆块环境,以构造升降为主,长期接受地台型沉积,在上志留纪和下泥盆纪期间经历剥蚀作用。中生代晚期的侏罗纪时期(0.051.37亿年),发生了燕山运动,使盖层岩系普遍褶皱、断裂,形成断陷、坳陷盆地并接受沉积。喜山运动时期(0.20.65亿年),本区结束沉积作用,呈现为大面积差异升降运动及掀斜运动。 (二)褶皱构造 1、黄陵背斜 黄陵背斜西半部构造形迹展布在太平至香溪一带,是一个长短轴比2:1的复式短轴斜歪背斜或穹隆构造。由砥柱

15、和脊柱两部分组成。砥柱(基底)为古老的崆岭群变质岩及花岗岩组成,脊柱(盖层)为黄陵背斜轴,轴向北17度,轴面倾东。实习区内南北轴长26km(全长120km),东西宽13km(全长85 km)。西翼岩层产状倾角较陡(3040度);东翼岩层产状倾角较缓(815度);南北端倾伏角小于15度。黄陵背斜出现在燕山期以前的卯支期,燕山期定型并继续发展,其构造形变较强烈,两侧形成盾地,实习区内只有西侧盾地,即秭归向斜。 2、秭归向斜 北起兴山南阳河,向南经马家坝、秭归县旧址等地,扬起于梅坪附近,长47km,其轴向总体为北1020度东。由于受新华夏系构造的干扰和改造,使其轴线发生了“S”变形。整个秭归向斜平缓开阔,核部由侏罗系内陆湖相碎屑岩地层所组成,形成时代与黄陵背斜一致。(图2-1) 3、仙女山向斜 位于秭归县仙女山一带,主体围绕仙女山展布,轴向近南北略偏西,长10km,宽34km。核部地层由下白垩统石门组的砾岩和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形成于燕山运动晚期。 4、 局部岩层发育小褶皱 陡山沱组平卧褶皱:发育在陡山沱组底部白云岩中,褶皱旁观察到波痕。此地处于断裂带中,地层向下滑动,使稍薄岩层发育平卧褶皱。(图2-2) 九畹溪覃家庙组褶皱:下部为石龙洞组的那灰色薄层泥质条带灰岩,上部为覃家庙组灰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