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6中考化学复习讲练 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三 实验中意外现象的探究(解析版)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70863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2016中考化学复习讲练 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三 实验中意外现象的探究(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2016中考化学复习讲练 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三 实验中意外现象的探究(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2016中考化学复习讲练 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三 实验中意外现象的探究(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2016中考化学复习讲练 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三 实验中意外现象的探究(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2016中考化学复习讲练 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三 实验中意外现象的探究(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2016中考化学复习讲练 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三 实验中意外现象的探究(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2016中考化学复习讲练 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三 实验中意外现象的探究(解析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类型三实验中意外现象的探究1. (2015 娄底)亮亮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镁条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还有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生成。这种淡黄色固体是什么呢?亮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将该淡黄色固体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实验现象】在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并有刺激性的氨味气体产生。【教师指导】上述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为 H)2,生成的气体为 反应过程中没有任何元素化合价的改变。【问题解决】此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镁元素和_元素,判断的依据是_;若该物质仅由两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_,此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相关结论】空气

2、中氮气(N 2)和氧气(O 2)的体积比约为_,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_。2. (2015 崇左)小明学习了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但他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淡黄色固体生成?【查阅资料】小明查阅有关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物质 g( H)2 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白色以上你认为不必查阅物质颜色的物质是_,理由是_。【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明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_反应生成的。【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他的方案可能是_

3、。【实验结论】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淡黄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_。3. (2015 桂林)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 和 液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实验序号滴加 第 16 滴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 第 79 滴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在实验中同学们根据所学初中化学知识判断蓝色沉淀是 H)2,请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 H) 2在

4、室温下稳定,70 80 时可脱水分解生成 . 铜酸钠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猜想与讨论】小陶认为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 H)2发生了分解。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猜测,理由是_。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提出以下两种猜想。猜想一:少许 H)2可溶于足量水中。猜想二:H) 2可在足量 溶液中溶解,溶液呈亮蓝色。【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同学们用 H)2粉末(其他试剂可任选)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填写表中的空格。实验序号实验方法与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将少许 H)2粉末加到 5 馏水中,充分振荡_ 猜想一错误 _ _ 猜想二正确【结论与反思】(1)根据实验,并进一步查阅资料知道,H) 2在 液中溶解生成 H)4,

5、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根据实验可知饱和 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4. (2015 北京)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 液变红。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第 4 题图【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猜想与假设】. 红色褪去,与 液和空气中的 . 红色褪去,与 液的浓度有关。. 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进行实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1 向盛有 2 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溶液变红2 1 号

6、试管 0.1 色褪去2 号试管 5 色褪去3 号试管 30 色明显变浅4 号试管 120 色无明显变化3 取 3 支试管,分别加入 2 ,, 酚酞溶液 浑浊程度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浓度/%5 大量浑浊物2 浑浊物【解释与结论】(1) 2)实验 1 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_(填“成立”或“不成立”)。(3)由实验 2 得出结论: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现象的原因是_。(4)实验 3 的操作步骤:取 3 支试管,分别加入 2 ,_。【反思与评价】(5)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 建议选用 液的浓度为_%。(6)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 3 得出“猜想与假设成立

7、”证据不足,理由是_。针对训练(答案)1. 【问题解决】氮质量守恒定律 H 2O= 3H)22【相关结论】41O 2比 理即可)2. 【查阅资料】空气中没有氯元素,不可能产生 出猜想】氮气【实验探究】把镁条点燃后迅速放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生成物的颜色【实验结论】3 N 2 点燃, 思与评价】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解析】 【查阅资料】空气中没有氯元素,不可能产生 此没必要查阅 【提出猜想】根据查阅资料中淡黄色的物质只有 据空气成分及质量守恒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猜测淡黄色固体是镁与氮气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把镁条点燃后迅速放入盛有氮气的集气

8、瓶中,如果生成物是淡黄色的物质,则猜想成立。 【反思与评价】由实验可知,镁也能在氮气中燃烧,因此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3. = H)2猜想与讨论】H) 2分解产生黑色的 现象中亮蓝色溶液不符【实验探究】H) 2粉末不溶解将少许 H)2粉末加到 5 和 液中,充分振荡蓝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亮蓝色【结论与反思】(1)H)22= H)4(2)H) 2在常温下稳定,70 80 时可脱水分解生成黑色氧化铜,而实验中蓝色沉淀很快变黑,说明反应放热【解析】硫酸铜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H)2【猜想与讨论】结合题中信息,现象中出现亮蓝色溶液

9、,而 H)2分解产生黑色氧化铜和水,现象矛盾。 【实验探究】结合题中信息,证明猜想一中少许 H)2溶于水错误,实验没有明显现象,而证明猜想二正确,结合实验,应将少许 H)2粉末加到 5 和 液中,充分振荡,蓝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亮蓝色即可。 【结论与反思】由题意 H)2在 液中溶解生成 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2= H)4。(2)要证明放热现象。结合题中关于温度的信息和现象,氢氧化铜在常温下稳定,70 80 时可脱水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而实验中蓝色沉淀很快变黑,说明反应放热。4. (1)2O 2= 2O(2)不成立(3)与 度有关,浓度过高会使酚酞褪色(4)向 3 支试管

10、中分别滴加 5 滴 5%、2%、酚酞溶液(5)6)酚酞不溶于水,未考虑酒精易挥发的影响【解析】(1) 2O。(2)实验 1 中向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再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由于碳酸钠溶液加酚酞溶液后也显红色,所以猜想不成立。(3)实验 2 中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滴加 5 滴 酚酞溶液,根据实验现象发现 液的浓度越大,红色褪去的时间越快,由此得出结论:红色褪去与液的浓度有关,浓度过高会使酚酞褪色越快。(4)实验 3 是为了探究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浓度的关系,其操作步骤是取 3 支试管,分别加入 2 水,向 3 支试管中分别滴加 5 滴 5%、2%、酚酞溶液。(5)为了确保红色不变,根据实验 2 可知,应选用 液的浓度为 (6)由于酚酞不溶于水且酒精易挥发,使得酚酞浓度增大,或由于氢氧化钠中可能含有其他杂质,使得出现不同程度的浑浊现象等,因此仅通过实验 3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得出“猜想与假设成立”证据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