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080249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200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7—200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7—200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7—200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7—200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200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200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辽宁师大附中20072008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 史 试 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100 分。第 I 卷(选择题 共 54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6 题,每小题 1.5 分,共计 54 分)1 “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 ( )A促进了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转变C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进程 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2能够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现象是 ( )A农民广泛使用铁农具,进一步推广了牛耕B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封建城市C逃亡者“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2、”D分封制崩溃,出现了郡县制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废分封,立郡县”的决策,其主要目的在于 ( )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 D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4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下列各项,与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形成有关的是 ( )汉初休养生息 解决王国问题 设立西域都护 实行独尊儒术A B C D5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下列关于该制的评述正确的是 ( )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 形成严密的封建官僚机构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 三省六部一直被后世历朝沿袭A B C D- 2 -6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

3、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伐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 )A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B以农为本,重农抑商C以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 D以农业本,加强农业生产7明太祖与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面集权的措施最相似之处是 ( )A设立由皇帝控制的特务机构 B改变和分散地方机构的职权C加强由皇帝控制的禁军 D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8下列地区在历史上归属于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 ( )新疆 西藏 广东 黑龙江A B C D9明朝后期一条鞭法和清朝前期摊丁入亩制度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以货币形式征收租税 B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人头税C减轻

4、了对农民的控制 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0纵观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史,可知其演变的基本趋势有 ( )赋税制度随土地制度的变革而演变 征税标准由计丁为主向以田亩为主过渡赋税种类由繁多到逐渐减少 赋税形式由实物形式逐渐向货币形式演变A B C D11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这说明 ( )A封建经济走向衰落 B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反映了 ( )当时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封建专制集权制度的加强 封建统治者需要通过商业获取奢侈品对传统经济思想提出了批评和挑战A B C D13清初地主商人“以末

5、致财,以本守之”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 )A手工业生产规模受到严格限制 B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14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 ,这意味着 ( 2,4,6- 3 -)A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B其他列强从中国攫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C英国取得了独占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D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15以下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说明 ( )年份 茶(万磅) 丝(包)鸦片战争前年平均 5000 50001845 年 8019 132201851 年 9919 230401853 年 10122 628

6、96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持续增长 中国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中国农业商品化程度逐步加深 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A B C D16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鸦片战争以后走向衰落。衰落的后果是 ( )A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农民转为种桑养蚕C崇拜洋货的风气盛行 D农民回归土地,商品经济发展受阻17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是 ( )A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B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C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8鸦片战争后新思潮萌发,其“新”主要在于 ( )A发现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现实问题 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社会弊端C开眼看世界,抛弃天朝上国观念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

7、之道19鸦片战争后的二十年,中国社会主要呈现出的是 ( )A封建主义特征 B半封建特征 C半殖民地特征 D殖民地特征20下列关于近代上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近代第一个租界建于上海 B洋务运动中近代军事工业最早创建于上海C洋务派创办第一个民用企业是在上海 D是 19 世纪中国无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城市21之所以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 ,是因为它 ( )A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 4 -22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 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

8、出现贸易逆差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 B C D23洋务派与顽固派分歧的实质是 ( )A维护清王朝的方式 B如何镇压人民革命C是否允许发展资本主义 D要不要与西方“和好”24下列有关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B与明清手工业在行业分布上基本相同C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D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25 马关条约使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主要含义是 ( )A由沿海地区进入内地、内河B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C列强自此掀起了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的狂潮D列强自此形成 了宰割中国的同盟26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

9、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 ,这主要是因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清政府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27下列历史现象与北京有关的是 ( )1895 年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从这里开始 出现中外纪闻等报刊来宣传西学出现了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 兴办了学堂宣传变法A B C D28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领导和纲领29,孙

10、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核心是 ( )A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5 -B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C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核心定全国地价,解决土地问题30下列关于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C是当时中国社会最先进的革命理论D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和土地纲领31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里程碑 都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运动都试图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是否定又是发展A B C D32在下列文献中反映 20 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

11、史发展方向的是 ( )33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日益深入和发展,这主要表现为 ( )A强烈要求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猛烈抨击封建正统思想C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 D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34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概况,叙述准确的是 ( )20 年代初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基础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没有掌握任何军队A正确 B正确错误C正确错误 D正确错误35新文化运动弥补了辛亥革命思想的不足,其表现是 ( )A彻底批判儒家正统思想 B彻底否定君主专制C全面肯定了西方文化 D掀起反封建斗争的浪潮- 6

12、-36下列事件中最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各革命阶级进行联合斗争并取得重大成果的是( )A五卅运动 B国民大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46 分)二、非选择题(37 题 10 分,38 题 9 分,39 题 12 分,40 题 15 分,共 46 分)3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战国以前)四海之内,分 为万国。城 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战国时)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 (齐都临淄)甚富而 实,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其民无不

13、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摘自战国策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摘自雍正王朝请回答: (1)简述材料一所反映的思想和影响。 (3 分)(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说明了什么问题?(4 分)(3)材料三所反映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3 分)3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近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年 代 进口棉纱(万担) 进口棉布(万匹)1972 年 5 1224.11890 年 108.2 1556.1年 代 出口棉花(万公担)18711873 年 0.84862,4,6- 7 -18911

14、893 年 29.0417摘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材料 2:七十年代以后, 进口棉纱的价格逐渐下降, 1872 年1890 年期间,最低时曾下跌三分之一以上。这就使得洋 纱的价格远远低于土纱。如 1887 年牛庄,每包三百斤的洋纱售银五十七两,而同量土纱 却要售银八十七两右左。材料 3:琼州附近的文昌,在 1882 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 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 纺织业破产了。 “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扰 1893 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 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 乐, 户户织锦,轧轧机声“。材料 4:棉花价格提高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如上海、南汇两县以及浦东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中之二“。如皋、通州、海门三县, “一望皆种棉花,并无杂树”,不仅原来的产棉区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了,就是 许多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摘自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经济史请回答:(1)结合材料 1 说明 19 世纪 70 年代至 90 年代中国棉制品及进出口的变化情况。 (3 分)(2)综合材料 2、3、4,分别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并分析说明这种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6 分)39阅读下列材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