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历史资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078055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历史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历史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历史资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古代史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 。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 、礼部(礼仪、科举) 、兵部(军政) 、刑部(刑狱) 、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元朝为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

2、古贵族担任。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清朝设置军机处 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特点:简、速、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

3、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2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战争 时间 侵略国 结果 主要事件鸦片战争 1840-1842 英国 签订 南京条约 广州北郊 三元里 自发抗英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英法 俄美英法天津条约英法北京条约焚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日本 马关条约 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殉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1901 年辛丑条约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南

4、京条约 、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1、鸦片战争(18401842):三元里人民抗英: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2)赔款 2100 万 银元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3)开放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 ,打开了中国沿海门户;(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国商定 (协定关税)。 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

5、盾。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战役:丰岛海战、辽东之战、平壤战役(回族将领左宝贵) 、黄海大战(管带邓世昌) 、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定马关条约 (1895)(1) 、清政府割 辽东半岛 、 台湾极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 、赔款 2 亿两白银。(3) 、开放 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 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4) 、允许日本

6、在华通商口岸 投资设厂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帝国主义时代侵略特点)影响: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划分范围”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 ,使得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在华投资办厂(资本输出) ,使得西方列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劳动力和市场,沉重打击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清军刘永福、秀才姜绍祖、义军首领徐骧英勇抗敌4、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爆发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结果:清政府与侵略

7、者签定了辛丑条约 。内容:(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亿两。赔款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 使馆界 ”,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这样的使馆界就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3)拆毁 北京 至 大沽 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这样,京津到山海关一线的广大地域,就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5) 改总理衙

8、门为 外务部 ,位居六部之上。影响:赔款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城。 京津到山海关一线的广4大地域,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接受辛丑条约并受列强“保全”的清政府,完全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中国军民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1)凇沪会战:1937 年 8-10 月。坚守宝山县城的姚子青营长率 500 官兵全部牺牲,谢晋元副团长坚守四行仓库(2)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战役(中共八路军)-抗战以

9、来的首次大捷(3)徐州会战中台儿庄战役:1938 年春,李宗仁指挥,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4)百团大战:1940 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 100 多个团。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洛川会议:中共 1937 年 8 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抗战胜利的意义:国内: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

10、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胜利的原因: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标志:1851 年金田起义 2、发展:1853 年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3、失败:1864 夏,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54、 天朝田亩制度 (1853 年颁布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土地分配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

11、结晶。空想性: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5、 资政新篇 (1859 年干王洪仁玕提出):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内容:政治、经济、文教三方面。进步意义: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迫于形势,并未实行。 1、同盟会:1905 年孙中山、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创办机关报民报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族)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 三民主义平均地权:资本主义土地纲领(民生)三民主义

12、的评价:积极: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消极: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同盟会成立的意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爆发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 10 日,新军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3、中华民国成立:1912 年元旦、定都南京、五色旗、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民国纪元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体制、责任内阁制。 意义: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65、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1)性质:中国近代

13、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意义: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3)成功的依据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失败的依据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胜利1、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2)过程:第一阶段:5 月 4 日6 月初 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具有反帝反封性质) 、 “

14、废除二十一条 ”、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第二阶段:6 月 5 日以后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舞台)(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 认识五四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各阶层的作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 中国共产党的“ 一大”和“二大”的主要史实(1)条件:经济: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政治: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

15、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组织: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2)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的诞生):1921 年 7 月 23 日、上海、 嘉兴7主要内容:党的名称 党的奋斗目标 中心任务 领导机构(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 1922 年、上海)条件:对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分析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 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影响: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4、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924 年)合作的条件: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1923 年中共三大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标志:1924 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2)北伐战争(1926-1927 年)北伐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过程:歼灭孙、吴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迁都武汉工农运动发展:农民建立农民政权;工人组织武装举行罢工;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3)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927 年):失败的标志: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局部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