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_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70683672 上传时间:2021-03-0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4.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_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_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_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_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_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_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_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人民版必修2(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1.背景 (1)苏俄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恨,并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2)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在各地发动叛乱。 (3)1918年协约国联合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向苏维埃俄国发动疯狂进攻。 2.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不论企业大小,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3)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4)劳动: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3.评价 (1)积极影响:适应了战时需要,将全国有限的人力

2、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稳固了苏维埃政权。 (2)消极影响: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如何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 提示:(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时需要,是“为了前线”而采取的非常措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集制、企业一律国有、实物配给制等,但实践证明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经济危机: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使工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生活必需品都得不到保障。 2.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农民强烈不满,许多工

3、人纷纷罢工,军队也发生了叛乱,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提出:列宁在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 2.内容 (1)农业: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 (2)工业: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以及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企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4)分配: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3.评价 (1)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4、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俄国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提示:(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一,二,一、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三点认识 1.“战时”:从背景看,它是在面临国内叛乱和国外干涉的严峻形势下采取的。从目的上看,它主要是为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战胜敌人。从内容上看,各项措施主要为战争服务。 2.“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各项措施均

5、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共产主义”特征。 3.总体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它不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1921年春,苏俄一些地区发生饥荒。列宁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度过饥荒。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的口号。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战争的灾难 B.苏维埃政权遭到了苏俄人民的反对 C.农民要求恢复沙皇专制统治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初。苏

6、俄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实行,导致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的口号,故选D项。当时国内战争已结束,故A项错误;B项表述符合材料,但不是最准确的理解;C项没有正确理解材料的历史背景。 答案:D,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导学号524400831921年,苏俄暴动者提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望的原因是() A.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不满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C.新经济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农

7、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解析:结合“1921年”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农民的暴动。 答案:B,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二、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主要“新”在() 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

8、生产 解析: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一个方面,但不是题目中所规定的“经济规律”;C项是两者的共同点;D项概括全面,且是从“经济规律的角度”看,符合题意。 答案:D,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是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是行不通的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始终受到农民的支持 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答案:B,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比较新经

9、济政策中的“新”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 1.从新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论;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 2.从新特点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一,二,知识架构,史料一1921年苏俄的重工业产量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3年的20%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的口号参与叛乱。为此而震惊的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研读史料一中“重工业产量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

10、3年的20%”的信息表明新经济政策实行前夕,苏俄国内重工业产量大幅度下降;“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的口号参与叛乱”则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各种矛盾,苏俄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说明列宁也认识到了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道路行不通,史料二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步,“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研读史料二中“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的信息表明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国家控制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则说明新经济政策“后退一步”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发展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