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材编写理念、内容及方式的全面突破人音版新旧音乐教科书对比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7051820 上传时间:2017-09-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9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教材编写理念、内容及方式的全面突破人音版新旧音乐教科书对比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音乐教材编写理念、内容及方式的全面突破人音版新旧音乐教科书对比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音乐教材编写理念、内容及方式的全面突破人音版新旧音乐教科书对比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音乐教材编写理念、内容及方式的全面突破人音版新旧音乐教科书对比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教材编写理念、内容及方式的全面突破人音版新旧音乐教科书对比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教材编写理念、内容及方式的全面突破人音版新旧音乐教科书对比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罗琴音乐教材编写腓念、内容及方垒面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类课标音乐实验教材相继出版。笔者以同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教材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为研究对象,对两者在教材内容选择、内容组织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如下:一内0麓I强摩啊代社盒膏一课标实验教材是在分析了当今社会形势的前提下以新的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编写的,它在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到了现代社会的新需求,主要有如下特点:1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原有教材在曲目选择上偏于保守传统,多是离学生年龄特征及生活经验较远的革命歌曲或欧洲古典音乐,学生觉得和他们平时接触到的音乐相距甚远,心理上产生距离感,难以激发主动学习的

2、兴趣。实验教材遵循标准中关于教材编写的“以学生为本”和“开放性”原则,保留原教材中经典老歌和古典音乐,分别组成不同的单元,在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大。同时增加了新近创作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优秀歌曲,比如:东方之珠、难忘今宵等。这种“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经典与一般、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注意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编选方法,不仅使学生们觉得亲切,提高了学习兴趣,使主动学习有了前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家庭音乐教育脱节的问题。一 2注重音乐的审美特性l 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首先教材的内容应该是美i要的。原有教材由于对音乐教育价值理解有所偏

3、差,一笺磊方面过分强调音乐作品的政治性、思想性,另一方面量墨在要求上追求系统、全面的专业技术性,而审美性处i于弱化的地位。除经典老歌和古典音乐外,一部分贴U两辫粼8辫麟糕燃“人音版新旧音乐教科书近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缺乏美感,歌词像在说教,旋律也或是平淡,或是拗口,学起来有困难,扼杀了学生对音乐原有的兴趣和耐心,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普遍现象恐怕与教材曲目选择的审美性不无关系。实验教材中选择的曲目在音乐上、歌词上都更具有艺术的美感,学起来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这正是渗透到孩子心里的音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选择的都是一些富有艺术美的乐曲,孩子们一定会对音乐课上学的歌百唱不厌,音乐教育

4、真正的目的也就达到了。3注重音乐的多样性音乐是一个拥有丰富内涵和广阔外延的概念,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声乐和器乐就可以涵盖的,亦不仅仅是欧洲古典音乐可以代表的,它应该包括广泛的音乐题材和形式,全世界各民族的民间音乐等等。原有教材曲目多集中在声乐曲,每个歌唱的单元自不必说,在欣赏单元也是以声乐曲为主,器乐曲占不到30的分量,其他的音乐形式就更是鲜为一见。在内容多样性方面,原有教材本民族音乐占到75,欧洲古典音乐占15,其他民族音乐仅占10,这样的内容结构,很少涉及世界其他民族与地区的音乐。实验教材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在音乐体裁形式方面除了声乐作品还有大量的器乐曲,几乎与声乐作品数量持平。补充了平时学生接

5、触不多的别具风情的外国民族民间音乐,比如第14册第二单元非洲的灵感,介绍了非洲各国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也让学生了解到非洲音乐的总体特点及各地区音乐的差异。此外,还有中国戏曲、曲艺音乐,比如专门开辟梨园金曲单元,介绍了京剧的概况。这些内容的选择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也为他们更好地了解本民族音乐文化和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对比研究4强调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音乐课程标准把内容标准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这是对音乐学习内容知识体系的重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原有教材没有将艺术实践与创造单独提出,用了“思考与练习”这一标题,主要是针对本单元的辱曲作一些撼术誊 ”的练习

6、,例如说出几种音乐体裁攀阃的器园,或i辨音高、调性等。而在实验教橇l中晖确提出蓁实践造”环节,在培养学生以上四誉方商的能勇;上挺层面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机会。具体到从音乐各种表现要素来把握音乐的情绪和情感的表现,如:为图画设计适当的音乐,感受不同的速度、力度对音乐表现的作用。由易到难的亲自参与音乐创作活动,初级程度以单独的音乐要素为训练内容,如专门的节奏、力度等;而稍高程度则是综合各音乐要素进行创造性音乐:;:实践。通过各民族、各地区、各时期不同音乐的比较。|i|i把音乐与地理、历史、民俗结合起来。把以前教材中的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需要快速发展,特别是需要大量的知识内容来充实受教育者,以推动社会

7、生产力的提高。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对于普通音乐教育而言,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并不是最重要的目的。而原教材受整个社会趋势的影响,内容结构安排上以知识体系为线索,是一个以音乐知识由易到难的学科体系。学生唱歌、欣赏的音乐学习活动其实都是为了掌握这些音乐知识而不是为了真正的感受、表现音乐的美。分析原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整个初中音乐教材有两根线:其一是从认识五线谱到学习节奏、节拍、调性、和弦、曲式等一个基本乐理的线条;其二是从民歌、舞曲、进行曲到协奏曲、交响曲等等音乐体裁形式的知识线条。随着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文科学被提到一个更高的地位,以社会和学习者因素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因素的观念得到肯定和重视。实

8、验教材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更确切地说这个线索是隐性的,显性的是与攀生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生活经验组,即一誉一个的小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一个内容为主题展开的,如难忘岁月、长江两岸、乐海泛舟等富有诗意的标题。这些主题看似没有严密的学科体系逻辑,却是学生应该积累的生活经验的方方面面。总体来说原有教材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线索的纵向的串联,实验教材则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单元的横向的并联。2关于音乐知识的安排基予以上谈到的从学科知识体系向学生经验体育经历了数十年的困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下转第14页)9渤鬻瓣溅镞鬻厶了嚷的麓式鬓麓llll戳口堕蛔一渊譬sJ来的口龙亚君基础学和统的有鲜的课程理念

9、,把对音乐美的感受、体验、表现、创造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将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视为其重要的价值观。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音乐课程审美属性的认识,将其更多地看作是一种知识技能的教育,片面地认为音乐课就是教学生识谱、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注重音乐知识的系统传授及音乐技能的机械训练,甚至把学习识谱当成学习音乐的主要任务,把会不会识谱作为衡量一个懂不懂音乐的主要标准。这种偏离音乐审美体验,有悖音乐课程本质的音乐教育实践,造成了当前基础音乐教育中“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一个异常现象。而音乐新课程恰恰是建立在对传统音乐课程的反思基础之上,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

10、心理念的音乐课程。因此,研究音乐新课程的审美要素和审美理念,分析音乐新课程目标、内容的审美性质与特征,探讨音乐新课程实施的审美原则使音乐课程按照美的规律来设置、构建和实施,对于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誊乐螺粗目标的覃奠性曩课程目标是学校课程价值的具体体现,是课程阶段性、特殊性的结果显示。在音乐新课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课程目标不仅由单向方式走向多元、综合与均衡,并且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充分体现出音乐新课程目标的审美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具有十分迨啻暴常翥要重要的意义,是引导人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精神基石。传统的课程观由于过分强调认知而忽视了情感态度

11、与价值观在音乐学习中的功能,致使该项目标形同虚设,从而导致把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窄、单调的认知框框中。这种缺乏情感内涵、充满理性的音乐课程设计,不仅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的枯燥、单调,丧失了学习兴趣,而且极易造成学生的“情感营养不良”、“情感偏枯症”等现象。“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有20依赖于智力因素,即智商(IQ)水平的高低;而其余的80则依靠于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里最关键的是情绪智力因素。”情绪智力因素又称情商(EQ),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关系、挫折承受能力五个方面,而这五个方面对于人的健康成长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新课程中,

1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作为首要的目标加以突出,以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这一特点。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具体表述为“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等,这充分体现出情感审美的特征,体现了音乐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性质。对于音乐新课程来说,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感染、熏陶、净化、震惊、顿悟等(上接第9页)样,既不至于过分强调知识体系而使学生学习没兴趣,失去了音乐教育的意义,也不会由于没有从感性到理性的调整、总结,而使知识内容混乱不清。兰实验教材仍存在的问墨尽管实验教材与原有教材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有了新

13、的突破,但毕竟它只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因而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与改进的方面。迄今为止的课程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将课程整体结构从分散趋于整合;其二,将教育的内容从学术性转变为生活性;其三,将教学方法从注入式转变为尊重学习者的自我活动。实验教材改变了原来学科体系的取向,转而取向于学生经验体系,其优点在本文已有详述。然而单一的以学习者经验为线索,一方面可能导致学生的瓣i 14嚣鏊瓣焉NnI搬趣姜廿no岛。蘩,瓣篓孽。攀ZOCYU,a山o_竹j量-i-5囊;薹瓣鸶萎凌燃 断漂翟蚴青乐镰疆内0的宰蔓特征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新课程的内容是用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个教学领

14、域来表述的。下面,我们简略地分析一下上述教学领域的审美特征。“感受与鉴赏”这一教学领域被标准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感受与鉴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音乐审美教育价值。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审美体验离不开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聆听,这是音乐审美体验的基础,亦是音乐学习的基础。通过这种对音响的聆听,对作品的欣赏和鉴别,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与鉴赏,并逐步使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表现”亦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是长于表现的艺术,“表现性是衡量是否作为音乐的声音的最高标准”。音乐的意义在于表现周围的客观世界,可以说,没有表现,就没有音乐。对于音乐审美来说,表现音乐就是表现美的过

15、程。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演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等教学环节来表现、创造音乐 瓢:一一,黑啊I。l j_J。 陬曩美,乃是音乐表现的审美价值的根本所在。音乐审美具有创造性。音乐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与审美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审美想像、积极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音乐艺术本身是音乐审美意识的物化,它来自人类社会实践所引起的审美主体的内在自然的人化,是音乐审美创造的结晶。由于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与非具象性,它对现实生活的表现更多的是以主观的心理体验与情感态度的方式来进行,即更多地是客观因素消融在主观因素之中。由于音乐审美意识的积极参与,音乐美才能更好地表现现实生活的美和人的思想情感的美。音乐审美不仅能够

16、促进音乐美的创造,而且能够表现现实生活的美。音乐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音乐创造,并不仅仅在于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才能,而通过“创造”领域的学习,增强审美意识和提升审美能力则是根本的目的。“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新课程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因此,标准将“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视为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途径之一。蕴涵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之中的美无所不在,体现于其他学科和艺术形式之中的美更是千姿百态,这些都是音乐审美教育丰富而有效的资源。需要指出的是,这一领域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着相对独立的内容,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它往往融会在感受与鉴赏、表现和创造等教学领域之中。乐I疆赛麓的窜奠曩刚1情感性原则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更直接、更强烈、更能深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审美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主体全身心投入情感的体验过程。苏霍姆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