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设计(2)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170481505 上传时间:2021-03-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设计(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设计(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设计(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7. 有理数的乘法(一)【知识脉络 】本章内容主要涉及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的重要基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节有理数的乘法,从小处说, 它既是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延伸,也是学生后续学习有理数除法与乘方运算等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从大处说, 它是整个初中学段乃至更高学段最基本的运算之一,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等等的基础。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在实际背景和计算中探索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学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掌握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方法以及有一个数为零积是零的情况。第二课时在运算中归纳出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的范围内仍然

2、适用。【教学要求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确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因此确定 “积” 的符号是本节课应重点解决的问题。课标中指出: “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在小学里正数与正数相乘、正数与0 相乘的运算,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深入学生骨髓,变得天经地义,因为他们可以毫不费劲的从生活实例中得到圆满解释。引入负数后就不同了,“负数与正数相乘”还能用有理数的加法来解释,而且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关背景,如连续降温等,但“正数与负数相乘”、“负数与负数相乘” 、“负数与相乘” 等运算, 很难在现实生活

3、中找到合理的解释。如果直接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告诉学生,经过大量的练习,学生也能熟练地掌握运算技巧。但由于没有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必然会导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数学知识链会出现缺口。因此,法则的探索过程是本节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在探究法则的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尽可能达到在亲身探究中法则自然流淌而出,让学生触摸到知识的源头。【学情分析】知识技能方面: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对符号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初一的学生也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因此,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具有深厚的知识基础。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小学已经学习过,在有

4、理数部分仍旧适用,其中的教学关键仍然是符号问题。活动经验方面: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归纳概括能力不强,对于表象化的东西理解不深入。 乘法法则的提炼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需要学生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确定乘积的符号,可以让学生尽早领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应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正确的进行有理数乘法计算。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法运算中符号确定的理解。、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律,在本章的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数轴、相反数、 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其混和运

5、算的方法,学会了由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学习有理数乘法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索加法运算法则的活动,并且通过观察水位的变化,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曾经历了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过程,具有了合作和探索的意识, 另外在加法法则的学习过程中曾经遇到的问题和经历过的挫折,这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学习也是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二、学习任务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加法、减法运算法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发现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了解倒数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

6、的运算。本节课的数学目标是:、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三、教学策略对于认知的主体学生来说, 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 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将在教学中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法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中心, 使其在“生动活泼、 民主开放、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 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让学生从 “学会” 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七个环节: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 复习导新; 第二环节 :师生互动,

7、探究新知;第三环节 :分析法则,掌握实质;第四环节: 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第五环节: 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第六环节: 总结收获,畅谈体会;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巩固深化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复习导新活动 1: 1、计算:、5) +( 5)、( 5)+( 5)+( 5)、( 5)+( 5)+( 5) +( 5)、( 5)+( 5)+( 5) +( 5)+( 5)2、猜想下列各式的值( 5) 2; ( 5) 3;( 5) 4; ( 5) 5,3、两个有理数相乘有几种情况?活动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回顾复习以前的相关知识,以便形成知识迁移,出示负数与正数相乘的乘法引出新课。以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能

8、得,口预言而未能说”的情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新的探索活动中就过来。教学要求与效果:在以上活动中学生通过加法运算和乘法的意义很快猜想出负数乘以正数的结果,对于有理数相乘有几种情况学生也很容易的得出,但对负数乘以负数心中存有疑惑,为下一个环节留下悬念。第二环节: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活动 2:如图,一只蜗牛沿直线L 爬行:它现在位置恰在L 上的点 0.024x(1)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 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 3 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2 )( +3) =+6(2)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 2cm 的速度向左爬行, 3 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2)( +3)=-6

9、(3)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 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 3 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2 )( -3) =-6(4)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 2cm 的速度向左爬行, 3 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2)( -3) =+6思考:一个数同0 相乘,如何解释?活动 3:( 1)那么下列一组算式的结果应该如何计算?请同学们思考:()_;()_;()_;()_.()当同学们写出结果并说明道理时, 让学生通过观察这组算式等号两边的特点去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再出示一组算式猜想其积的结果:()()_;()()_;()()_;()()_.活动 4:正数乘正数积为 _数。负数乘正数积为 _数。正数乘负数积为 _数。负数乘

10、负数积为 _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_归纳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活动意图 :培养学生从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算法多样化。在本环节中,给与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设置活动 2 并用课件向学生演示蜗牛在直线上的运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设置了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可以看成是与以前学过的乘法一样,学生容易理解。 第二个问题中,结合有理数加法时的讲法,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很容易得出负数与正数相乘结果。第三个问题是关键 ,在这个问题中,对于时

11、间规定了现在前为负,有了这个规定,就可以得出正数与负数相乘的结果。通过 设置活动3 以算式求解和探究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观察思考, 从负数与非负数相乘的一组算式中发现规律后,猜想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积是多少,通过对两组算式的观察,归纳,概括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语言表述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抽象能力和表述能力。通过设置活动4,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以上实例的运算结果,培养学生从特殊归纳一般的意识,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以填空形式引导学生对照实例自主完成,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积的符号的特点,师生共同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要求与效果 :( 1)在以上活动 2 中可得

12、到“蜗牛一直以每分 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 3 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对于这个算法和结论学生是没有疑义的, 但对活动中得到 “蜗牛一直以每分 2cm 的速度向左爬行,记作 2cm, 3 分钟后蜗牛所在的位置为( 2) +( 2)( 2)( 2) 3 -6 cm”的意义是“蜗牛在 -6cm 位置”会产生疑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复习负数的有关知识,解释“蜗牛在右边 -6cm 位置”与“蜗牛在左边 6cm 位置”是等价的。( 2)本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亲身经历感受乘法法则的发现过程, 并在合作交流中互相补充,完善结论 .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对结论的表述有困难,或者表达不准确,不全面,

13、对于这些问题,教师绝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循循善诱,顺势引导,帮助学生尽可能简练准确的表述,也不要担心时间不足而代替学生直接表述法则.( 3)展示两组算式时,注意板书艺术,把算式竖排,并对齐书写,这样易于学生观察特点,发现规律 .第三环节:分析法则,掌握实质活动 5 :填空1.( 5)(3)同号相乘( 5)(3)=+() _得正5 3=15 把绝对值相乘2. ( 7) 4_( 7) 4=() _7 4=28_( 7) 4=_归纳: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_,再确定积的_.活动意图 :通过 设置活动5 让学生去探索, 从新的角度去认识乘法,并用课件向学生展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法则的实质。在本环节留给学生充分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给予帮助,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