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70301578 上传时间:2021-03-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 (十四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对应学生用书P293) 基础达标 1 (2019 濮阳开学考 )下列哪项事实能说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 人们确认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之后,发现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DNA 在亲子代噬菌体之间起桥梁作用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表明,只有加入S 型菌的 DNA 才能使 R 型菌转化为S 型菌D人们得出染色体与生物的遗传有关之后,发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 和蛋白质解析: 选 A人们确认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之后,发现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因此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 正确;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DNA 在亲子代噬菌体之间起桥梁作用,这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错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表明,只有加入S 型菌的 DNA 才能使 R 型菌转化为S 型菌,这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 错误;人们得出染色体与生物的遗传有关之后,发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这不能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错误。2(2019 南十三校联考湖)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 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 R 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 型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B用 35S 标记的

3、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 标记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D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解析:选 AR 型活菌没有毒性, 不会导致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 型菌失去侵染能力,不会导致小鼠死亡,因此用R 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 型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 A 正确; 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由细菌提供,因此子代噬菌体中不含35S 标记, B 错误;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RNA 是遗传物质, C 错误; 32P 标记的是噬

4、菌体的DNA ,噬菌体侵染细菌,DNA 进入细菌中,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上清液中应该没有放射性或放射性较弱,D 错误。第 1页313232353 (2019 州中学月考冀 )用噬菌体 ( P、S)去感染体内含有放射性标记P 和S 的大肠杆菌,得到的子代噬菌体所含的元素是()A 31P、 32P、32SB 31P、 32P、 35SC31P、32S、 35SD 32P、 32S、 35S解析:选 B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来自细菌。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噬菌体的DNA含有大量的32P 和少量的 31P,而子

5、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均只含有35S。4 (2019 沙统考长 )R 型肺炎双球菌无荚膜,菌落粗糙,对青霉素敏感。S 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 菌落光滑, 对青霉素敏感。 在多代培养的S 型菌中分离出一种抗青霉素的S 型 (记为 PenrS 型 )突变菌株。现用 S 型菌、 PenrS 型菌与 R 型菌进行一系列实验,其中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完全正确的是 ()甲组乙组丙组丁组培养基含青霉素的培养基普通培养基含青霉素的培养基普通培养基S 型菌的 DNA 和活PenrS 型菌的PenrS 型菌的 DNAPenrS 型菌的实验处理DNA 和活的DNA 、 DNA 酶和的 R 型菌和活的 R 型菌R 型菌活的

6、R 型菌同时出现光滑型和同时出现光两种菌落都不可能仅出现粗糙型菌结果预测滑型和粗糙粗糙型两种菌落出现落型两种菌落A 甲、丙B 乙、丁C乙、丙D 甲、丁解析: 选 B 从题干中可知, R 型菌和 S 型菌都对青霉素敏感,因此在添加青霉素的培养基上, R 型菌和 S 型菌都不能成活,甲错误;PenrS 型菌的 DNA 可促使 R 型活菌转化成能抗青霉素的PenrS 型菌,乙正确、丙错误; DNA 酶会分解 PenrS 型菌的 DNA ,丁正确。5(2019 济宁模拟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T 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B三个

7、实验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C三个实验都不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D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解析:选 D三个实验中, 只有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第 2页计思路相同, A 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都没有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B 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C 错误;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有噬菌体、小鼠、细菌,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 正确。6 (2019 西四校联考江 )用 32P 或 35S 标记 T2 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定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测量放射性。对此

8、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目的是研究遗传物质是DNA 还是蛋白质B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 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C搅拌不充分会使35S 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D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 而部分可含有32P解析: 选 B32P、 35S 分别标记 T2 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可单独分析DNA 或蛋白质在遗传中的作用,A 正确;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 标记组大肠杆菌裂解,经过离心后含有放射性的噬菌体进入上清液中,从而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B 错误;若搅拌不充分,35S标记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仍附着在大肠杆菌表面,离心后蛋白质外壳随同大肠杆菌一同出现在沉淀物中, 使沉淀物

9、的放射性偏高,C 正确;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故子代噬菌体均不含35S,但由于 DNA 的半保留复制, 部分子代噬菌体可含有32P,D 正确。7 (2019 盐城期末 )下图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实验所用噬菌体是用32P 标记B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C图示实验结果可证明噬菌体的DNA 进入细菌D本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选 B上清液中主要存在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清液放射性很高, 推断是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 A 错误;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B 正确; 35S

10、 标记的是蛋白质,无法证明噬菌体的DNA 进入到细菌, C 错误;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到细菌内,因此无法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 错误。8(2019 郴州模拟 )甲组用15N、32P、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普通细菌,乙组用普通噬菌体侵染153235N 、P、 S 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第 3页放射性元素为 ()A 甲组中在 DNA 中找到153215和35N 和P,在外壳中找到NSB甲组中在 DNA 中找到15N ,在外壳中找到15N 和 35SC乙组中在 DNA 中找到15N 和 32P,在外壳中找到15N 和 35SD乙组中在 DNA 中找到

11、32P,在外壳中找到15N 和35S解析: 选 C由于甲组用15N、 32P、 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普通细菌,以噬菌体自身 DNA 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的原料进行DNA 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 DNA 中找到 15N 和 32P,不能在外壳中找到15N、 32P 和 35S, A 、 B 错误;由于乙组用普通噬菌体侵染15N 、32P、35S 标记的细菌, 利用细菌提供的原料进行DNA 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 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 中找到15N 和 32P,在外壳中找到 15N 和 35S,C 正确、 D 错误。 能力提升 9(2019 酒泉模拟 )艾弗

12、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一些科学家认为“ 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 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同时代的生物学家哈赤基斯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分离出了一种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记为抗 -S),提取出它的 DNA ,将DNA与对青霉素敏感的R 型菌 (记为非抗 -R)共同培养。结果发现,某些非抗-R 型菌已被转化为抗 -S 型菌并能稳定遗传。下列关于哈赤基斯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 实验证明:细菌中一些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 如抗药性 )也会发生转化B抗 -S 型菌的 DNA 中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C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对艾弗里所得结论的怀疑是错误的D非抗 -R 型菌转化为抗 -S 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解析: 选 D抗 -S 型菌的 DNA 中同时具有控制荚膜形成的基因和抗青霉素的基因。非抗-R 型菌转化为抗 -S 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 错误。10(2019 河南中学月考 )在探索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过程中,科学界经过了长期的争论与不断的验证。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选项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与结论被注射 R 型菌的小鼠不死亡,AR 型和 S 型肺炎分别注射到健康的小鼠体被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