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地理试卷选择题及答案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70222991 上传时间:2021-03-01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二地理试卷选择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1年高二地理试卷选择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1年高二地理试卷选择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21年高二地理试卷选择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21年高二地理试卷选择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二地理试卷选择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二地理试卷选择题及答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地理试卷选择题及答案 付出就要赢得回报,这是永恒的真理,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突破它。然而,如果有人能够超越它的限制,付出而不求回报,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得更多。下面给大家 _一些关于高二 _选择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图为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曲线。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C ) A.和 B.和 C.和 D.和 解析:我国东部总体上气温南高北低,同时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据此可判断代表1月和7月的气温曲线分别是和;C正确。 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主要有 ( A ) 太阳辐射差异 大气环流影响 距海

2、远近不同 地形差异 A. B. C. D. 解析:冬季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差异大,同时北方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大而气温更低。正确,选A。距海远近和地形在不同季节没有变化。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D ) 围湖造田

3、泥沙淤积 蒸发和下渗 引水灌溉 A. B. C. D. 解析:根据我国洞庭湖湿地 _减小的根源分析,主要原因是湖区围湖造田,以及入湖河流上游的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的泥沙含量增加,湖泊淤积严重,导致湖泊 _减少造成的。对。位于湿润地区,蒸发和下渗、引水灌溉影响小,、错。D对,A、B、C错。故选D。 4.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B )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源减少 解析:湖泊具有调蓄洪峰的作用,湖泊环境恶化后,调蓄能力下降,造成水灾频发,故B正确。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不是洪涝发生的原因;湖泊环境恶化不地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4、;水资源减少洪涝可能减少。故选B。 5.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C )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B.高山冰雪融水量不足 C.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入湖径流锐减 D.围湖造田 解析: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与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等有关,但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近些年来气候变暖,冰雪融水量短期内增加,故B错误;西部地区的人口增多,农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引河水灌溉量增加,并且蒸发、下渗增多是形成盐湖和干盐湖逐年增多的原因,故C正确;我国西部地区盐湖湖水盐度高,湖岸土壤含盐量高,不适宜围湖造田,故D错误。综合分析,故选C。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

5、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C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境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解析:由题意可知,光热水越丰富,气候生产潜力越大。读图可知,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比同纬度其它地区的光热条件优越,说明不是纬度因素导致的;本地区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东南,从海洋上带来降水,故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不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甲地区为平原,两侧为山地,平原地区比山地高原地区光热条件好,甲地区等值线向数值低的方向弯曲;距海远近使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不是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故

6、该题C选项正确。 7.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 A ) A.10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解析:在东北地区,随纬度升高和地形变化,10积温降低,其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此地区日照时数与太阳辐射量南北相差不大;年降水量大体为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与图中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规律不符。故A正确。 地表有效辐射是指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其通常用地表有效辐射通量密度表示,通量密度越大,代表有效辐射越大。下图示意我国三个地区地表有效辐射通量密度的不同月份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8.图中a、b、c三地分别是( D

7、) A.昆明、哈尔滨和 _ B. _、昆明和哈尔滨 C.哈尔滨、 _和昆明 D.昆明、 _和哈尔滨 解析:昆明夏季降水多,云雾较多,大气逆辐射强,有效辐射最低,a代表昆明; _深处内陆,夏季白昼长,降水最少,地面有效辐射最强,b代表 _;哈尔滨纬度高,白昼长,温带季风气候,7月是雨季,有效辐射较 _低,c代表哈尔滨。故选D。 9.导致图中三地1月和7月地表有效辐射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B ) A.太阳辐射、植被状况 B.纬度差异、天气状况 C.大气成分、海陆分布 D.地势高低、大气环流 解析:昆明1月份比7月份有效辐射通量密度大,主要是纬度低,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夏季风没有登陆,少,有效辐射

8、大, _和哈尔滨纬度高,7月比1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大,相比昆明7月的雨天较少,且太阳辐射时间长,B正确;太阳辐射7月更大,植被状况影响较小;大气成分、海陆分布、地势高低两月没有变化;故选B。 下表是我国四种农作物的适宜气候条件,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0.四种农作物中,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 A ) A. B. C. D. 解析:鄱阳湖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10的积温应是45008000,年降水量大于800mm,日照时长,适合;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适合干旱区,是热带作物。故选A。 11.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主要原因是( D ) A.热量条件不足 B.水分条件不足 C.水热配合不好 D.光照条件

9、不足 解析:成都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对光照时数要求高,而成都平原地处四川盆地,阴雨天多,日照时数短,光照条件不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下列地区适合种植农作物的是( B ) A.湄公河三角洲平原 B.伏尔加河一顿河流域 C.美国西南部 D.澳大利亚东南部 解析:农作物生 _较短,对积温要求较低,水分要求少,耐旱;日照时数短,应适合在高纬地区种植,B正确。故选B。 黄河上游自宁夏到内蒙古托克托先后流经河东沙地、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流程大约1000公里(如下图所示)。由于沙漠的快速推进,黄河在该河段含沙量急剧升高。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受盛行风影响,流沙可能

10、大量进入黄河的沙源地是( B ) A.河东沙地 B.乌兰布和沙漠 C.库布齐沙漠 D.河套平原 解析:该地区冬季多大风天气,且距离冬季风源地比较近,故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冬季该地区盛行西北风,受其影响流沙可能大量进入黄河的沙源地是乌兰布和沙漠,故B项正确;库布齐沙漠、河东沙地位于黄河的东侧,故A、C项错误;河套平原受阴山的阻挡,流沙较少,故D项错误。故选B。 14.宁夏平原逃脱了被沙漠侵吞的厄运,主要原因是( C ) A.纬度低 B.位于半湿润区 C.山脉阻挡 D.黄土覆盖 解析:宁夏平原位于贺兰山的东侧,受其影响,冬季盛行西北风对该地的影响较小,流沙难以越过该山脉,故宁夏平原逃脱了被沙漠

11、侵吞的厄运,C项正确;宁夏平原位于中纬度地区,降水较少,属于半干旱区,地表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故A、B、D项错误。故选C。 15.与中游相比,该段黄河( A ) A.有凌汛现象 B.落差大 C.水土流失严重 D.含沙量大 解析:黄河上游部分河段,河水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每年冬春季节,纬度高的河段先结冰或者先融化,纬度较低的河段后结冰或者后融化,往往发生凌汛现象,故A项正确;该河段流经内蒙古高原区,落差较小,故B项错误;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故C、D项错误。故选A。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和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B ) A.地形、水源 B.水

12、源、热量 C.水源、光照 D.土壤、地形 解析:读图可知,是河西走廊,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强,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地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热量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B正确。ACD错。故本题选B。 17.图中所在的省区,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有( C ) A.煤炭、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地热能 D.地热能、天然气 解析:地图可知,图中所在的省区为 _,海拔高,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地处板块交界带,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能丰富;高原上风能资源丰富,但缺少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能, C对,ABD错。故本题选C。 18.图中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

13、,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所示山区( C )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海拔高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解析:读图可知,是横断山区,纬度低,热量充足;海拔高,山高谷深,水热条件垂直差异大,导致树种比东北地区丰富,C对,ABD错。故本题选C。 19.图中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 B ) A.河谷农业小麦 B.绿洲农业棉花 C.水田农业水稻 D.山地畜牧业牦牛 解析:读图可知,是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农业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上,发展绿洲农业;这里光照强,有灌溉水源宜发展棉花种植,B对。青藏高原发展河谷农业,A

14、错。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C错。青藏高原发展畜牧业,主要牲畜是牦牛,D错。故本题选B。 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问题。 20.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A )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解析:从图示分析,土地的转化率为正值,表明 _增加,负值表明 _减小,该地1998年后耕地和草地 _都减少,而林地 _有明显增加,表明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而城乡用地和水域 _增加较少。故选A。 21.据图可以推断,从1996年到xx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C )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解析:前期林地 _增加较少,其环境效应不明显,而后期林地 _有显著增加,其环境效应明显,所以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故选C。 读“美国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