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组图]有理数的乘法_1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699812 上传时间:2017-07-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案][组图]有理数的乘法_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数学教案][组图]有理数的乘法_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数学教案][组图]有理数的乘法_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数学教案][组图]有理数的乘法_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数学教案][组图]有理数的乘法_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案][组图]有理数的乘法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案][组图]有理数的乘法_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组图有理数的乘法文 章来源 课件 5Y k J.Com 一、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悉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二、 课前准备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 10 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三、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2、 能力与过程目标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3、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

2、的喜悦。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五、 教学过程3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 2 米,已经放了3 天,现在水深 20 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学生: 26 米。教师:能写出算式吗?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2、 小组探索、归纳法则(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4a. 2 32 看作向东运动 2 米,3 看作向

3、原方向运动 3 次。结果:向 运动 米2 3= b. -2 3-2 看作向西运动 2 米,3 看作向原方向运动 3 次。结果:向 运动 米-2 3= c. 2 (-3)52 看作向东运动 2 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 3 次。结果:向 运动 米2 (-3)= d. (-2 ) (-3)-2 看作向西运动 2 米, (-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 3 次。结果:向 运动 米(-2) (-3)=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2)学生归纳法则6a.符号:在上述 4 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 ) 同号得 (-)(+)=( ) 异号得 (+)(-)=( ) 异

4、号得 (-)(- )= ( ) 同号得 b.积的绝对值等于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3、 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1)教师按课本 P75 例 1 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 1 中(3) (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7(3)学生做 P76 练习 1(1 ) (3) ,教师评析。(4)教师引导学生做 P75 例 2,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多个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 决定 ,当负因数个数有 ,积为 ; 当负因数个数有 ,积为 ;只要

5、有一个因数为零, 积就为 。4、 讨论对比,使学生知识系统化。有理数乘法有理数加法8同号得正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2)(-3)=6把绝对值相加(-2)+(-3)=-59异号得负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2)3= -6(-2)+3=1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小的绝对值10任何数与零得零得任何数5、 分层作业,巩固提高。六、 教学反思:本节课由情景引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投入到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上来,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特别注重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效果令人比较满意。如

6、果是在法则运用时,编制一些训练符号法则的口算题,把例 2 放在下一课时处理,效果可能更好。【点评 】:本节课张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密切社会生活的问题情11景抗旱,由此引入新课,并利用学生熟悉的数轴去探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充分体现了课程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自我建构的过程等理念,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学习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自我生成的过程。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它又是一个具有探索性又有挑战性的问题,因此张老师在这一教学环节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心设计了问题训练单,

7、将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经历了法则的探索过程,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让学生将获得的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便于记忆和提取,在教学的最后环节,张老师组织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和有理数的加法进行对比,通过讨论、比较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使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得以优化。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当新知识获得之后,必须按一定方式加以组织,为新知识找到“家” ,并为新知识“安家落户”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学生间的发展是极12不平衡的,为了尊重学

8、生的差异,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本,张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个人性格不同,采用异质分组,使不同性格的学生组对交流、互换角色,达到了性格互补的目的。采取分层作业的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使每个人的认识都得到完善,这正是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具体体现。本节课我们也同时看到在新课引入和法则探究两个教学环节中,张老师的设计与教材完全不同,充分体现了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 “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我们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深加工、再创造,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文 章来源 课件 5Y k J.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