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阅教学设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6961519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阅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阅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阅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阅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阅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阅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阅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 检阅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检阅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第四组的一篇课文,这一组课文是围绕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的主题编写的。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生活,了解同龄人的成长经历,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并透过他们的成长故事,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吸取成长的营养。对检阅一课的理解和教学正是在这样的主题背景下进行解读和建构的。检阅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故事情节简单,却很能打动人心,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此文,应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以“指导阅读理解、指导朗读感悟、指导语言训练”架设起学生和文本沟通

2、的平台,通过朗读、交流、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并辅以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超越文本,受到情感的熏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目标】1、会认“俱” “拄”等 5 个生字。会写“俱” “博”等 14 个字。正确读写“检阅” “俱乐部” “挑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 “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做人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课前准备】1、字词卡片。2、与课文插

3、图一样的挂图或录像片。【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初读课文,识记字词;整体感知;书写生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实物投影)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游行队伍在这一天要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这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是既激动又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 2、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此环节是让学生与媒体资源对话,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 场面来说说

4、感受。它能补充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形象地去理解 “检阅”的意思,为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层次的理解做了有效的铺垫。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欣赏课文动画录音,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2、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阅生字表或字词典。3、认读生字。4、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5、小组交流。设计意图: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课文,自读自悟,然后围绕问题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批注和感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 边读书边批注的 阅读习惯。 三、检查自学效果,

5、汇报交流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4、读第 26 自然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讨论:“这件事”指什么事,为什么说是一件很重要、很棘手、谁都不愿第一个开口说的事?(着重引导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理)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

6、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在“ 读” 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才能感受语言的魅力,提升阅读的乐趣。四、书写生字1、进一步认读生字。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博” “羡” “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 “羡” “慕”上小下大。席:笔顺是“广席” 。截:笔顺是“土截” 。4、抄写词语。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低中年段语文教学尤其不能忽视写字教学。在教学高潮之后,让学生静下心来,学学字,写写字,动静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附:课堂检测题答案:词语天地: 检 拣 捡读一读,写一写:描写

7、场面的词语:鸦雀无声、盛大、彩旗飘扬表示时间的词语:临近七月、长时间、描写人多的词语: 人山人海、成千上万、站满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品读课文;拓展交流;引导写话。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词语:国庆检阅 儿童队员 博莱克 称赞用上这几个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观众怎样称赞博莱克?又怎样称赞儿童队员?大屏幕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齐读,提出问题。观众为什么这样说?设计意图:复习课文内容,训练说话能力,培养质疑能力,抓住重点句展开教学。二、围绕重点,感情朗读1、走进故事,感受现场。(1)找出描写波兰检阅现场的段落自由读。(2)指导读第 10 自然段,读出场面的隆重和

8、热闹。(3)引读第 11 自然段。(4)看图,在这些儿童队员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师相机引发学生思考:一个拄拐的残疾儿童怎么会出现在检阅的队伍当中?关于这个问题,在检阅之前曾经有过一段感人的插曲呢!)设计意图:由面到点,聚集博莱克,引发学生思考,自然、巧妙地导向检阅前的场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2、读演结合,体会“这些小伙子真棒”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第 29 自然段,教师提供读书建议。(2)小组交流读书收获。(3)学生汇报,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儿童队员犹豫、矛盾的为难心情,理解队长这个关键性人物的话。 (课件出示队长的话,儿童队员的话,学生交流,指导朗读。

9、 )设计意图:此环节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读导结合,读中品悟人物的心理变化。(4)拓展说话:你赞同队长的决定吗?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名队员,你会说些什么?(5)想象推测:博莱克现在在哪里呢?他在想什么呢?(6)说话训练,分角色演一演:正当博莱克着急不安的时候,队长兴冲冲地跑来把大家的决定告诉了博莱克,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队员们会说什么?博莱克呢?(7)你想对儿童队员们说些什么?齐读:这些小伙子真棒!设计意图:模拟的议论能使学生 转换角色,更好地体会儿童队员由犹豫矛盾到一致赞同的心理变化,推测博莱克心中所想,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博莱克着急不安的心情,创设情境,师生合作表演,把整个教

10、学环节 推向高潮,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儿童队员们尊重、爱护残疾人的高尚品质,从而理解“ 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刻含义。过渡:队员们这样信任博莱克,他在检阅中的表现是否会让大家失望呢?3、读读说说,体会“这个小伙子真棒”(1)课件出示 12 段,指导朗读第 12 自然段。(2)读后谈谈博莱克在检阅中的表现如何。(3)此刻,博莱克的心情一定十分的激动和自豪,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4)你想对博莱克说些什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齐读)为博莱克的自尊、自强热烈鼓掌。4、课件出示填空练习。设计意图:将人文熏陶蕴合在学生的拓展

11、想象中,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博莱克的自尊、自强,从而理解“ 这个小伙子真棒 ”的深层含义。三、激情总结,引导写话1、总结: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设计意图:想象说话,不仅发 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说话能力,更是对文中人物性格特点、精神品质的更深层次的 领悟。 三、拓展延

12、伸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14、检阅博莱克 这个小伙子真棒 自信 坚强儿童队员 这些小伙子真棒 关爱 信任附:课堂检测 资料平台:波兰 正式国名波 兰共和国,首都华沙,位于欧洲大 陆的正中心,北部是波 罗的海水域。面积 31.2 万平方千米,人口 38.6 万人。在波兰,特别隆重庆祝的国庆有两个。一个是 5月 3 日,是 1791 年 5 月 3 日通 过波兰宪法(它是欧洲第一部 宪法、世界第二部 宪法)的周年纪念日。另一个是 11 月 11 日,这是波兰的独立节。1949 年 10 月与我国建交。教后记:课文检阅讲述的是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做出了一

13、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节的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一致喝彩。这篇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非常突出。特别体现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上: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因为明显的,如果让博莱克去,很有可能会使他们的队伍受到影响,会让他们的集体受到影响。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这让大家左右为难。最后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从中,一群善良、纯真的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

14、:作为健康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作为残疾人,也应该像课文中的博莱克一样,自尊、自强。以上,我分析了教材。走出教材,面对学生,我发现学生对学习这篇课文还有很大的难度。首先:检阅对很多同学来说,是很陌生的事,课文中所描述的事情和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其次,课文篇幅较长,初读课文,很多学生大概意思都读不懂,更不用说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人文内涵了。再者,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没有直白的叙述,都是隐含的,只有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才能读懂。考虑到这些,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了一些效果:1、谈话揭题,一举两得。本课开始,我就问学生什么叫检阅,孩子们基本没人知道,于是我就问他们你

15、们看过我国对部队的检阅吗?于是课堂里就热闹了起来,纷纷的说了起来,这就是检阅,他们不但了解而且也知道了检阅是很隆重的,让学生感受阅兵式的庄严、隆重的场面,让学生明白这是多么重大、要求又是多么严格的事。同时,为后面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事情这么重要,怪不得孩子们会犹豫不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去。同时,这么重大的事也让博莱克参加了,更可以看出孩子们做出这一决定的伟大。2、推敲字词,揣摩人物心理。上课时,我抓住了文中小朋友矛盾的心理,通过找词句、划词句、交流等方式来体会:“谁都不愿意开口” (怕伤害博莱克) , “终于有人开口了” (但也没有解决问题) , “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在(这个鸦雀无

16、声,表面看是一点声音也没有,但其实心里却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再加上下面连续六个问号的句子,这静止的画面更是孩子们思想斗争的矛盾的焦点,思想的高潮。 )通过这些词句的推敲,一群集体荣誉感强、心地善良的孩子渐渐清晰。在前面充分理解孩子心理的基础上,本课的难点,最后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群小伙子真棒!”的理解,也水到渠成!经过这么艰难的抉择,这群孩子值得称赞。3、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节课,我在引导学生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上,过度的方法,采用的手段,都是朗读。第一次两遍朗读,目的在读通课文,了解大意。聚焦博莱克的画面,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比赛读、站起来读等方法感受自信的博莱克。检阅之前孩子心理的分析更是通过朗读来体会。读一读,划划词句,读一读孩子们当时的心理。通过朗读,学生理解了,通过朗读,学生投入了,通过朗读,学生感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