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B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6959934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B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黄冈教育网 2013 年中考模拟试题语文 B 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 命题老师:武穴市实验中学 陈水明一、古诗词名句默写。(共 8 分)1、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2、挥手自兹去, 。 (李白送友人 )3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宋代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这首诗中有“ , 。 ”两句,也道出了类似的生死观。4同为送别诗,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 , 。 ”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5、温庭筠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

2、一句,生动地传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也写过与此意境类似的句子: , 。6、古人劝人少年惜时,以百川东去为喻: , 。7、同是“思乡” ,孟浩然站在长江边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乡: , 。而崔颢则站在黄鹤楼上发出浩叹: , 。8、写出与“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的哲理意蕴基本吻合的两句古诗: , 。二、语言基础和表达 (共 19 分)9.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3 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 分)A藩篱(pn) 箱箧(ji) 销声匿迹(n) 讲信修睦(m)B钟磬(qng)

3、归咎(ji) 惟妙惟肖(xio) 矜寡孤独(gun)C诘责(j) 锃亮(zng) 颔首低眉(hn) 广袤无垠(mo)D稽首(j) 哂笑(x) 龙吟凤哕(hu) 觥筹交错(gng)1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2 分)A据统计,中国互联网网民人数已超过 3.3 亿。互联网对大至国家政治,经济,小至个人学习,生活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 B写文章应该重点突出,详细分明。哪些事例要详写?哪些事例要略写?则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 C两年后的春天,我们又到南山上种了六棵树,三棵松树,两棵云杉,围着一棵桂花。D “牺牲”一词原是对做祭品的牲畜的通称,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 (左传曹刿论战) ,后来“牺牲”的意义转化了。 1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2 分)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2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C. 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去年到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2 分)A政府不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B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武汉的空气更加清新。C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能否使

5、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D在第 49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了五个项目的比赛。14.下列各项对语法、修辞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粉丝” 、 “草根” 、 “纠结” 、 “动词”都属于名词。 B、短语“食品安全” “传递火炬” “愚公移山”与“唱响中国”的结构相同。 C、 “电子书改变了信息与知识储存的方式和传播的速度。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电子书改变了方式和速度。 ” D、 “雨说 我来了 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我来了 我走得很轻 而且温声细语地” 这两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雨”温柔可亲的形象。15.根据所提供的语境,在下列横线上填上

6、恰当的语句,使其与前面的例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 分)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16.口语交际(4 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走进千家万户,也走进了校园。手机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可是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1)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可小琴妈妈为了与女儿联系方便,坚持让女儿带手机上学。如果你是小琴,将如何拒绝妈妈?(2 分)(2)你的好友东东自从妈妈给她买了手机,就整天沉迷于用手机上网,成绩一落千丈。作为朋友,你准备怎样劝阻他?(2 分)三、浅层阅读理解(共 31 分)(一)阅读东坡 ,完

7、成后面的题目(4 分)东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17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 分)318.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2 分)(二)阅读童年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 分,每题 2 分)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 “别忙,等一等!你放多

8、少茶叶?” 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 “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 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喝最后一杯吧?”在倒净所有的茶之前,她问道。 外祖父看了看茶壶,说道: “好吧,喝最后一杯!” 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劳动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这等事! 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 “你算了吧!”她安慰我说,“怎么回事啊?老头儿越老,反倒越糊涂!他八十岁的人了,也同样倒退八十!让他糊涂去吧,看谁倒霉;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19结合选段内容

9、,简要概括文中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形象特点外祖父: 外祖母: 20.关于本名著的情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一天,阿廖沙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B、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为继父的虐待和流言,使阿廖沙在学校抬不起头来。C、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小小年纪年纪就享受不到父爱和母爱,只能寄居在外祖父家里,遭千般折磨。D、雅科夫舅舅毫无人性,打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徒工小茨冈。 。(三)阅读下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

10、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21、这段文字抓住苏州园林建筑上的什么特点进行说明。(2 分)2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2 分)A、总分 B、分总 C、空间 D、一般到特殊23、文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四)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5 分) 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

11、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4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轼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 可与人言无二三。 ”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 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里面。他们君临天下,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

12、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想信。他们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 。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有八九” 。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13、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 “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要上进, 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 儒林外史, 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举人进士,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 ,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的呢?灾难并不限于知识分子:“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这是 一个“平凡的真理” ,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24本文表明作者中心观点的句子是 。全文从整体上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3 分)25本文论证过程十分严密。请摘录文中照应“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的四个标志性语句。(2 分)(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