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上传人:eh****e 文档编号:169570584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木兰诗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这首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胜利归来、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塑造了花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充满了传奇色彩。全诗在写作上详略分明:该简略时,惜墨如金,高度精炼;该铺张时,不惜笔墨,极尽渲染。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体现了民歌天真朴素的情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朗诵课文,识记文中重点文言词语。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感知乐府民歌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梳理故事情节,理解花木兰的女英雄形象。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学

2、重点】品味语言,理解花木兰的女英雄形象。【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中,感知乐府民歌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课时】 1课时【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1、 谈话导入 我们济宁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方。古时候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英雄,据说也是我们济宁人。她的名字叫花木兰,但是,除了济宁,河南、河北、湖北、甘肃等地也纷纷强调自己的木兰的故乡。目前,关于木兰家乡的说法尚无定论,但同学们思考下,为什么人们都争着认木兰做老乡呢?2、 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 辨析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机杼zh 戎机rng 朔气shu 可汗khn 金柝tu

3、红妆zhung 著我旧时裳zhu 傍地走bn鞍鞯jin 辔头pi燕山yn 胡骑q2、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一首乐府民歌。“乐府”本是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后来,“乐府”便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民歌”是指从民间收集的诗歌。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堪称乐府诗中的“双璧”。3、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吗?3、 诵读品味1、 诵读品味第1、2节问题一:木兰是对着窗户织布吗?为什么?问题二:木兰为什么叹息?问题三:“每一卷上都有爷爷的名字”,是这样吗?问题四:写木兰代父从军,却从“叹息”写起,这不是贬低了木兰吗?问

4、题五:有人为木兰假想出三种不同的选择:一是举家逃避;二是老夫应征;三是代父出征。你会选着哪一种?问题六:木兰最终做出怎样的选择?问题七:这句话怎么理解?问题八:哪个词是“买”的意思?问题九:反复权衡之后,木兰终于做出了选择,这个选择是发自内心的,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来?问题十:在木兰心里,什么更重要?问题十一:第二节最后两句话,我们该怎么读?2、 诵读品味第3节问题一:木兰一旦选择了从军,马上就忙碌了起来。这从第三节哪几句可以看出来?问题二: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读出什么问题?把四句改成一句“集市上买行装”岂不是更简洁吗?问题三:大家认为该怎么读,才能读出备战时候紧张的氛围,周密而有条不紊的状态?

5、问题四:离开家乡,踏上征途的木兰,心理有什么变化呢?问题五:从句子节奏看,表现行军的两个分句“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运用的是五言,简明整齐,给你什么感觉?问题六:表现夜宿的两个分句,“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由七言变成九言,句式变长,节奏变缓,又给你什么感觉?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木兰?问题七:此时的木兰,心情应当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奔赴战场,渴望杀敌;另一方面孤独寂寞,思念亲人。现在的她既有勇敢的一面,又有柔弱的一面。怎么才能读出这种心理呢?问题八:马上就要到战场上杀敌,木兰却在征途思亲,这样会不会贬低她的形象呢?3、 诵读品味第四节问题一:第四节写木兰十年征战。请你边默读边思考

6、:诗歌故意隐去了什么内容?问题二:和征前叹息、征途思亲相比,这部分可谓的惜墨如金,这样写有什么意图呢?4、 诵读品味第五、六、七节问题一:十年征战,木兰表现如何呢?从第五节中哪一家能看出来?问题二:战争胜利了,木兰是选择留下来做官还是回家纺织,这让她再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问题三:木兰做出了什么选择?问题四:这次的选择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和第一次选择有什么不同?问题五:我们可以对木兰这次抉择的原因进行猜想:是担心身份暴露而辞官还乡的吗?问题六:可见,在木兰心里,什么比什么更重要?问题七:木兰见了爹娘,第一句话会说什么?姐姐和弟弟是怎么样的神态?当换上女儿装的木兰出现在伙

7、伴面前的时候,木兰和她的伙伴又会是怎么样的表情?带着这些问题再来朗读课文,体会诗歌中众人的表现。问题八:经过一番朗读,你对木兰有什么新的认识?请结合文中的词句来回答。4、 整合延伸征前焦虑、征途思亲,屡建奇功后又辞官还乡,木兰就是这样一个善良、勇敢而又淳朴的女英雄。他让我们分明感受到,她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神;她首先是一个女性,一个思亲想家、并非天生顽强的女性,然后才是英雄。千百年来,人们不断传诵和演绎木兰的故事,把她改编成戏曲、电影、动画片。有情趣的同学们可以在课下探究:这些影视作品对木兰形象做了哪些改编?你更喜欢哪一个木兰?5、 作业设计1、 积累本课重点文言字词,背诵课文。2、 以“我心

8、目中的花木兰”为题,写一写你心中的花木兰形象。课后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着“木兰的女郎的”“女”字,凸显了诗歌中塑造的木兰的女性特质。在授课中,教师言文并进,在反复诵读中,抓住学生容易出现理解错误的关键词“户”“爷”“市”等进行辨析。然后读悟齐行,借助民歌特有的铺排、渲染、互文见义的手法,反复诵读,质疑设趣,让学生从文字的表面走到了木兰的心中,了解到木兰的“叹息”“思亲”“还乡”“爱美”让学生感知了她柔弱、细腻、活泼、俏皮、依恋家乡等女性柔美的形象,把木兰从“神”还原到“人”。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文言叙述诗歌接触不是很多。木兰诗虽然是一首长篇文言叙事诗,但在文言词法和句法上的难点不多,语言

9、上民歌特色明显,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多数学生早在诵读课文之前就已经通过故事、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了木兰的故事和形象。这篇文言叙事诗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达成对木兰形象的再认识。效果分析: 1、通过诵读和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文章中的重点文言词语。 2、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中,锻炼了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的方法,初步感知了乐府民歌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3、通过新授课的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文中花木兰的英雄形象有深入的理解,真实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了学生独立的审美赏析能力。木兰诗

10、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这首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胜利归来、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塑造了花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充满了传奇色彩。全诗在写作上详略分明:该简略时,惜墨如金,高度精炼;该铺张时,不惜笔墨,极尽渲染。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体现了民歌天真朴素的情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朗诵课文,识记文中重点文言词语。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感知乐府民歌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梳理故事情节,理解花木兰的女英雄形象。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学重点】

11、品味语言,理解花木兰的女英雄形象。【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中,感知乐府民歌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课时】 1课时【课型】 新授课 木兰诗评测练习一、积累运用1自读课文,掌握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 )鸣溅溅()鸣啾啾()胡骑() 戎机( )金柝( )著( ) 傍地走(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

12、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其中既有文人诗歌,有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于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乐府双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二、自主探究 疏通文意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问女何所忆()愿为市鞍马()北市买长鞭()胡骑()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著我旧时裳()安能辨我是雄雌()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

13、买长鞭。(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什么作用?具有什么作用?“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的什么精神品质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学习完课文木兰给你怎样的印象?以 “我从课文_读到木兰是一个_的人”句式来说。四、拓展延伸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生活中,又

14、是怎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五、课堂小结木兰是一个云鬓黄花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官,返回家乡,重新从事的和平和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一起的。木兰的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达标测试13按要求默写。(1)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_(2)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 的战地生活 的句子(3)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_(4)一家人喜迎木兰归乡的句子_()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14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15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