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渤大附中、育明高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69563227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锦州市渤大附中、育明高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省锦州市渤大附中、育明高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省锦州市渤大附中、育明高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宁省锦州市渤大附中、育明高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宁省锦州市渤大附中、育明高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锦州市渤大附中、育明高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锦州市渤大附中、育明高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锦州市渤大附中、育明高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本试卷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3.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I卷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西周的刑法中出现了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等许多犯罪种类,这些犯罪行为被视为罪大恶

2、极。这表明A.西周宗法制渐趋瓦解 B.血缘关系决定宗法等级 C.西周等级秩序森严 D.宗法关系和政治密切结合2.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A.东厢房 B.西厢房 C.北房 D.南房3.商周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大多为农民自制,然而到战国时期,农民的许多农具则需要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获得。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诸侯国鼓励发展工商业 B.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C.农具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D.地主阶级的沉

3、重剥削4.文献上关于曲辕犁的记载始见于晚唐陆龟蒙的耒耜经,称江东犁。但在陕西三原发现的贞观四年李寿葛中壁画上的牛耕图上,已经有了曲辕犁。这说明A.曲辕犁在北方更早使用 B.文献参考必须多重印证 C.壁画比文献更具可信度 D.史料难以还原历史真相5.唐代政府对重要管控的刀枪制造进行了严格规定,但也默许民间合法制造,允许私人拥有武器。不过民间武器制造必须“仍题工人姓名,然后听鬻之”。唐代政府这些规定A.确立私营冶铁业主导地位 B.放松了对地方控制 C.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D.加强管控特殊地区6.南宋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的窑“器尚黄黑”,最受浙江人欢迎;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广荆湖人

4、欢迎;有的窑专产绣花、银绣、弄弦之类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欢迎。由此可知A.制瓷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B.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 C.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 D.制瓷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7.宋太宗时规定,科举及第者的吏部考试要试判三道,合格者方能释褐授官。宋神宗后又规定进上、诸科等试律令大义或断案,才能授官。哲宗元祐时苏辙曾说:“天下官吏皆争诵律令”。上述信息反映出当时A.行政能力是重要的选官标准 B.儒家正统思想受到佛道重大挑战 C.官制改革兼顾了效率和公平 D.时务策成为科举考试的规定内容8.美国经济学家珀金斯认为,14世纪到19世纪的中国,人口和粮食产量增加近5倍,所增加的产量中

5、,只有近一半是由于扩大耕地面积得到的,一半则主要是因为粮食单产翻了一番。这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的突出特点是A.生产经验丰富 B.经营方式粗放 C.注重精耕细作 D.人地矛盾突出9.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10.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人们认识的变

6、化主要表明A.五口通商危害减弱 B.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影响加大 C.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D.人们的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11.史学界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关系的讨论一直十分激烈。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对腐败落后的清政府造成自身维护统治的压力而被动地展开中国近代化进印的探索,并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从这一方面来看,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列支持这一观点的选项是A.天朝田亩制度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吸收了西方宗教思想 C.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秩序 D.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12.19世纪后期以来,中国

7、政治重心经历了从中央到地方,从督抚大员到中青年士子和留学生群体,再到体制外的知识分子和工农大众的过程。这种变化的背景是A.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B.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C.政治变革日趋激烈 D.专制力量不断增强13.按照战争常识,人民负担战争的人力一般不能超过总人口的12%,但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区的人民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动员民工高达总人口的16%,某些地区几乎是全民动员。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解放区的战争动员能力主要基于A.国民党的内战政策丧失民心 B.解放区“耕者有其田”基本实现 C.解放区各级地方政权的巩固 D.华东、中原战场解

8、放战争的节节胜利1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表中说法正确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15.万隆会议阐述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等新兴民族国家关系的发展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看到: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是可行的。这反映了A.中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山 B.中国的外交政策日趋灵

9、活 C.美国放弃了对中国的封锁包围 D.亚非拉国家成为中国外交的核心利益16.在谈及古希腊早期民主时,学者丛日云指出:“这是使公民团体一方面自我封闭和极端排外,另一方面在公民内部产生对城邦归属感的重要根源。”这一论断的依据是,古希腊A.城邦利益高于个人的自由 B.多多岛的地理环境 C.以血缘关系界定公民身份 D.轮番而治的民主形式17.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B.罗马法的不足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C.罗马法不

10、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罗马法无法有效地解决财产纠纷问题18.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公共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公共食堂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该规定A.保证公社委员正当行政,维护人民主权 B.公社委员经选举产生,加强人民监督C.防止公社委员以权谋私,甘做人民公仆 D.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新型政权19.20世纪6070年代美苏常规军事武器比较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A.70年代美苏争霸态势呈现相互平衡 B.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仍落在重工业C.苏联改革根本上没突破斯大林模式 D.在两极对

11、峙中苏联取得了优势地位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一看法强调的是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已经瓦解 B.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C.国际力量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D.国际形势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21.(17分)宋代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引发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夫田野山谷之氓,止知蚕而衣,耕而食,生梗畏怯,有自少至老,足不履市门,目不识官府者。(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 此邦之人,重于粪桑,轻于壅田,况是土色带沙,粪又不至

12、。冬田不耕,一枝之桑亦必争护。因地狭而人稠,土瘠而收薄,通县计之,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宋)程珌洺水集材料三 宋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的。农业不仅提供了养活工商业人口的商品粮,而且为商业提供了大多数商品,还为手工业商业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这些都清楚的表明农业实际上就是工商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就全局而论,宋代农业的最主要任务仍然是生产粮食和衣料,它的最主要功能仍然是解决其生产者及社会成员的吃饭穿衣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能把宋代农业经济中的结构性变化估计过高。摘编自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1)指出材料一中体现的经济模式,并概括其主要特征

13、。(5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此邦”中农业经济出现了哪些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宋代农业经济中的结构性变化”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简析商业性农业发展对宋代社会经济变化的影响。(7分)22.(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行政区划的第二个地理要素是边界,边界的概念是随着行政区划的产生出现。西周封建时期,所建立的还是据点式的城邦国家,星罗棋布的封国呈点状分布,各国之间存在大块无主的土地和田野,尚无明显的边界。春秋以后,在经济逐渐发展、边区日益开发、人口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双方敌对倾向加强,以至于出现战争,争夺隙地。春秋后期,战争越来越频繁

14、,渐渐就有陈兵守境之势。战国时期,边境概念完全形成,城邦国家已转化为领土国家。各国之间夺城掠地,目的就是扩大自己的领域,边界概念自然十分明确。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海内后,分天下为36郡,以山川作为政区划界的基本依据。唐代开国以后,正式提出山川形便的原则。唐代的州界有许多延续下去成为宋代的州(府)、元代的路和明清的府的边界,长期稳定达数百上千年之久。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犬牙相入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元代大牙相入原则走向了极端,尤其在行省的划界上。例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又越

15、过南岭而有广西;江西行省也越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体。元代的行省设置导致地方无险可守,于长治久安颇为有碍,纵向建省,将不同气候土壤的地理区域合二为一,对农业经济发展不利。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行政区划中边界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古代政区划分原则的演变。(8分)23.(12分)道路选择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俄国西部的主要城市已经有了大工厂和相当庞大的工人阶级队伍,其中大约250万工人从事大规模制造业和采矿业超过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大多数的农民生活困苦,对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