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6953941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 11 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内容(人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2(必修) 第四单元第 11 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从新中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 30 年中,我国经济建设的成败得失。第一目“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阐释了 19491956 年我党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对经济建设的成功探索,主要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方面内容;第二目“探索与失误”阐释了19561966 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之后的十年全面建设过程,这期间既有八大的成功探索,也有

2、因“左”倾错误而导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三目“国民经济的劫难”则主要介绍了“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中的经济情况,这其中既有大幅度的下降也有短时间的恢复和回升。总体来看,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是在成功和失误中曲折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三大改造及其影响,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三大改造的作用。(2)识记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经济建设总路线,理解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所在。(3)了解周恩来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和邓小平的全面整顿。2.过程与方法目标(1) 创设情境,解析史料,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2) 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1)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2)要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点难点重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的正确决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与教训。难点: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教学方法本课教学内容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强的理论性,跨度长、难度大。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渗透基本理论,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挖掘隐性知识,引导学生深刻全面地分析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的多方面原因,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党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失误。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水调歌头 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

4、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1956 年,毛泽东畅游长江,看到了兴建中的武汉长江大桥。从詹天佑到孙中山,几代中国人都梦想着在武汉建立长江大桥,由于种种原因都没能实现。如今这个梦想在新中国手中实现了。毛泽东感慨万千:即使是“神女”也会对我国的巨大变化感到惊奇。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怎样取得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呢?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找到答案。讲授新课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1)

5、背景:建国初的严峻经济形势引用两段材料说明建国初的严峻经济形势材料一:1949 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1949 年,我国有 5 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 66 元,人均有粮食 209 公斤,钢 0.29 公斤。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与历史最高水平有很大差距。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材料二:美国国务卿的预言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表现: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

6、民生活十分困苦。(2)结果: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仅用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面对这种危急的经济形势,党中央果断采取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手段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展示表格:19491952 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3)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1)背景:落后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2)时间:1953 年-1957 年(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特点) ,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合作探究】我国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引用毛泽东的一段话引导学生思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

7、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 (历史因素)(2)有助于增强国防实力。 (现实的需要)(从工业产品钢和发电量产量的人均占有量来比较:1952 年我国钢的产量与美国 1950 年的产量相比,我国人均占有量只是美国的千分之四。而发电量的人均占有量还不到美国的千分之一,甚至不到印度的四分之一。周边强敌环俟)(3)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外部经验)(4)推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 (各行业关系)在展示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如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角度,内因与外因的角度,本行业与其他行

8、业的关系角度等等。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5)影响: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三大改造(1)内容:农业(具有决定意义)方式:组织农民成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方式: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最具特色)政策:国家赎买(使用和平的方式,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

9、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方式:公私合营(展示三幅图片: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北京市手工业者登记入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2)结果: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3)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19501952 年的土地改革将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本质上仍然是私有制;19531956 年农业合作化将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变为集体土地所有制。从本质上来讲就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二、探索与失误1、1956 年,中共八大的召开内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找出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

10、,找同学回答)矛盾实质: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评价: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请同学们在教材中划出相关内容)2、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评价:反映了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强烈愿望;因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从而夸大了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直接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展示三面红旗的图片,引出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面红旗”的概念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播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视频)(1)大跃进:内容: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11、(讲解大炼钢铁的故事引用毛泽东“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的材料。 1958 年,全国生产钢 1108 万吨,只有 800 万吨合格。不仅毁掉了大量山林,还影响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合作探究】学思之窗1958 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 1 070 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大炼钢铁的大军,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上奋战。全国城镇到处建起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为了炼钢,人们毁掉山林,砍伐木材,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注:1957 年钢产量为 535 万吨)思考 :1.分析当时人们是以怎样的精神面貌来进行建设的? 2

12、.你对这样的炼钢运动有什么看法?a、热火朝天、急于求成、忘我的精神面貌b、不利于经济发展,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讲解放卫星的故事。1958 年,徐水县在“大跃进”的过程中,曾经放了一亩地产山药120 万斤、小麦 12 万斤、皮棉 5000 斤、全县粮食亩产 2000 斤等高产“卫星” 。毛泽东主席在 1958 年 8 月 4 日到徐水县视察时,县委书记张国忠亲自向毛主席汇报的,毛主席听后大加赞许。从此,徐水县这个名字响遍全国,一时成为“大跃进”的明星,各地的党政领导干部纷纷来到此处学习取经。此后,放卫星进入高潮阶段。 ) (展示相关图片,坐在稻穗上的小姑娘 1958 年 8

13、月 19 日,繁昌县东方红三社柯冲生产队中稻亩产 43000 斤特大卫星发射成功,震 惊国内外。这位小姑娘就是芜湖繁昌人,她叫彭可秀,1958 年,彭可秀时年 18 岁,在 1958 年夏季那个细雨霏霏的雨夜,东方红三社组织全社男女劳力,连夜突击,从铁门、上马、范冲等村将 33 亩即将成熟的中稻 连根拔起,并棵栽到一块田里,为发射一颗特大卫星做准备。当然也出动了记者,其间,彭可秀出于好动、调皮,收割中途休息时爬上稻穗,无意中被现场采访的记者看见,记者灵光一闪,于是这张照片就传遍了全国。)评价:主观上反映了人民要求尽快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客观上,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

14、能动性。(2)人民公社化运动:内容:“一大二公” 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引用一段材料展示 “一大二公”的具体情况会议(1958 年 8 月)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 ,实际上就是“一平二调” 。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评价:盲目扩大合作化规模、片面追求公有化的程度,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损害了农民的

15、利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引用金冲及的一段材料描绘三年困难时期的实况农村人均粮食消费量从 1957 年的 409 斤锐减到 1960 年的 312 斤,下降百分之 23.7。普遍发生饥饿疫病和逃荒现象。许多地方出现用以瓜藤、菜叶、薯茎等为主要原料的粗代食品,通常称为“瓜菜代” ,以补充主粮的不足。仍难以维持生活,一些地方出现饿死人的现象。在这个时期内,全国因缺粮而非正常死亡的人大幅度增加,加上育龄妇女因病弱者增多而使婴儿出生率大大减少,导致新中国成立后总人口第一次出现下降。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引用 1950 年到 2000 年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16、与自然增长率的表格(4)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国民经济调整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4、国民经济的调整(1)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2)成就:1962 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 年,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系列领域取得重大成就。(3)评价: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但没从根本上清算“左”倾错误。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背景:1966 年, “文革”的爆发引用表格“19661968 年的国民经济状况” ,说明文革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危害1966 年1968 年国家财政收入比较表,说明文革对于财政收入的危害“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 5000 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 30 年全部基本投资的 80%,超过了建国 30 年全部固定资产的和。 李先念总结出文革对于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2、调整:(1)周恩来的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