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2021成人高考政治题考点分析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69468844 上传时间:2021-02-2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2021成人高考政治题考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全]2021成人高考政治题考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全]2021成人高考政治题考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全]2021成人高考政治题考点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全]2021成人高考政治题考点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2021成人高考政治题考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2021成人高考政治题考点分析(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人高考政治题考点分析物质与意识内容提要:了解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等基本概念;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物质的定义(1)唯心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从其思维决定存在、精神决定物质的根本立场出发,都完全否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总是将物质规定为某种精神的产物。(2)旧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旧唯物主义,从其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的根本立场出发,都能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但存在着对物质的一些不科学的认识。(3)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的认识集中体现在列宁的物质定

2、义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二、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与静止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二者是相互区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运动是绝对的,即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这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这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二者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在

3、运动与静止关系上有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另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对论和诡辩论。三、物质运动的客观规规律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人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

4、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四、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五、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意识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主动的

5、创造性过程。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展开的。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上。意识能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2)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途径与条件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六、主观能动性 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强调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承认并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充分发挥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主体性作用;其次,客观规律的发现和运用

6、,都需要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情况出发,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认识事物,反对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物的真相。(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按照客观事物不断变化着的实际认识事物,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反对用僵化的思想观点看待事物。(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如实地揭示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臆断和盲目蛮干。【历年真题】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这是(

7、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空间广延性C.无限多样性D.客观规律性3.在认识论上,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A.实践论B.反映论C.矛盾论D.先验论4.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A.唯心主义理解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答案】1.D 本题考查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

8、动与物质的关系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任何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一切物质的存在方式,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脱离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另一方面,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承担者和主体,无物质的运动也是不存在的,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2.A 本题考查了列宁对物质的定义。列宁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由此表明,列

9、宁的物质定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其客观实在性,它是一切物质的共性。3.B 本题考查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意 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反映到认识论上,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4.C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5.C 此题是考查对哲学物质概念特性的确认。“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但对世界本原“物质”的解释和理解各种唯物主义又有区别。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选项 A);而近代形而上学

10、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上的物质结构和具体形态(选项 B);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做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选项 C)的性质是物质的本质规定,唯一特性。考点 3 3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年份/选择题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分值 4 4 4内容提要: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等的概念,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基本规律,基本范畴等。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唯物辩证是关于普遍了联系的科学,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所谓联系,是指事物内

11、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辩证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人们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实的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任意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事物的联系是极其复杂而多样的。按照联系的特点和性质可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必然联

12、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事物的不同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着事物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趋势,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作用,有时甚至起着重要的关健作用。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1.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唯物辩证法不仅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一方面,联系构成事物的互作用必然引起作用双方的状态或性质发生变化,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联系是运动的前提,没有联系不能构成运动,也不能显示运动。另一方面,联系即相互作用,本身就是运动的一

13、种态势。因此,不能离开运动来讲联系,离开运动就不能理解联系。2.发展的实质运动、变化、发展是一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运动作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标志着事物变动不定的动态过程。变化则主要指运动的一般内容,即事物所发生的改变,包括事物性质、数量、结构、形态上的改变。运动和变化都既包括事物量的变化,也包括质的变化既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又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运动,还可以是平向的运动,二者都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二者的区别在于,在阐述物质的根本属性时,往往使用运动这一概念;而在表述事物的具体运动过程、状态时,常常使用变化这一概念。发展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

14、一步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尽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伴随有下降、重复、循环等各种运动形式,但发展始终是运动多向性中的主流。“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不同于增长,它不仅是指数量的增加,更是指结构的改变和优化、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创新。我们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事物发展。三、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及其基本特征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诸要素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范畴。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指矛盾的

15、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关系。它具有两种基本含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不能把它简单理解成政治领域里敌对势力之间的斗争。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所以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