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内容理解题——先明设误点再定比对法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69305613 上传时间:2021-02-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内容理解题——先明设误点再定比对法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届高考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内容理解题——先明设误点再定比对法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届高考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内容理解题——先明设误点再定比对法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届高考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内容理解题——先明设误点再定比对法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届高考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内容理解题——先明设误点再定比对法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内容理解题——先明设误点再定比对法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内容理解题——先明设误点再定比对法 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全国卷第1题主要考查对信息转述的准确判断,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其特点是题中各项内容,都是对原文信息的删减、增加、拼接、压缩。答好这道题的关键是借助原文信息准确判断选项转述内容的正误。复习时,可以先明确命题设误点,再定比对法。一、研透命题规律,识破“8大陷阱”(一)掌握“4大设题方式”设题方式解读句群内设题选项在原文中对应的信息往往集中在一段内的几句话组成的句群中,做题时需要对相应的句群所表达的语意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和选项进行细致比对分析,并加以判断。跨段落设题选项在原文中对应的信息往往分散在两段或多段文字中,做题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层次对这

2、些信息进行检索、整合、概括,然后和选项进行细致比对分析,并加以判断。语篇内设题选项内容往往是对整体文意的概括分析,是依据对原文信息的理解而做出的推理判断,做题时需结合对整体文意的把握来加以分析判断。语篇外设题选项设置着力于引导考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究问题,在更开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二)了解“6大设误手段”设误手段解读删减删减句子中的定语或状语等修饰成分使语意发生改变,造成对内容的曲解。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使原文内容发生改变。调换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从而改变句意。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使原文意思发生变化,从而形成错误选项。遗漏看似保留原句词句,但结合

3、选项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胡拼乱凑,使信息随意组合,形成错误选项。(三)运用比对法巧识命题“8大陷阱”基于筛选信息、观点推断题的命题方式是选择题,解答方法就是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排除错误选项,即“圈点比对排除”。运用比对法,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陷阱1以偏概全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判定技巧】一要特别注意词语前面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

4、选项句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二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针对部分,是全称还是特称。1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20全国卷,T1D)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历史见识方面,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所选宋人作品持论偏颇且占比失当。原文不过此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也选多了。分析答案选项采用“改变”的命题手段设误。“所选宋人作品持论偏颇且占比失当”错误。原文只是说所选的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

5、持论偏颇,并非所选取的宋人作品都持论偏颇,这里属于“以偏概全”。命题陷阱2偷换概念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解释文意时,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或外延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表面上与原文说法一致,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并不相同。【判定技巧】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对象,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句中的陈述对象(一般是主语或宾语)与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2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20全国卷,T1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原文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

6、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分析答案选项采用“改变”的命题手段设误。“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错误。原文第一段认为,“实物并不等于原物”,因而需要质疑的是“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而非“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这里属于“偷换概念”。命题陷阱3混淆时态命题者故意把“未然”(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或推测)说成“已然”(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可能发生的情况)转述为“必然”(必定发生的情况);也可能反之,将“已然”说成“未然”,把“必然”说成“或然”。【判定技巧】要判断“混淆时态”的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

7、项时,要特别注意表推测和表时间的词语。3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18天津卷,T6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原文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分析答案选项采用“改变”的命题手段设误。原文“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说明了信息化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并未说已经“实现了”,而选项“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说已经“实现了”,将未然当成了

8、已然,属于“混淆时态”的错误类型。命题陷阱4混淆是非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判定技巧】要特别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要格外关注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4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17全国卷,T1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原文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

9、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分析答案选项采用“添加”“改变”的命题手段设误。选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混淆是非。命题者添加否定词“无”将原文“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世界时尚”一句肯定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融合的意思变成了否定两者之间有关系。命题陷阱5张冠李戴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另一时间、地点。【判定技巧】需要圈出陈述对象,要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因为“冠”往往出

10、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应注意是否有此类情况。另外,还要留意文中代词的指代。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5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20全国卷,T1B)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原文(第三段)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第五段)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

11、,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分析答案选项采用“调换”“拼凑”的命题手段设误。“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说法错误。由文章第五段“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可知,选项“张冠李戴”,将“文选”说成“文章正宗”。命题陷阱6无中生有(于文无据)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也不能从原文信息中推断出来,即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命题者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用来迷惑考生的。这类选项若脱离文本去根据个人经验或常识判断,很可能会误认为正确,迷惑性较强。【判定技巧】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12、6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20全国卷,T1D)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换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原文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分析答案选项采用“改变”的命题手段设误。“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于文无据,文中并未提及这种生命比原初状态“更有价值”,而应该是另一种不同的价值。选项“于文无据”。命题陷阱7关系混乱(强加关系)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有意混淆各种关系,比如,将并列说成转折、将递进说成并列,或者将条件说成结果、将假设说成现实、将充分(必要)条件说成

13、必要(充分)条件。还要特别注意因果关系的两种情况:一是因果的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了“因”(或条件)等;二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说成有因果关系。【判定技巧】分析各选项分句构成和分句间的关系,比对每一个选项分句之间的关系,能否在原文找到对应的依据,是否符合逻辑关系。要特别注意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副词以及一些修饰性词语。7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20全国卷,T1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原文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