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安全管理论文》之论城乡中压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上传人:风****你 文档编号:168927726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9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安全管理论文》之论城乡中压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精编]《安全管理论文》之论城乡中压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精编]《安全管理论文》之论城乡中压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精编]《安全管理论文》之论城乡中压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精编]《安全管理论文》之论城乡中压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安全管理论文》之论城乡中压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安全管理论文》之论城乡中压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论城乡中压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摘要: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是技术问题,但也是经济问题。文章遵循电压、电流互换特性这一基本理念,主要从问题的性质、研究的目的、发展简史、内部过电压、谐振接地方式的优化、电缆网络、运行特性与经济效益等方面,对中压电网两个有代表的中性点谐振接地方式与低电阻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同时指出,在选定方案的决策过程中,应当利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结合电网的现状与发展规划,认真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谐振接地方式符合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压电网;内部过电压;

2、自动消弧线圈;微机接地保护;谐振接地;低电阻接地0 序言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的地区从国外购买了低绝缘水平的电力电缆等设备,无法直接在我国的中压电网投入运行,为了进行所谓的“国际接轨”,遂出现了引进低电阻接地方式的意见。有的部门以为这是“新”技术,便开始试点和推广;有的文献还介绍说:“德国曾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发展源地,但在5060年代前联邦德国(还有其他国家)却不再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1;有的电力考察团在所发表的报告中,介绍国外中压电网采用的也是“低阻抗接地方式”2;有的观点还认为“在今后大规模城市电网改造的进程中,这种小电阻接地方式肯定会越来越多,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3、3;以及电缆网络的电容电流很大,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中压电网发展的需要,应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中压电网的接地方式4;等等。于是,国内有些城市的中压电网、特别是电缆网络便改为“低电阻接地方式”运行。 近20年来,中压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在我国一直是个热点问题。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展,电网的负荷特性发生了变化,对过电压更加敏感、对电能质量要求更高;信息通道日渐拥挤、电磁兼容要求更严;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生命安全倍受珍视;同时,电缆线路不断延伸、日益增大的电容电流危害严重;等等。如何正确处理中压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问题,更加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这样,我们便重新面临一个决择,

4、如何更好地把握中压电网的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是限制还是提升?已成为值得认真对待的一大问题。理论分析和实践结果表明,只有限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的危害,方能满足这些变化了的形势要求。 就国际情况而言,不仅德国,而且奥地利、芬兰、意大利、丹麦、比利时及斯堪地那维亚半岛诸国、独联体及其周边地区等许多国家,现在依然采用小电流接地(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法国早在80年代末期决定将运行了近30年的、中性点采用大电流接地方式的城乡中压电网,在全国范围内分阶段地全部改为谐振接地方式运行,现已基本完成;近来得知,英国也正在研究、考虑采用谐振接地方式等。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将中压电网的

5、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由“大”改“小”的发展趋势。近些年来,在几届国际供电会议(CIRED)上,一些国家相继发表了许多研究谐振接地方式的论文,而有关低电阻接地方式的文章则极难见到,国际上对此问题的重视也反映出同一动向。 我国中压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曾经是多种多样。由于小电流接地方式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较优,早在50年代便决定统一采用,并在几十年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运行经验。曾一度试用过低电阻接地方式的城市如深圳、珠海等,通过自己的实践检验,同时在新技术、新产品的支持下,几年前便不再发展低电阻接地方式了。由于停电和人身事故的明显增多,现在,珠海电力局决定将低电阻接地改回谐振接地方式运行。1 中性点接地方

6、式的性质、特点和研究目的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问题,它与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绝缘水平、过电压保护、继电保护、通信干扰和电磁环境,以及接地装置等,有密切的关系。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是技术问题,但也是经济问题。在选定方案的决策过程中,应结合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全面考虑,使系统具有更优的技术经济指标,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不良的后果。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人们防止电力系统事故的一项重要应用技术,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密切结合的特点,因而是电力系统实现安全与经济运行的技术基础。 遵循电压、电流互换特性这一基本理念,选定不同电压等级

7、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一般均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研究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系统中最常见的单相接地故障问题。在选定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和发电机)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时,应当力求将单相接地故障时的不良后果限制到最低限度,同时使运行费用最低和效益投资比最高。简言之,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2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简史 电力系统发展初期容量较小,人们认为工频电压升高是绝缘故障的主要原因,同时,对电力设备耐受频繁过电流冲击的能力估计过高,所以,最初电力设备的中性点都采用直接接地方式运行。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与扩大,单相接地故障增多,线路断路器经常跳闸,造成

8、频繁的停电事故,遂将直接接地方式改为不接地方式运行。尔后,由于工业发展较快,使电力传输容量增大、距离延长,电压等级升高,电力系统的延伸范围进一步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点的接地电弧不能自行熄灭,而且,因间歇电弧接地产生的过电压往往又使事故扩大,显著降低了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为了解决电力系统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德国的彼得生(W.Petersen)教授在研究电弧接地过电压的基础上,于1916年和1917年先后提出了2种解决办法,即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和经电阻接地5,6,并且分别为世界上2个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所采用。德国为了避免对通信线路的干扰和保障铁路信号的正确动作,采用了中性点经

9、消弧线圈的接地方式,自动消除瞬间的单相接地故障;美国采用了中性点直接接地、经低电阻或低电抗接地方式,并配合快速继电保护和开关装置,瞬间跳开故障线路。这2种具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法,对世界各国中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后来,在中压电网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类中性点接地方式,即小电流接地方式和大电流接地方式。前者包括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或经高电阻接地;后者包括中性点直接接地、经低(中)电阻和低(中)电抗接地等。而单相接地电弧能否瞬间自行熄灭,是区分大、小电流接地方式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在这两类6种接地方式中,前者以中性点经消弧线圈(谐振)接地为代表,后者以低电阻接地为代

10、表。长期以来,两者互有优缺点,因此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均有了相当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许多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利用当代的微机、微电子先进技术,伴随着自动消弧线圈和微机接地保护(或自动选线装置)的推广应用,谐振接地方式在保持原来优点的条件下,克服了缺点,实现了优化,运行特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可以适应当代负荷特性变化的需要。而低电阻接地方式,虽然用不锈钢电阻器取代了原来的铸铁材料、物理模拟的零序过电流保护也换成了微机接地保护,但在技术内涵方面,多少年来没有实质性的进步;而且在快速清除接地故障问题上,还遇到了新的挑战,运行特性进一步下降,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等的威胁较前增大。这

11、样,两者之间的性能投资比差距也就越来越大了。3 中性点接地方式与电压电流互换特性 对于谐振接地方式来说,因为消弧线圈对电网的接地电容电流进行了补偿,使单相接地电弧瞬间自行熄灭,由此给电网带来了比较优良的运行特性。诸如供电可靠性高、人身和设备安全性好、电磁兼容性强等。可是,此种接地方式在过去也有2个缺点:一是消弧线圈需要人工调谐,比较麻烦和不便;二是继电保护的选择性长期存在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中压电网中的应用与发展。 当继电保护的选择性问题尚未解决时,谐振接地系统也曾借助串联或并联电阻,瞬间增大接地故障电流来检出并清除除故障线路。而且,至今在德国、瑞典和我国的一些中压电网

12、中,仍在继续应用。不过,现在看来此法是落后的。 而低电阻接地方式则与谐振接地大不相同。由于中性点低值电阻器的存在,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电网的电容电流中又附加了一个有功分量,显著增大了故障点的接地电流,由此对电网的运行特性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不过,利用简单的零序过电流保护,可以有选择性地跳开故障线路,这曾经是此种接地方式的一大优点。所以,以上2种有代表性的接地方式,在世界上曾长期并存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低电阻接地方式的缺点更加明显。许多先进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个现实,并对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进行了限制。除上面提到的一些国家外,美国IEEE143标准也曾明确规定,在15kV及以下

13、的低电阻接地方式电网中,对工业设施的接地故障电流限制为400A;日本东京电力设计公司和东京电力公司,于1990年在“上海市区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中,也曾推荐“中”电阻接地方式,一般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不大于200A。显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大接地故障电流的危害性。当前我国有些城网的作法则与其不同,由原来的“小”电流接地,改为“大”电流接地方式,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均大于400A,有的甚至提升到10002000A。 理论分析和实践结果证明,遵照“电压与电流互换特性”的基本理念选定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一般可以获得相当满意的结果。这已成为国内外广大业内人士的共识7。对于高压、超高压、特高压的电网而

14、言,主要问题是限制内部过电压,只要能够降低一定的绝缘水平,就会带来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特别是超高压和特高压电网;对于中压电网来说,主要是限制大接地故障电流的危害性问题,因为降低绝缘水平的经济效益甚微,并且,现代负荷对该故障电流的效应具有敏感性。 不过,目前有人对中压电网的内部过电压尚存疑虑,也有人考虑要便于将来升压运行等,所以,讨论内部过电和绝缘水平问题是必要的。4 中压电网的内部过电压和绝缘水平 中压电网的绝缘配合主要是由大气过电压所决定,内部过电压不起主导作用。而且正常情况下的内部过电压,一般是不危险的。至于带单相接地故障切断空载线路时的过电压,实际上也早已不成问题了。同时对中压电网来说,

15、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绝缘水平的影响很小。至于降低绝缘水平所节省的投资,其与由此所增加的事故损失等相比,两者是甚难相抵的。 4.1 内部过电压 中压电网中的内部过电压,主要为电弧接地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其幅值与中性点接地方式关系密切。但是,只有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中压电网中,过电压的幅值才会相对较高,当中性点经低电阻或消弧线圈接地时,内部过电压均会受到明显的抑制。因此,在讨论有关内部过电压的问题时,不能把谐振接地和不接地方式混为一谈。4.1.1 电弧接地过电压 美国曾经在30年代利用暂态分析仪进行过模拟试验,认为电弧接地过电压可高达56p.u.。这一结果产生了广泛和长期的影响,致使人们对此种过电压的危害

16、估计过高。近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在为我国设计电厂的任务书中,仍然采用这一数据;美国专门制造电阻器的PGR公司,当前也依然如此。在我国的一些事故分析报告中,无论是过去或现在,也曾多次将原因归结为高倍数的内部过电压。其实是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所以类似的事故才重复发生。国内有的模拟试验甚至还提供8.5p.u.的数据。实际上,这些结果都是不正确的。 关于电弧接地过电压问题,在50年代后期从理论到实践已臻完善。根据1917年彼得生的“高频电流过零熄弧理论”和1923年彼得和斯列宾的”工频电流过零熄弧理论”,最高的电弧接地过电压为3.5p.u.;根据1957年别列柯夫的理论,只要熄弧峰压低于介质的恢复强度,接地电弧便可自动熄灭,最高的过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