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六稳”落实“六保”工作实施附典型事迹材料

上传人:四*** 文档编号:168780746 上传时间:2021-02-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 年“六稳”落实“六保”工作实施附典型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 年“六稳”落实“六保”工作实施附典型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 年“六稳”落实“六保”工作实施附典型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 年“六稳”落实“六保”工作实施附典型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 年“六稳”落实“六保”工作实施附典型事迹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 年“六稳”落实“六保”工作实施附典型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 年“六稳”落实“六保”工作实施附典型事迹材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 年“六稳”落实“六保”工作实施方案附典型事迹材料 为深入贯彻落实 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 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 为主线,在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上下功夫,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1.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十个一批”扩岗行动。加大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力度;国有企业今明两年招聘应届毕业生,招聘数量不低于新增岗位的 50,不低于 20 年;扩大社区就业岗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村居、社区就业;鼓励应届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或继续升学深

2、造。 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按每人 1000 元标准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开展毕业年度、离校2 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 2.做好相关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回归农业、农村电商、自主创业等方式,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规模。 用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对吸纳省外贫困劳动力的给予跨省务工奖补。扎实推进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切实抓好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3.突出抓好困难群体就业。重点抓好已脱贫但不够稳定、受疫情影响存在返贫风险的有就业意

3、愿的劳动力就业工作,支持企业和重点项目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困难群体劳动力,延长公益性岗位政策期限。确保零就业有劳动力的困难家庭至少有 1 人就业。 4.强化企业稳岗就业。适当放宽受疫情影响企业稳岗返还政策认定标准,对受疫情影响不裁员、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全额返还。 5.优化就业公共服务。鼓励企业和用人单位持续开展在线招聘,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全天候全覆盖服务模式。推进在线 就业服务和补贴申领。实施“百日线上技能培训行动”。 6.适时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省定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从人均每年 元提高到 元,

4、区县低保、特困供养资金补助在原比例基础上再提高 10。 7.加大临时救助力度。2020 年阶段性提高临时救助筹资标准,加大对 区县资金倾斜。对受疫情影响和因突发性、紧迫性问题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全面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政策,关心 城 镇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8.阶段性加大 临时补贴力度。今年 月至 月,阶段性加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 临时补贴力度,对相关优抚对象、保障对象,以及阶段性纳入保障范围内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 失业补助金人员,在现行补贴标准基础上提高 1 倍发放 临时补贴,补贴金额与物价涨幅同比例变动。 9.巩固成果全力

5、防止返贫。巩固提升“三保障”,持续开展控辍保学行动。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支持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复工复产。鼓励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措并举防止因疫致贫、返贫。 10.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实现“医保村村通”。深入开展健康 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抓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和妇幼健康工作。全面完成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各项目标任务。 11.保障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新开工建设 所左右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数 万个。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关爱工作。义务教育“大班额”控

6、制在 1 以内。 12.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力度,缓解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阶段性居住困难。重点改造 2000 年底前建成、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的老旧小区,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 13.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确保全省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优。充分发挥生态云平台作用,督促企业落实环评要求、正常运行环保设施、稳定达标排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一 四行动”。继续实施一批危废处置补短板投资工程包。 14.实施一二三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坚持抓两头带全局,以打通政策链、服务链、操作

7、链等“三个链条”为突破口,以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增产增效为切入点,选取百个以上农业特色产业和企业、千个以上第二产业优势产业和企业、千个以上服务业重点产业和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15.实施困难企业帮扶行动。用好进出口银行 省分行 亿元外贸专项贷款。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外贸出口企业到期贷款不抽贷、不压贷,到期给予续贷。至今年 月底,对承租国有经营性房产的中小企业免收或减半收取房租,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上半年 3 个月租金。鼓励各类园区、小微企业双创 等载体带头减免承 租的中小微企业房租;不动产出租方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可同等享

8、受上述各项政策 。落实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下调、缓缴住房公积金等政策。 16.支持中小微企业 纾困。设立首期 亿元贷款额度的 省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扩大 业务规模、降低 费率。整合设立规模 亿元的省级政策性 贷款风险分担资金池,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 。对加大中小微企业 纾困支持力度、降低企业 成本的金融机构,予以正向激励奖励。 17.帮助企业稳定市场。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保和财政贴息等政策工具,帮助企业稳住海外市场和订单。引导外贸企业线上洽谈接单。推动生产型出口企业拓展国内市场。举办若干场大型“闽货华夏行”促销活动。举办“全福游、有全福”主

9、题系列旅游营销活动。 18.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遴选公布一批数字经济“瞪羚”等创新企业清单,大力发展新零售、“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等线上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平台型交易中心和平台经济品牌企业。扶持“旅游”、“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19.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压紧压实粮食生产目标任 务,确保全年粮播 万亩、总产量 万吨。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粮食应急保障水平。加强粮食质量 ,调整优化粮食储备结构。 20.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加快推进 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升 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水平。加

10、强“菜篮子” 建设,加强 万亩蔬菜田间管理。推进 个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项目落地投产,确保完成年存栏 万头目标。推动农产品主产区与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一品一策”对接销售。 21.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多类品种、多种形式互为补充、协同联动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天然气供需平衡调度。有序提升煤炭储备规模。增强油气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工作,优化电力调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构建稳定灵活的电力供应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22.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固链行动。加快构建我省产业链自主配套体系,培育形成 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加强电子信息行业与供应链上

11、下游企业协同;加快推动“”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设立省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加强石化下游塑料 、纺织、鞋服、家装等产品市场内销供需对 接。大力培育 5G、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23.推进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工程。加大“三个一百”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培育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 家以上。大力培育产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配套企业上线“金服云”平台,对接“快服贷”产品。 24.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精细化工等产业链短板,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集群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共建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加快

12、建设省创新研究院和省创新实验室,推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创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制。 25.加快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围绕龙头品牌带动、科学规划布局、产业集约发展、产教融合、科技创新等十大专项,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步伐。重点推进首批 家试点园区标准化建设,促进 生产要素集中集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产业。创新工业(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投 机制。 26.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全面推进 “云招商”、“云签约”,抓好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相关工

13、作,做好“98”投洽会、“518”海丝博览会境外客商资源维护,办好“618”创交会云上展会。 27.加大基层保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转移支付支持。持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重点向财政困难地区、基本民生领域倾斜。做好教师工资保障工作。保障基层村居 运转经费。 28.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进度。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切实缓解基层财政资金压力。 29.强化支出保障与约束。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足额保障基本民生和基层运转各项支出。完善财政风险防范处置机制,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 30.畅通产业循环。分级分类协调解决企业对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多方需求,切实疏导和打通各种人流、物流、资金

14、流、信息流、技术流堵点。实施打通外贸全链条发展十大行动。推进“丝路海运”、“数字丝路”等八大工程。 31.畅通市场循环。加快推动居住、商业、医疗、文化、旅游、康养等行业复市,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鼓励社会与个人创新创业。聚焦产业消费“双升级”,推动形成市场供需的良性互动。 32.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坚决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重点工作,兜紧“米袋子”、丰富“菜篮子”。下大力气解决好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社区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33.重振线下消费信心。落实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系列政策,鼓励各设区

15、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在五一黄金周之前 消费券政策。开展“消费季”促消费活动,积极发展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加快打造地标性 。推动传统消费行业调整营销方式、产品供给等。 34.积极培育新兴消费。培育壮大生鲜电商、物流直配、网络诊疗、线上教育、数字娱乐等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热点。推进名优特农产品网络营销。对利用电商平台实现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或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奖励。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扩大现代信息技术和绿色环保商品消费。科学引导居民理性扩大健康类消费。 35.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支持出口企业参加“闽货华夏行”等国内重点展会。搭建外贸企业与国内大型平台商、线上营销大 V 的合作平台,鼓励出口企业在知名电商平 台打造 出口产品内销专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